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 概述 地铁车站一体化设计主要针对换乘车站,由于轨道交通在网络化形成之前多采用单站设计,车站各个设备专业也采用单站标准配套设计.进入网络化阶段,随着换乘车站比例的迅速提高,原单站标准设计原则造成设计接口不统一、设备重复建设,土建规模偏大等问题不断出现,因此换乘车站一体化设计(简称一体化)逐渐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2.
结合实际工程,基于换乘厅设计、单向换乘客流组织、楼扶梯组与进出站闸机流线组织,以及既有站改造等方面,对未预留接口的既有地铁标准站的换乘改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既有标准站未预留换乘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新增换乘厅,可减缓换乘客流对于既有标准站的冲击,减弱了换乘长通道的不利影响,从而营造两站舒适便捷的换乘空间,并可将对既有线的运营影响降到最低。建议在线网规划及车站设计中应综合分析远期车站布置的可能形式及换乘形式,并在近期站设计中预留充足的条件,确保远期车站的可实施性及功能性,减少工程的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有十字换乘、T形换乘、L形换乘以及平行换乘等。平行换乘形式具有换乘便捷、节约乘客时间、运营维护方便等优点。做好平行换乘地铁车站的低压配电设计,可以节约工程投资,简化各类专业接口,有效实现各类资源共享。介绍青岛地铁3号线与2号线的平行换乘车站五四广场站的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提出平行换乘地铁车站配电设计应结合运营时序等因素考虑,并做好2条线的技术对接,采用先进照明计算软件模拟站厅光环境可以提升照明设计质量,采用先进BIM软件可解决管线集中区的配电设施敷设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网络化运行的地铁线路大量出现换乘车站,许多换乘车站是与早年建设的车站进行换乘,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和现代建设标准的提高,实现既有车站与新建车站设备系统合理衔接难度很大。如何保证既有线的正常运行,对新线的建设施工存在很大的挑战。介绍北京地铁既有2号线车公庄站与新建6号线换乘引起的10 kV高压电缆路径改造施工。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同站台换乘车站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4个平行换乘车站,对线网规划中一站平行换乘和连续两站平行换乘车站方案进行研究,对平行换乘车站应优先考虑采用同站台换乘方案,双岛四线同站台换乘车站和单岛四线同站台换乘车站,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双岛四线同站台换乘车站,便于进行同站台同方向换乘,而对换乘反方向列车的乘客不方便,这种车站占地宽,施工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单岛4线同台换乘车站可进行同站台同方向换乘,反方向换乘也较方便,这种车站占地少、工程造价低,应该优先采用。由于一站同站台换乘车站只能解决一半的同台换乘客流,为了实现全部换乘客流的同台换乘,在线网规划中,应尽量规划连续两站同台换乘车站,以方便乘客换乘。  相似文献   

6.
地铁换乘设计对于建筑专业来说是重点和难点,车站型式、交叉位置、周边环境条件、地下管线条件不同,换乘方式就会有所不同。在沈阳地铁2号线崇山路站的设计中,对换乘方式及换乘节点作了述论探讨、修改与优化。最终的实施结果是仅仅预留了一处换乘的接口。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铁呼家楼站换乘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呼家楼站是北京地铁6号线与既有10号线换乘的车站,10号线车站在设计时为6号线的换乘预留了结构条件。由于建设年代较早,6号线的线路走向和列车制式并不明确,既有车站规模小,换乘预留条件不足。6号线为8列编组,呼家楼站又是全线换乘客流最大的车站,6号线车站设计时通过分析研究以及客流模拟,对既有结构进行改造实现扩容,同时增加换乘通道,形成"井"字形、"8节点"方便快捷的平层换乘车站。  相似文献   

8.
