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腹板上有竖向裂缝的钢筋混凝土T梁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既有RC桥梁中大量存在的腹板上的竖向裂缝,进行了六片模型梁的静力破坏试验,研究了损伤梁的传力机一昨结构行为,提出了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的损伤桥梁的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及劲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累积损伤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阐述损伤值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简称RC)和劲性钢筋混凝土(简称SRC)构件的累积损伤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大变形幅值以及荷载循环所引起的损伤,比较准确的地定量描述了构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荷载增量法,考虑几何非线性,施工加载历程及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对大跨度RC拱桥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施工阶段稳定进行了分析,并研制了相应的微机程序。所得结论有助于大桥性骨的架的设计与施工监控。  相似文献   

4.
既有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目前针对既有桥梁承载力进行评估的各种方法及优缺点,认为其中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评估方法能考虑到实际荷载和抗力的各种不定性,可以更为科学和客观地对既有桥梁的承载能力及剩余使用寿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增强RC梁和1片RC梁的抗剪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梁的力学结构行为变化。在普通RC梁抗剪强度理论基础上推导出GFRP/RC梁的极限强度计算公式。探讨了裂缝控制问题,并提出一意义明确的裂缝宽度表达式。试验是成功的,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跨多荷载桥梁疲劳损伤累积非线性过程中的大量不确定性,对火车、汽车与风荷载作用下的大跨悬索桥,利用连续损伤模型提出了一个疲劳可靠度评估方法.首先,在连续损伤模型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工程应用的需要,适当简化疲劳模型,在连续损伤模型中引入合适的随机变量,定义疲劳可靠度分析的极限状态函数,假定多种未来可能的交通荷载和荷载增长模式,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产生随机变量并计算失效概率;最后以香港青马大桥为例,讨论了该桥在不同荷载状况下使用120年后的疲劳失效概率.研究发现:若保持当前的交通状态,桥梁可保持良好状况,但未来交通荷载的快速增长会导致结构提前失效.   相似文献   

