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道港口》2007,28(4):249-249
本刊从2007年7月5日召开的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国沿海港口将新增吞吐能力80%以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建设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的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主要港口进出港航道基本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湛江港是我国自己 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海 港。从 1956年开港至 今,其一直是大西南出 海主通道,是华南沿海 的主枢纽港,是开发大 西南经济的“金钥匙”。 目前,本港有31个泊位, 其中深水泊位24个。长 期以来,由于与港口配 套的西南出海铁路建设 滞后,港口作用未能充 分发挥。为迎接国家加 入WTO和国家西部开 发战略,湛江港筹资建 设“三大工程”,即深水航道工程、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和15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两年后,“三大工程”建成投产,西南出海铁路通道能力是否配套问题,将十分突出。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 …  相似文献   

3.
深圳东西部集装箱码头及广州集装箱码头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明光 《集装箱化》2004,(5):19-20,22
改革开放20多年期间,华南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7%,大大高于同期10%的全国平均增长率和14%的广东省平均增长率。虽然深圳市和广州市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两座沿海中心城市,其港口业得益于此发达的经济腹地优势,已发展成为两市重点扶持的"核心产业",而深圳港及广州港也借此  相似文献   

4.
《航海》2008,(3):13-13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20年间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国内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集装箱码头建设经营的多元化。目前,国内港口万吨级以上专用集装箱码头泊位已达270多个,沿海和内河集装箱主要码头合资率分别占集装箱泊位总数和集装箱泊位总通过能力的60%和70%以上。沿海主要港口以及珠江三角洲等一批中小港口,均有中外合资甚至外商独资经营的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5.
国新 《中国船检》2007,(3):42-47
21世纪,人类走进了大规模开发海洋的新时代。海洋领域内的竞争,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军事的,归根到底都是科技的竞争。发展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已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事业以科学发展为手段,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在这种形势下,原始创新能力和再创新能力成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6.
田佐臣 《水运管理》1999,(11):17-18
党的十四大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重大战略决策后,经过近7年的建设,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已初见成效,国际、国内跨国公司加速抢滩上海,上海口岸集装箱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上海作为物流中心的地位逐步加强。与此同时,李鹏同志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其成为远东经济中心,开放整个长江的关键”。随后,李鹏同志又在他亲自主持研究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会议上指出…  相似文献   

7.
《水运工程》2006,(B09):101-101
福建省委、省政府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提出从12个方面、采取43条措施.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按照意见,“十一五”期间,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到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以上,形成蓝色产业体系和临港经济密集区,形成一批海洋产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的海洋经济强县(市)和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海洋骨干企业,海洋科技进步综合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全国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海水养殖加工基地、滨海旅游基地、物流集散基地、海洋科技创新与教育基地。基本建成海洋综合实力较强、产业结构合理、海洋科技先进、海洋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友好的海洋经济强省。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我国水运发展迅速,取得了辉煌业绩。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分别增长17.3%和26.4%。五年相继建成投产集装箱、原油、矿石、煤炭等专业化在码头泊位92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88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4亿吨,分别是“九五”期间的1.3倍、1.7倍和2.1倍。  相似文献   

9.
平南县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上游,为大西南东向出海最便捷通道,地理位置优越。2004年,平南县跻身“全国县域经济西部百强县”行列,2007年度获广西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GDP42.29亿元,比增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1亿元,比增29.7%;财政收入完成2.63亿元,比增19.4%;二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27.3:33.4:39.3调整为27.0:33.8:39.2,二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5%,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正>广西钦州市位于广西北部湾沿海中心位置,地处东南亚与中国大西南两个辐射扇面中心,是华南经济圈与西南经济圈的连结部,钦州港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作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桥头堡"的战略地位,是广西沿海的交通枢纽,中国西南物资的主要出海口,西南省区走向东盟和世界的门户。钦州港腹地经济广阔,是西南地区进入东盟国家陆上  相似文献   

11.
长江航运是沟通我国东部沿海和西南腹地的运输大动脉,是我国开发开放条件最好、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潜在优势的流域经济带,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长江航运建设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06,29(1):22
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3年稳居世界第一,“十一五”期间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将近翻一番。“十五”期间,中国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7.3%和26.4%,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在沿海,江苏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却在沿海。经过20多年演变,江苏沿海成了中国沿海经济带的“洼地”和中国黄金海岸的“断裂带”。随着江苏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连云港如何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潮,发挥苏北经济增长极的历史重任,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新的战略机遇。本文紧密围绕全新打造连云港港,实现港城互动,提出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易凡 《中国港口》2003,(11):5-7
<正> 防城港位于广西南部沿海,是中国海岸线最西南端的深水良港。港口区位独特,北靠云、贵、川、渝,东邻粤、港、澳、琼,西接越南,南濒北部湾,处在中国大西南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防城港始建于60年代,为当时抗美援越物资的海上隐蔽运输通道,史称“胡志明小道”。“九五”防城港步入快速发展之路,港口建设力度加大,综合实力逐步增强,至今港口已初具规  相似文献   

15.
林明厚 《水运管理》1997,(10):14-16
海南岛与内地相联的“脐带”——粤海铁路通道工程将于1997年年底动工,规划项目总投资45.18亿元,建设期约3年。该通道建成后即与全国铁路网联通,届时从大陆发出的列车可直达海南岛的海口市、三亚市及其西岸线的主要县市。 琼州海峡使海南省与大陆相隔,陆岛间经济联系不便,是制约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大因素。当前,海南省对外运输通道,主要有海、空运输通道,经海峡轮渡的汽车通道,以及已建成投产的输往香港地区的天燃气管道,唯独没有对外的铁路运输通道。因而海南省与岛外的交往和联系主要通过海运和航空来完成,“八五”期间经海运的客运量年均递增7.5%,货运量年均递增7.0%,而经航空运送的客运量年均递增40.9%。铁路具有运能大、速度快、能耗省、通达面广等优势。粤海铁路建成投产后,将与海运分流的客货源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何业钢  丁莉 《中国港口》2009,(11):15-16,18
本世纪初.我国实施了将原来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和中央与地方政府双重管理的港口转为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随之我国港口行业即迎来了一个投资和建设的高潮。据统计.2001~2008年。我国港口及内河航道建设完成的投资额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与港口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港口产能大幅提高。在各地方政府“以港兴市”理念的指导下,全国沿海、沿江地带兴起了一股港口建设和开发热潮。  相似文献   

17.
上海物流行业协会于去年12月4日成立。业内人士与学者专家以“创新合作与物流发展”为题,探讨如何提升物流业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确保上海“十一五”期间物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全社会物流成本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钦州港位于北部湾沿海的中心位置,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毗邻珠三角及粤港澳地区,集沿海沿江近边优势于一体,是我国大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走向东盟最便捷、综合效益最佳的国际大通道之一,在西部大开发和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钦州港已建成万吨级以下泊位17个,1万-10万吨级11个;在建泊位14个,其中万吨级以下11个,1—10万吨级8个,30万吨1个;基本形成了工业码头、商贸码头和公用码头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广西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地缘优势和“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区位优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加快构建,广西区水路交通的战略地位、枢纽作用和经济优势将更加突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运发展的重视度和关注度不断提高。2004年初,温家宝总理作出了“高度重视水运”的重要指示。2005年元旦,国务院黄菊副总理和交通部重要领导专程到广西区视察沿海港口的建设,指出要把航运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水运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远洋航务》2006,(12):23-23
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第三届海运年会上说,为了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港口资源,国务院已审议通过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确定了中国沿海将逐步形成五大区域的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匠和西南据海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