对地铁标准站进行换乘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对未预留接口的既有地铁标准站被改造成换乘站的设计进行探讨。在分析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站位设置、换乘方式、换乘空间及客流、既有车站的改造、新建车站的防火及疏散问题等进行切实的探讨,有较强的可实施性。研究结论表明:在既有线未预留换乘条件的情况下,两线实现客流的单向换乘,并将对既有线的运营影响降到最低,做到换乘方案合理,施工方案可行。同时线网的规划应紧跟城市发展的步伐,尽量确保线网规划的科学性,从而减少标准车站被动的改造成换乘站,造成工程的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铁4号线宣武门站需要下穿既有2号线宣武门车站,形成十字交叉,需修建换乘结构,换乘通道垂直下穿既有站,然后顺着既有站底板开洞后接站台板,施工过程需保证既有线的正常运营.对既有线的保护标准、下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的辅助措施和步序、拆除底板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施工效果和监控量测结果等进行研究,使4号线宣武门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营,并实现了最短距离换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建设大道及香港路交通流量大,周边控制因素多,在此设三线换乘车站施工难度和协调难度均很大,为了避免线路调整对该站带来的影响,需要对香港路站三线换乘方案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论:从各线功能定位、换乘距离、客流、站间距等方面分析,并针对主要原因制订对策及进行对策实施提出了三线换乘的必要性,分析出三站集中设置的优势,避免了施工、协调遇到的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香港路三线换乘是有必要的,3、6、7号线均需在此设站,形成了三线换乘的局面;(2)从换乘功能,车站施工对周边影响等方面来看,三站集中设置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车站细部设置时尚需考虑楼扶梯、出入口的位置,保证换乘流线顺畅.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运营管理主体辖下的不同类型的换乘站运营管理界面的分析,提出了地铁换乘站的管理模式框架和换乘站机电设备系统设置的原则,为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双护盾TBM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双护盾TBM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出现的频繁过站、小曲线半径施工、下穿风险点等问题,结合青岛地铁2号线的设计和施工情况,对双护盾TBM的适应性、支护形式、不同支护间的接口设计、过站技术方案、管片壁后注浆、下穿建筑和不良地质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管片衬砌/(锚喷+模筑衬砌)组合衬砌方式,解决了不同支护间的接口设计问题。根据车站工法提出TBM整机曲线过站的技术方案,解决了TBM过站多次拆解、组装、调试以及对车站影响的技术难题。同时研究并解决了TBM小曲线半径施工、管片壁后回填灌浆、下穿建(构)物和不良地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双护盾TBM在青岛地铁的成功应用实现了"高效、安全、环保、经济"的工程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项目建设中,通过新建通道实现了综合体与2号线光谷广场站付费区换乘连通;通过改建通道实现了综合体西端与既有鲁巷广场购物中心、光谷国际广场地下一层连通;通过预留接口实现了珞雄路站与世界城地下一层连通;通过近接开孔实现了综合体与2号线光谷广场站非付费区连通及行车区间连通。4种方式9处连通接驳,整体实现了新建地下大空间与周边既有地下空间的连通接驳,形成了光谷超级地下城,大幅提升了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为今后城市地下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及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5号线国际机场站为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与机场结合的总体布局做了分析,并对分建、脱离式布局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机场航站楼间接驳通道设计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地下三层车站的站厅层、设备层布置方案做了对比分析,最终选择了一岛两侧同台换乘站型,提出了设备层置顶、设置中庭及分叉高柱的特色建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新建成都地铁6号线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与成灌城际铁路同台换乘的犀浦站,为实现三线换乘,需要对犀浦站进行改造。本文分析了该站改工程的重难点,优化了站改方案,阐述了既有站房立柱的桩基托换技术;且在桩基托换和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了周边地下水位、托换站房立柱及城铁桥墩的沉降。实践表明:通过优化换乘通道基坑开挖深度,可以做到城铁桥墩周边不降水,且桩基承载力满足要求;采用叠合梁被动托换技术对站房立柱进行托换,解决了新建换乘通道与既有站房立柱在空间上的冲突;这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卡通与地铁AFC系统的接口是AFC系统建设的重要接口之一.本文论述了西安地铁二号线AFC系统建设中与一卡通接口的设计、组织、测试、施工等工作,并就AFC系统对长安通卡的业务处理规则、技术接口方案、资金清算进行了论述,对在建设过程中技术问题及难点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新建地铁的城市提供工程上的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武汉地铁徐家棚换乘站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武汉市轨道交通7号线是武汉远景规划网络中衔接西部新城组群、南部新城组群的一条重要的市域线路,7号线一期工程共设站18座,其中换乘站9座。徐家棚站为7号线长江以南靠江第一个站,该站位于和平大道和团结路交叉路口处,在线网规划中7号线徐家棚站与5号线、8号线换乘,因此徐家棚站为三线换乘车站,如何处理好三线的换乘关系、做好换乘节点的对接规划预留以及处理好与市政工程之间的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及难点。研究结论:本研究根据三条线路的大致规划走向,结合站址周边环境条件提出徐家棚站换乘方式为三线"工"字形换乘,并将过江公路隧道这一市政工程与地铁车站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工期设计、同期实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本文对于正在或者即将进行的三线换乘车站与市政工程的结合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铁14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一条L型大运量级骨干线,汲取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成熟经验,贯彻安全、环保、节能、绿色、人文等理念,在工程设计、施工、机电设备集成及安装、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进行诸多创新。因地制宜设计大中庭同步开发物业车站、大直径盾构扩挖车站、洞柱法暗挖3层结构形式的车站等多种车站建筑空间形态,开发深基坑连续墙施工、盾构机站内平移接收、既有线上方转体箱梁合龙等施工新工法工艺,为国内地铁设计与施工提供良好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