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C57/BL6小鼠海马结构发生发育及衰老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不同阶段C57/BL6小鼠海马结构中的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阶段C57/BL6小鼠海马结构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 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胚龄(embryonic day,E)12d~18d凋亡细胞渐增多;生后(postnatal day,P)1~7d渐减少;P14d~2月主要于齿状回、海马沟和海马槽的白质区可见少量凋亡细胞;3月~18月仅在齿状回亚颗粒细胞层见零星分布。阿蒙角(Ammons horn,CA)及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多形层及分子层细胞凋亡率P1~P14d渐下降。CA及DG主细胞层细胞凋亡率P1d最高,以后逐渐降低。Caspase-3免疫荧光结果示:E12~E16d阳性表达细胞渐增多;E18~P3d继续增多,主要分布于CA锥体层及DG颗粒层;P5~P14d分布渐减少;P21d~18月各区仅见少量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E18~P3dCaspase-3表达增加;P5~P21d表达降低;P21d后趋于稳定。结论生后1d为小鼠海马结构凋亡高峰;Caspase-3为重要凋亡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57/BL6小鼠海马发育及老化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光镜连续切片和体视学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C57/BL6小鼠海马进行系统地形态学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 E12d出现海马原基.E18d阿蒙角(CA)锥体层"C"形轮廓形成,齿状回(DG)颗粒层外臂外壳形成.出生后,CA逐渐发育成熟.P7d DG颗粒层外壳形成.P21d DG颗粒层内外臂厚度相当,出现亚颗粒层,直到15月仍存在.海马、CA、DG、CA各层体积及DG各层体积P7d前增长缓慢,P7~P14d快速增长,P14d后增长又减缓,3月后趋稳定.结论 小鼠海马E12d发生,3月基本发育成熟.老年小鼠海马体积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Nbn基因神经特异性敲除(Nbn-CNS-del)小鼠海马神经元发育的形态学变化,探讨Nbn基因在小鼠海马神经元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熟神经元标记物NeuN,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对生后(P)7、14、21 d的Nbn-CNS-del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以非基因敲除(Nbn-CNS-ctr)仔鼠为对照组。结果 P7~P21 d,与对照组相比,Nbn-CNS-del小鼠海马发育迟缓,分子层、颗粒细胞层/锥体细胞层及多形层的截面积均减小(P<0.01);颗粒细胞层/锥体细胞层NeuN阳性细胞面数密度也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Nbn-CNS-del小鼠海马神经元发育迟缓,Nbn基因可能是海马神经元发育中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C57/BL6小鼠海马发育老化过程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取不同胚龄(embryonic day,E)、生后(postnatal day,P)日龄或月龄的小鼠海马,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Bcl 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E16 d~P7 d,海马CA区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B...  相似文献   

5.
Nbn基因对出生后小鼠海马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观察神经特异性Nbn基因敲除(Nbn-CNS-Del)和对照(Nbn-CNS-Ctr)小鼠海马发育的形态学变化,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Nbn在生后小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光镜连续切片和体视学方法对生后(postnatal day, P)7、14、21d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海马进行系统地形态学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 Nbn-CNS-Del小鼠海马发育比Nbn-CNS-Ctr明显滞后,至P21d椎体层和齿状回(DG)颗粒层的截面面积均减小(P<0.05),DG颗粒层和多形层及CA4区的体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基因Nbn是小鼠海马发育的一个重要基因,影响小鼠海马椎体层成熟和DG颗粒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 (GAP 43 )在发育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生后 5、1 5、3 0d正常雄性新生鼠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对其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皮质GAP 43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生后 5d ,GAP 43主要分布在神经元 ;生后 1 5、3 0d ,则分布在神经纤维网中 ,神经元胞体 (包括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等 )不染色 ;图像分析显示不同日龄新生鼠不同脑区GAP 43灰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AP 43是轴突生长、延伸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类胚胎期大脑额叶、脑室区(ventricular zone,VZ)/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以及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规律及形态特征。