7.
公路桥梁受车辆动力作用的疲劳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随机动力学和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对桥梁结构受行驶车辆动荷载作用所产生的重复动应力和动应变,及其使桥梁结构形成的疲劳累积损伤进行了论述,并从结构疲劳抗力和动荷载效应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公路桥梁动力疲劳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桥梁运行时,因受频繁承载、超载作用,或受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的侵袭,会造成桥梁损伤和局部破坏。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主要公路桥中1/3以上的桥梁都存在结构性缺陷、损伤和功能性失效等隐患。为保证既有桥梁的安全运营及尽可能延长其安全使用年限,应对既有桥梁适时进行检测与评估,就是“利用特定信息,分析既有桥梁的可靠性并作出工程决策的过程,即对其整体及各组成部分进行考察、了解、检查、检测,并进行计算分析,有时还需辅以相关试验,确定损伤的位置及损伤的程度,并评价损伤对桥梁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评定损伤发生后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同时,提出应该采取的措施及维修加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SRC框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本文采用计算机一作动器联机试验方法进行了一品单跨两层SRC框架结构地震反应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桥梁的极限承载力理论,首先建立某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对荷载作用下的各个反应量如最大挠度、应力和弯矩等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其次确定了结构极限承栽力的统计参数,建立基于极限承载力荷载效应的极限状态方程,并采用传统的结构可靠度理论计算出了结构的体系可靠度.算例表明,利用该方法来获得结构体系的可靠度具有准确、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首创于1964年,由于当初设计时荷载标准较低,再加上多年超载运营,桥梁产生了许多病害,导致承载能力下降,对交通运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一实际公路双曲拱桥为工程背景,从设计和计算角度研究了其病害产生的原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横向联系对桥梁整体刚度、强度及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并提出增设新横系梁的方法提高桥梁整体刚度.通过加固前后理论分析结果的对比,说明本文提出的加固方法对于双曲拱桥的加固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承载力可靠度是反映既有钢筋混凝土梁桥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对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梁桥,其材料强度和结构尺寸可以通过现场检测获得,同时,在桥梁服役期间内,桥梁已经承受了某一水平荷载的验证,并且桥梁各主要失效模式问存在相关性.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建立了既有钢筋混凝土梁桥承载力可靠度分析的模型和方法,并应用于一座跨径为19.5m的5片简支梁桥的承载力可靠度评估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近20年世界拱桥的发展情况, 分析了钢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管混凝土拱桥等拱桥的建设和技术创新, 展望了拱桥今后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 在活载比重较大、动力问题比较突出的高速铁路桥梁中, 拱桥刚度大, 应用优势突出。在跨径方面, 3种大跨径拱桥的平均跨径分别为464、370和425 m, 且最大跨径不断增大, 以钢管混凝土拱桥最为明显。在材料方面, 高强钢在钢拱桥中的应用趋势并不明显; 混凝土拱桥的材料强度随着跨径的增大而不断提高, 超高性能混凝土已经得到应用;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肋材料强度在不断提高; 超高性能砂浆的提出将有助于提高圬工拱桥的竞争优势。在结构方面, 主拱采用新材料和钢腹板(杆)-混凝土组合截面, 与其他结构形成组合结构, 以及桥面连续化、轻型化和强调强健性, 是重要的技术进步。在施工技术方面,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施工法、转体施工法和快速施工法等的发明, 推动着拱桥施工技术的进步。在结构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下, 由于拱桥在美观、经济、结构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今后仍将被大量修建; 超高性能混凝土有望为拱桥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在跨径方面, 近期可望取得明显突破的是混凝土拱桥; 桥面系与主拱共同受力、连续化、轻型化和强调强健性也是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铁路桥梁作为铁路工程的咽喉,其增建二线方案多为绕行原有桥梁新建施工,原有桥梁在二线建成后大多被废弃,既浪费资金且不节能环保。襄渝铁路桥梁工程部分采取了在既有遂渝铁路上桥梁墩台合体建设方案,即利用既有单线墩加宽成双线墩,其中既有墩顶帽、托盘及墩颈以下40cm的墩身凿除,其余墩身外包30cm现浇混凝土与增建二线同步施工,合体为一个整体墩台身。经过7a运营目前工程使用正常。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铁路桥梁的可靠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结构可靠性理论,对铁路桥梁设计规范的校准进行了探讨.从满足可靠度推 算出发,选定出合理的列车活载概率模型。对常用铁路桥梁的既有可靠指标进行了推 算。按所校准范围和一简化的验算式,初步选择出分项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6.
对服役时间较长的桥梁进行运营状态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对一座服役近40a的铁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进行了外观检查和现场荷载试验。通过动态和静态测试,测定了该桥的振幅、加速度、自振频率、跨中截面应力、横隔板应力以及跨中静挠度。对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从整体看梁的承载能力能满足运营要求,该梁基本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桥墩的横向自振频率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加强观测,必要时进行检算或限速,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目前我国铁路既有线简支梁桥在铁路提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简支梁桥横向刚度不足所致,并对目前简支梁桥的加固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简支梁桥的截面形式和结构型式提出了一些建议,有益于今后高速铁路桥梁建设。  相似文献   

18.
既有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动态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有混凝土桥梁结构在荷载、环境、材料以及使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下,结构的性能会逐步劣化,结构性能的劣化使得结构的实际可靠度比原设计的可靠度降低.而既有结构可靠性指标逐渐下降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论述了考虑抗力变化的结构动态可靠度,提出了结构动态可靠度的分析计算方法.此方法简便易行,且形式上能够与现有的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相协调,因而可以作为既有混凝土桥梁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重载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铁路运营能力和经济效益。但是随之带来的是对铁路桥梁冲击振动加剧、梁体开裂等一系列不利影响,严重危及铁路行车安全。以重载运输条件下32m铁路T梁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结合现场动载试验,研究不同轴重列车作用下对桥梁动力性能的影响,最后得出桥梁横向加速度值与列车轴重有关,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有限元仿真计算与荷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桥梁运营时间增加,其承载能力逐渐降低,而交通荷载的不断增长,需要对于桥梁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评估,桥梁数量众多,使得快速、准确的评估方法受到关注。裂缝作为钢筋混凝土梁的主要特征,其开展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桥梁的真实工作状态。本文依据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通过理论分析裂缝的高度特征参数,利用新旧钢筋混凝土梁的对比试验,总结受弯区裂缝高度特征参数与荷载作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方便检测评估的裂缝高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