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听取了WesternGeco、PGS、Fugro-Geoteam等业界相关企业的建议后,DNV发布了物探船新的入级标准。这些新的技术规格的关键在于增加推进冗余、采用合理的甲板布置,满足船舶可持续、全速作业的需求。物探船借助高端计算机化的技术来探测海底资源,也代表了未来海洋油田发展所需的价值链中一个关键因素。任何船舶行进中的干扰都会使震波勘探数据处  相似文献   

2.
三维物探船拖带数字地震电缆能力是衡量物探船作业效率的重要依据。在设计初期,可扩充为三维6缆的物探船。随着设计的深入,对于船舶的空间及动力系统、稳性、船体结构强度等进行合理评估,同时对艉部物探作业系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最终升级为国内第一艘三维8缆作业物探船。艉部物探作业系统合理空间位置的预留,为升级改造提供了可行的方案。经过此次升级改造,提高了船舶的物探作业效率,使物探作业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上海造船》2015,31(6):42-46
民用船舶的水下噪声测量研究一直鲜有报道。针对以螺旋桨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船舶,基于DNV SILENT-S的相关观点及要求,以多缆物探船"发现6"为研究对象,主要对物探船螺旋桨引起的水下辐射噪声展开了分析讨论。重点阐述物探船水下辐射噪声的研究及分析过程,采用不同拖缆工况进行实船测量及其数据处理。通过对目标船实船测量数据和仿真结果对比,进一步分析螺旋桨对物探船水下辐射噪声的影响,提出了螺旋桨引起的水下噪声应在设计阶段作为考量因素,也为物探船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钻探的前提是物探。而物探又分为地震物探,重力物探及磁力物探。重力物探作业方法比较简单,特别是深海重力作业,船一边航行一边就可以采集重力资料。磁力物探是将一根长约220米的磁力电缆和一个磁力探头拖在船尾。这种方法,就其船舶操纵来讲,  相似文献   

5.
三维物探船拖带数字地震电缆能力是衡量物探船作业效率的重要依据。本船在设计初期,为可扩充为三维六缆的物探船。随着设计深入,对于船舶的空间及动力系统,稳性,船体结构强度等进行合理评估,尾部物探作业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为国内第一艘三维八缆作业的物探船。通过对尾部物探作业系统的合理空间位置预留,为升级改造提供了可行的方案。经过此次升级改造,提高了本船的物探作业效率,物探作业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海洋石油760"号南海深水二维物探船是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并由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承建的高端二维深水物探船。该船入级中国船级社,船东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COSL)。该船于2015年1月28日开工建造,2015年6月10日下水,并于2015年12月16日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7.
海洋物探船主要用于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与海洋调查船、科学考察船、水文测量船、工程勘查船等都属于海上特种作业船舶.在日常的海洋勘探作业过程中,船舶操纵者须在严格遵守作业程序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良好的船艺来保证精准勘探作业,同时还须对可能的意外危害情况、外界干扰采取必要且合适的应急行动和防范措施,保证作业的顺利进行.本文根据物...  相似文献   

8.
夏侯命胜  李志雨  王东  杨德庆 《船舶工程》2019,(10):前插13-前插20
正随着全球海洋开发特别是海洋石油开发的突飞猛进,海洋石油勘探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物探船(Seismic Survey Vessel)是一种利用地震成像技术实现对海底地质结构进行勘察的专用调查船。其采集的数据通过图解的方法能够较为详细地描述海底地质结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将作为勘探公司评估海底潜在油气矿藏开采可行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依据。物探船作为勘探领域的关键装备,可独立完成大面积海域的地质勘探,具备高效的采集能力,其枪阵数量、电缆数量、拖曳密度及船舶拖力是高质量数据采集的前提,同时也是该类船型设计需考虑的主要输入参数,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船体艉甲板的宽度及结构布置。本文针对物探船独有的功能及特征,详细介绍了其作业原理、船型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结合目前海洋开发要求,展望了此类船型的主要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大型深水物探船船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学辉 《船舶》2015,(5):24-29
介绍国际上大型物探船的船型发展情况及其主要作业特点。结合我国近年新建的大型物探船,分析该船型在总布置、性能指标、谐波控制、水下噪声等方面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0.
生态船之思     
《中国船检》2013,(6):6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上节能减排规范的日益严格,以及社会各界对于绿色船舶推出各种"福利",人们对于海上绿色航运有了新的追逐与设想,希望集合所有最节能减排的方式,运用最环保的技术打造纯绿色的船舶——生态船。目前,生态船建造热潮席卷全球,这一现象引起业界热烈关注。那么,现在市场上真的有所谓的生态船吗?  相似文献   

