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运用建立在突变理论上的汽车购买热潮分析模型,分析了私人汽车购买量与人均国民收入及交通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会出现汽车的购买高潮,并以北京市的实际数据为实例做了具体分析.然后用分形方法建立了北京私人汽车拥有量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北京市未来三年的私人汽车拥有量,将最近一年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做了比较,得出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姜田双 《家用汽车》2014,(3):184-187
如果说北京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是一股东风,那这股东风来得正是时候,新能源汽车私人市场太需要一场大地回暖的春天了。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中国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因素,在收集中国32 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 2001—2013 年的面板数据的基础上,以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对数为被解释变量,从经济属性、城市 属性、交通属性和政策属性4 个角度出发,选取9 个解释变量,分别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 应模型。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序列相关检验和截面检验之后,利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进行 回归分析,并通过豪斯曼检验进行比较,选取最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较优,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城市化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以及公路里 程,这些因素均对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具有显著性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时空理论,结合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对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 首先,根据国内外汽车发展经验,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拟合中国汽车拥有量的发展规律,并初步估计中国未来20年汽车拥有量;然后,根据关联理论筛选出与民用汽车拥有量关系密切的若干个社会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降维,提取出几个主要的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建立民用汽车拥有量预测模型,并再次估计中国未来20年汽车拥有量;结合上述两个模型的优点,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 2003~2007年数据证实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 最后利用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20年的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基于时空理论,结合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对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 首先,根据国内外汽车发展经验,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拟合中国汽车拥有量的发展规律,并初步估计中国未来20年汽车拥有量;然后,根据关联理论筛选出与民用汽车拥有量关系密切的若干个社会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降维,提取出几个主要的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建立民用汽车拥有量预测模型,并再次估计中国未来20年汽车拥有量;结合上述两个模型的优点,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 2003~2007年数据证实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 最后利用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20年的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灰色系统理论在私人汽车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我国私人汽车需求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我国私人汽车需求进行预测,从预测结果来看,其与实际值差别较小,这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对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交通行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购买小汽车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迫切需求,各级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至2010年底,上海市注册机动车248.7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70.7万辆(含私人汽车保有量101万辆)。然而,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不仅加剧城市交通系  相似文献   

8.
汽车节能减排的方向与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来,全球拥有近9亿辆机动车,预计今后20年内随新兴发展中国家汽车拥有量的大幅增长,还将增加50%;我国机动车拥有量达4000万辆,按《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预测,2020年汽车拥有量达到1.4亿辆,2030年达到2亿辆左右。汽车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两大难题:能源与环境,即用什么燃料去驱动那么多的汽车,如何面对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对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盗窃也日显猖獗,为减少已成为全球性的汽车失窃问题,世界各国纷纷研制出了各种各样的汽车防盗系统。 ●机械锁 常见的机械锁有方向盘锁和排挡锁。其中方向盘锁在使用时,主要是将方向盘与制动脚踏板连接一起,使方向盘不能做大角度转向及制动汽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私人轿车拥有量为总人口的45%—55%,这个数字与西方大城市相比,应当说毫不逊色,当然私车大都是国产的伏尔加、拉达、莫斯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