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根据桥上无缝道岔纵向相互作用特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二次开发,采用APDL语言编写了桥上无缝道岔纵向附加力计算程序,建立了线-桥-墩-基础一体化计算模型。以12号固定辙叉无缝道岔在路基上变化位置为计算条件,分析了温差、扣件阻力、道床阻力、支座布置、限位器个数、限位器间隙等因素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隧道道床、扣件阻力减少,无缝道岔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范围增大;支座布置情况不同时,无缝道岔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范围变化明显;随着温差减少,直基本轨与尖轨尖端相对位移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无缝道岔交叉渡线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无缝道岔设计计算理论,分析在不同轨温变化情况下无缝道岔交叉渡线中钢轨和传力部件的受力与变形。探讨设置不同辙跟类型及数量、设置不同扣件阻力和道床阻力对钢轨和传力部件受力与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无碴和有碴轨道上无缝道岔位移变化的分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沈客运专线18号道岔为例,提出了无碴与有碴轨道无缝道岔的计算参数。分别就岔枕传力限位器传力和辙跟间隔作用,及扣件纵向阻力对有碴轨道及无碴轨道结构无缝道岔的位移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无碴轨道宜采用大阻力扣件,可用间隔铁结构来减缓尖轨伸缩位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无缝道岔基础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高速铁路无缝道岔的理论计算,仍在采用提速道岔或秦沈线道岔的基础参数,与现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本文通过高速铁路现场实测以及室内测试的研究方法,取得了高速铁路无缝道岔的扣件纵向阻力、普通钢轨接头摩阻力、道床纵向阻力、转辙器尖轨跟端间隔铁以及限位器滑移阻力等5个重要的基础参数,并与提速道岔和秦沈线道岔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对比,完善了高速铁路无缝道岔的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无缝道岔计算理论 ,分析在不同轨温变化情况下无缝道岔中钢轨的受力与变形 ,比较不同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固定辙叉无缝道岔的受力与变形特点。探讨道床阻力、扣件阻力、间隔铁阻力以及限位器子母块间隙对钢轨受力与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客运专线建设的需要,我国研发了时速350km客运专线42号无砟轨道无缝道岔。除了常规的各项检算外,其他设计参数包括扣件阻力和翼轨末端间隔铁数量,也要根据客运专线的要求进行检算。建立了客运专线42号无砟轨道可动心轨无缝道岔有限元计算模型,对不同扣件阻力和不同翼轨末端间隔铁数量条件下的道岔的主要力学特性等进行计算分析与比较,对客运专线42号无砟轨道无缝道岔的设计参数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能客观反映桥上无砟轨道无缝道岔实际受力情况的计算分析模型,在吸收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桥上无砟轨道,无缝道岔伸缩力的计算模型.分析轨温变化幅度,扣件阻力,限位值等轨道结构参数对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的影响,得出桥上无砟轨道无缝道岔的受力和变形的特点,对无缝道岔的设计和养护维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无缝道岔纵向力与位移的计算模型,根据纵向力、线路阻力、钢轨及岔枕位移的相互关系建立平衡方程组,并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分析了轨温变化幅度、道岔号码、辙叉型式、辙跟型式、道岔群的联结方式、焊接型式、扣件阻力、道床阻力、限位器阻力、间隔铁阻力、线路爬行、铺设锁定轨温差、岔枕抗弯刚度等因素对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的影响。轨温变化幅度越大、线路爬行量越大、与相邻线路及道岔的铺设轨温差越大,对无缝道岔各部件的受力及变形越不利。而其它因素对无缝道岔位移及纵向力分布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综合分析,优化设计,才能确保无缝道岔各部件的受力及变形均在容许限度内。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考虑阻力弹塑性变化的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力演变机理,使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虑了道床纵向阻力的弹、塑性变化特征。进行扣件系统反复加卸载试验和有砟道床阻力测试,通过研究线路纵向阻力退化现象,分析其产生机理,并构建无缝道岔新型线路阻力本构模型。以高速铁路18号无缝道岔为例,在ANSYS中建立考虑边界效应的岔-桥-墩一体化模型,将试验所得参数与规范值进行仿真分析对比,深入分析考虑阻力弹塑性变化时对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梁轨相对纵向位移较小时,使用规范规定的线路纵向阻力进行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分析,会使计算结果与实际相比普遍偏小。当出现阻力强化现象时,使用规范值进行无缝道岔的受力变形计算所得的结果偏于不安全。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应尽量进行大量的试验分析,从而修正规范值。  相似文献   

10.
简支梁桥上无缝道岔温度力与位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将道岔、梁和墩台视为一个系统,建立简支梁桥上无缝道岔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变分原理和“对号入座”法则建立有限元方程组。以铺设一组43号道岔的18跨32 m混凝土简支梁桥为例,研究影响简支梁桥上无缝道岔受力与位移的因素,如支座布置形式、轨温变化幅度、梁温差、扣件阻力、道床阻力、限位器间隙、岔枕刚度、限位器位置、梁跨长度和桥墩刚度等。计算结果表明,简支梁桥上无缝道岔在温度荷载作用下,钢轨温度力在限位器处和限位器前梁端处同时出现两个峰值;与桥上无缝线路相比,桥上无缝道岔桥墩处的最大受力显著增大;当梁与导轨同向伸缩时,岔区内钢轨位移较大;限位器应布置在梁跨中部;限位器间隙对桥上无缝道岔的受力与位移有双重影响;岔区内钢轨的受力与位移随桥墩刚度增大而减小;岔区内采用较大的扣件阻力和道床阻力,岔区外采用较小的扣件阻力和道床阻力,可以降低钢轨附加温度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