方法将收集的引产胎儿按胎龄分为4组:911周,1411周,1416周,2216周,2224周和3224周和3236周。切取额叶、VZ/SVZ和海马部位的脑组织,固定后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通过GFAP和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剔除GFAP阳性的神经干细胞。结果 1在皮质,936周。切取额叶、VZ/SVZ和海马部位的脑组织,固定后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通过GFAP和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剔除GFAP阳性的神经干细胞。结果 1在皮质,911周时GFAP阳性细胞主要位于VZ、SVZ和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IZ)内;1411周时GFAP阳性细胞主要位于VZ、SVZ和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IZ)内;1416周时其位于VZ最内层、IZ和分子层(marginal zone,MZ)内;2216周时其位于VZ最内层、IZ和分子层(marginal zone,MZ)内;2224周时皮层、髓质、IZ、SVZ和VZ最内层均有GFAP阳性细胞,髓质中的GFAP阳性细胞免疫反应强烈,胞体浓染,突起围绕胞体向四周伸展,具有典型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征;3224周时皮层、髓质、IZ、SVZ和VZ最内层均有GFAP阳性细胞,髓质中的GFAP阳性细胞免疫反应强烈,胞体浓染,突起围绕胞体向四周伸展,具有典型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征;3236周时GFAP阳性细胞的分布模式类似于2236周时GFAP阳性细胞的分布模式类似于2224周,髓质中的阳性细胞数量增加。2在海马,924周,髓质中的阳性细胞数量增加。2在海马,916周期间GFAP免疫反应程度较弱,主要分布在海马伞、VZ和MZ;22周后GFAP免疫反应程度增强,数量增多,分布范围逐渐扩大。3实验各组额叶VZ、SVZ以及海马的海马伞、VZ均有GFAP和nestin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存在。结论在人胚胎发育后期端脑星形胶质出现并逐渐增多、分布广泛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基底动脉各层中内皮素受体(ETA/ETB)的表达水平变化在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二次注入枕大池建立SAH后CVS模型,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并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动态检测ETA/ETB受体表达变化。结果 SAH模型组基底动脉截面积在2d开始下降,到3d时到达最低,以后逐渐恢复至正常。免疫荧光显示SAH后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层中ETA受体蛋白表达在2d开始增多,3d达高峰,持续到14d,而ETB受体蛋白3d时内皮细胞层中表达显著增多,7d时平滑肌细胞层中表达达高峰,持续到14d。结论两种ETA/ETB受体的差异性表达在SAH后CVS中起重要作用。ETB受体亚型在脑血管各层中具体表达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9,ADAM9)在小鼠肾发育中的时空表达,从而探讨ADAM9与肾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胚龄11、14、16、18d及生后1、3、7、14、28、40d小鼠肾组织内ADAM9的表达以及含量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DAM9在输尿管芽以及各期肾小体、皮质肾小管均有表达,生后1d后髓质小血管有表达,集合管表达始终较弱;细胞图像分析和体视学测量显示随着胚日龄的增加,ADAM9在肾小体的表达逐渐增强,后趋于稳定;肾小管的表达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免疫印迹显示ADAM9在肾的表达量在生后7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结论 ADAM9对肾的早期发育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骨关节炎(OA)模型关节腔微量注射的图文操作流程。方法 24只雄性小鼠分假手术组及内侧半月板失稳术(DMM)组,显微操作下离断右膝内侧半月板胫副韧带(MMTL)诱发关节力学失稳,在OA模型基础上通过甲苯胺蓝关节腔注射验证微量给药的可行性,采用OARSI评分系统评估OA小鼠膝关节病理等级。结果 DMM组小鼠关节软骨番红O着色缺失,按关节分区评分,股骨内侧髁评分为3.417 0±0.642 1(n=12),内侧胫骨平台评分为9.583 0±0.811 5(n=12);假手术组对应部位评分依次为0.416 7±0.148 6(n=12),0.583 3±0.148 6(n=12)。DMM组和假手术组OA病理评分相比较,股骨内侧髁(P=0.000 2)及胫骨平台(P<0.000 1)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此外,区别于对照组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微量注射甲苯胺蓝成功时可使透明软骨着色。结论内侧半月板失稳术可诱导C57BL/6小鼠产生典型OA病损,OASRI评分提示内侧股骨髁及胫骨平台OA进展严重;可利用甲苯胺蓝验证小鼠OA模型中关节腔给药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预处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encephalopathy,HE)新生大鼠神经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4日龄 SD大鼠 85只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两种剂量 Dex预处理 4天 ,然后结扎左侧颈总动脉 ,放入 37℃恒温有机玻璃缺氧房中 3h。分别于生后 1 0、1 4、2 1、2 8d取全脑标本切片作 HE染色 ,测定各组大鼠总死亡率、体重、非结扎侧皮层厚度和细胞密度。结果  Dex组大鼠脑梗塞发生率及梗塞面积、体重、非结扎侧皮层厚度和细胞密度均少于对照组。低剂量 Dex组和高剂量 Dex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两个 Dex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Dex预处理对 HIE新生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但可抑制体格生长和大脑皮层发育 ,可能导致精神运动发育迟滞  相似文献   

12.