11.
“海洋石油720”地球物理勘探船是一艘现代化12缆三维物探船,能够利用声学探测技术原理,借助船载人工震源和信号接收电缆,高效、精确、大面积和高质量地采集海底以下的地质数据。该船型总体设计技术特点包括对物探设备系统的布置、船型优化、重量重心控制、降低水下噪声、拖曳、联动定位和涉及满足最新规范、公约等船舶安全、环保、舒适性问题。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对该类船型的研发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当前新技术发展情况,结合船舶运输技术发展规律,说明提出高可靠性智能化船作为船舶运输技术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的必要性。提出了高可靠性智能化船的定义,包括研究发展的内容、实现的功能,及其达到提高船舶运输安全、质量、节能和效率等各项指标的目的。综述了国内外船舶自动化发展概况。概要阐明了高可靠性智能化船的各项研究发展内容,包括高可靠性机器和装置、分布集中式微机局部网络、船陆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工况监测故障诊断系统、最佳航行系统、进出港自动化系统和人机工程,並探讨了有关的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3.
先进的三维物探船是电力推进形式的科考船,配置有变频控制的大功率推进电机和震源空压机,电站谐波必须进行控制,否则将导致高精度信号的采集和运算产生较大误差。本文以国内首艘自主设计的某三维物探船为例,根据投资预算、谐波控制指标、勘探作业特点、动力冗余等要求,对变频器选型论证、对发电机参数调整,制定全船谐波的综合治理方案,对同类船舶动力系统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物探船作业方式的差异,介绍主要的物探船船型。重点针对物探震源船,从船型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及总布置等方面对该船型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海洋石油751"号物探船的设计为例,根据物探震源船的船型特点及主要设计要求,对设计中规范的运用、安全区设计、推进形式选择、拖带能力和水下噪声要求等设计要点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5.
船岸一体化管理平台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忠  郑士君  韩成敏  王伟彬 《机电设备》2006,23(1):I0036-I0038,I0040
船岸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采用了全新的船舶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现代通信、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与先进的船舶管理模式相结合,以船舶实时运行数据为基础,成为船岸安全与技术管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船舶节能技术是船舶行业永远探索的主要课题,而海洋工程支持船(OSV)与普通商船相比有许多独特的差异。根据海洋工程支持船的特点,通过对船型、设备选型、推进方式选择以及推进器型式选择等方面节能技术进行探讨,浅析了OSV在船舶建造项目中应采用的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7.
《船舶》2017,28(5)
<正>为总结近年来国内海洋科学考察船领域的成果,交流我国科学考察船在需求、设计、建造和配套领域的技术经验,共谋科学考察船未来,10月20日,2017海洋科学考察船技术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共同主办,上海市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办,《船舶》编辑部承办。论坛以"专业·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月1日,巴黎备忘录新的选船机制——NIR正式开始运行。这种新的选船机制将对港口国监督检查、船旗国检查及船公司产生深远的影响。本刊将从新的选船机制出台背景、内容、盘点等各方面入手,阐述新机制对航运公司和船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期望能对中国籍船舶积极应对巴黎备忘录新的选船机制——NIR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局域网和卫星通信的工业网络获得了迅速发展。船联网是一种将物联网和船舶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船舶网络,这种网络的设计目标在于优化船舶之间、船舶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水平,提高船舶调度和物流管理。本文分析了新型船联网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开发了船联网数据存储与信号切换的硬件系统,并重点研究了船联网跨区域的数据关联与存储技术。  相似文献   

20.
庄辑 《珠江水运》2008,(9):61-61
安全是船舶航行的第一要求。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专门有执行船舶技术监督,制订船舶规范和规章,保障船舶具备安全航行技术条件的机构。世界上的验船机构根据其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的验船机构,另一类是民间组织的验船机构。根据国家的性质不同,有些国家只有政府的验船机构,有些国家既有政府的验船机构又有民间组织的验船机构。政府验船机构直接对船舶执行技术监督,签发有关国际公约规定的船舶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