大鼠视皮层场电位在发育过程中及LTP形成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场电位的变化规律及长时程增强 (LTP)形成前后场电位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视皮层脑片电生理技术 ,在大鼠视皮层脑片Ⅳ层刺激而在Ⅱ /Ⅲ层记录场电位 ,比较出生后第 2、3、5周场电位的变化。在第 3周龄的大鼠脑片中诱导LTP ,场电位稳定后以一组强直刺激诱导LTP ,并比较强直刺激前后场电位幅值、潜伏期以及斜率的变化。结果 第 3周诱导场电位的阈刺激强度较第 2及第 5周低。在第 3周龄大鼠的实验中 ,强直刺激后斜率增大与幅值升高呈正相关 ,潜伏期的缩短与斜率和幅值变化率的差值呈正相关。结论 发育过程中场电位的变化可反映皮层的发育。斜率综合了幅度及潜伏期的变化 ,是判定LTP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igustrazine on neurogenesis in cortex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Methods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as induced by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 a suture. Two hours later, injection of Ligustrazine (80 mg/kg, 1 time/d) was performed peritoneally. Four hours after the ischemia, 5-bromodeoxyuridine (BrdU) (50 mg/kg, 1 time/d) was injected peritoneally. At 7 d, 14 d and 21 d after ischemia, BrdU positive cells in the cortex were observed by cal staining. Results In ischemic model group, at 7 day, sparsely-distributed BrdU positive cells were observed in the Ⅱ-- Ⅵ layers of the ipsilateral cortex, with a bandlike distribution in ischemic penumbra.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ischemia, the number of BrdU positive cells increased. In Ligustrazine group, BrdU positive cells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Ⅱ-- Ⅵ layers of the cortex, with an intense distribution in ischemic penumbra. The numbers of BrdU positive cells at 7 d, 14 d and 21 d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ischemic model group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Ligustrazine increases the proliferated cells in cortex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may be useful for promoting self-repair after ischemi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γ 氨基丁酸 (GABA)在发育期大鼠视皮层诱导长时程增强 (LTP)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视皮层脑片电生理技术 ,在大鼠视皮层脑片Ⅳ层刺激而在Ⅱ /Ⅲ层记录场电位 ,在第 2、3、5周龄的大鼠脑片中诱导LTP ,并比较发育过程中LTP的发生率以及GABA在诱导LTP中的作用。结果 在第 5周龄的大鼠脑片中诱导的LTP发生率明显低于第 2及第 3周龄的大鼠。GABAA受体拮抗剂Picrotoxin能够提高第 5周龄的大鼠LTP的发生率 ,但对于第 2及第 3周龄LTP无作用。结论 GABA对于视皮层发育关键期之前LTP的诱导并无易化作用 ;但对于发育关键期后的LTP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Endogenousouabain(Eo)hasbeenconsideredasacirculatingfactorthatregulatesthebodyfluidvolumebalance,urinesodiumextractionandvaso-contrictivetone,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pathogenesisofhypertensionandsomecardiovas-culardisorderst12.Sinceitwasdiscoveredandiden-tifiedbyHamlynin199lt,i,severallinesofevi-dencesindicatethattheadrenalcortexisthemajorsourceofEO.Thepurposeofthisstudyistocom-parethecharacteristicsofEOsecretionwiththewell-knownadrenocorticalhormonesaldosteroneandcortisol,determinetheeff…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海马齿状回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nestin从胚胎 1 8d至出生后 7d在脑内表达较强 ,阳性细胞在所观察的部位较多 ,出生后 1月nestin阳性细胞数急剧下降 ,成年鼠和老年鼠仅在嗅球、室管膜、部分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分布有nestin阳性细胞。结论 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终生具有神经干细胞存在 ,可能具有神经再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