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郭冬波  李明 《中国水运》2007,5(3):57-58
本文着重阐述了强夯法的加固机理,系统地阐述了强夯法设计计算的步骤及相关参数的确定,并以工程实例加以佐证。从实例中可以看出,对于吹填砂和粉质粘土,采用强夯加固处理,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场试验,利用黄河三角洲某滩涂丰富的粉土资源,采用袋装粉土棱体+中间吹填粉土堤心斜坡堤结构在潮间带滩涂筑堤,对吹填粉土堤心进行地基处理,之后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建成3 km长的疏港一级公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直接采用粉土充填土工织物袋,将常规的袋装砂筑堤技术升级为袋装粉土的筑堤技术,在粉土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袋装砂井与强夯联合加固法在堆场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庆辉  许永清 《水运工程》1999,(5):45-47,54
介绍袋装砂井与强夯联合加固法在某堆场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以及通过原位测试和堆载试验等方法评价其加固效果,为在珠江三角液的软基处理中应用强夯技术提供有益的工程经验及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孟加拉国某港口工程海陆交互相复杂互层地基加固中遇到的地层特性复杂、加固效果难以预测以及软黏土和粉细砂互层土场地地震液化的问题,结合场地地质条件、使用功能、工程特点等,对插板预压联合降水强夯在该场地条件下的加固效果展开研究。依托项目试验区块,通过对加固前后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对比分析和沉降-时程曲线、孔隙水压力-时程消散曲线等的研究,得到插板预压联合降水强夯加固的过程特性以及对原状土和吹填土的加固效果。研究表明,插板预压联合降水强夯法对于复杂互层土上吹填砂场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加固效果可满足设计承载力和工后沉降控制要求,该法对于减轻砂土层的液化具有一定的作用。研究成果对于南亚地区复杂互层土吹填场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明强  丁淑平 《中国水运》2009,(10):163-164
加固处理长江沿岸吹填砂地基可采用强夯法。本文对武汉某工程沥青储罐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强夯法在沥青储罐这类地基处理中应用的设计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近吹填砂性土地基的地表覆盖层下存在较厚淤泥质软土夹层的情况,结合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探讨加塑料排水板的强夯法地基加固处理新工艺,实践证明在合理选用强夯工艺参数的情况下,该方法对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是可行.且比传统的堆载预压法、碎石桩法等加固方案更经济,在缩短工期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结合吹填砂的地基处理,在典型区域进行试夯后,对地基进行监测与检测,得到了基本的数据,进而分析了强夯对地基的加固效果及影响强夯效果的因素,提出了指导施工的强夯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论述盐田港三期集装箱堆场地基加固工程填海区粉质粘性土强夯试验过程,通过强夯试验,利用多种检测手段,基本取得了最佳强夯施工工艺参数,并得出雨季强夯施工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浅层真空预压法加固后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插板期地表产生较大的沉降,插密板短板可以达到较快加固吹填土层的效果;加固后软土地基土层含水量、孔隙比降低,地基承载力提高,可初步满足建设场地的需要。说明浅层真空预压法对吹填粉土及粉质黏土地基的加固是有效的,浅层真空预压法对于处理有较厚吹填土层的软土地基是比较成功的,可在类似的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曹妃甸矿石码头二期堆场地基加固试验工程,对采用强夯法加固存在黏土夹层的吹填粉细砂土地基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工程后续大面积加固以及同类工程施工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粉细砂吹填成陆地基加固技术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上海外高桥港区建设的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对不同的吹填粉细砂厚度及不同的下卧层地基,分别采用振动碾压联合动力降水加固技术,低能量强夯联合动力降水加固技术,无填料振冲加固技术进行地基处理。实践证明,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外高桥港区地基加固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是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水力吹填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及对施工过程和加固效果全过程的监测,对加固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后,软土地基含水量、孔隙比大大降低,地基承载力可初步满足建设场地的需要;同时证实插板期间地表产生超过1m的沉降变形,加固后平均固结度达到85%以上。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该工程是成功的,可在类似的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长江下游某港口长江港池新建防汛墙在高潮位时发生直径1.5-2.0 m的管涌事故,运用美国Sir-2型地质雷达设备,对整个防汛墙底板下土层的密实程度和管涌等病害情况进行了无损探测。结果表明:新建防汛墙底板以上的陆域侧回填土以及防汛墙底板以下的粉质粘土中局部存在孔隙较大的松散介质,为部分细颗粒流失或潜在渗漏通道区域。探测还发现粉细砂层中局部夹杂有粘土层。最后,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吹填粉细砂动强度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汕头东部经济带吹填粉细砂,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初始相对密实度、固结应力、固结应力比对吹填粉细砂动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吹填粉细砂动强度随粉粒含量增加而降低,破坏振次相同时,粉粒含量为18%时的动强度为粉粒含量为0时的1/2。动强度在粉粒含量为6%~9%时降低幅度出现突变,相同破坏振次下,降低幅度约为22%。吹填粉细砂抗液化强度并不是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的,临界黏粒含量值为12%。初始相对密实度对吹填粉细砂动强度影响较小。固结应力小于200 kPa时,吹填粉细砂动强度随固结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大于200 kPa时,试样已接近最小孔隙比,增加固结应力已不能增大试样密实度,动强度不再增加。当固结比小于2时,吹填粉细砂动强度随固结应力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刘涛 《港工技术》2009,46(2):51-52
强夯法具有地基加固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及节省材料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及杂填土等地基的加固处理。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强夯法在码头主体结构完成后的前沿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建立超长桩和土体共同作用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预压排水固结法研究软土地基预压后超长桩的承载特性,分析地基土固结沉降、桩身侧摩阻力、桩顶位移-荷载曲线和桩身轴力的变化规律。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对预压时间和预压荷载以及不同土质的预压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单桩与群桩对预压效果的敏感度,并分析固结度对超长桩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压能较好地改善地基、提高超长群桩的承载能力。增大预压荷载,可增大土体的固结沉降和桩身侧摩阻力;延长预压时间,可提高桩身侧摩阻力,减小桩顶沉降和桩身轴力;预压对群桩的影响好于单桩;固结度越大,超长群桩承载性能越好;对于粉质黏土、黏土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当预压时间分别达到90 d及180 d时,地基固结基本完成,预压不再改变土的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在疏浚吹填施工中,如何快速降低吹填土的含水率是吹填区软基处理的一项关键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排水效率,开展了基于泥沙流变学原理的脉动真空预压排水技术研究。通过大量室内小尺度单板排水模型试验,阐释了脉动作用对促进淤泥质软基脱水的作用机理,分析了脉动真空预压法的排水效果,提出了淤泥质软基处理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优于现行常用的真空预压排水法,有效提高了排水效率,可减轻排水板通道的淤积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改电渗法单独应用的传统,提出电渗法与井点降水相结合共同降低地下水位,同时与强夯法相结合共同进行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案。通过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现场观测发现,电渗降水比井点降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和孔隙水压力下降速度更快;原位试验表明,电渗降水联合强夯法共同进行地基处理可显著提高地基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近吹填淤泥目前主要采用真空预压二次处理技术(浅层+深层)进行加固,施工成本较高、工期较长。基于新近吹填淤泥的真空固结机理,提出优化现行真空预压排水系统的新思路,依托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软基处理II区工程,开展新型真空预压排水系统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近吹填淤泥经地基新型真空预压排水系统加固后,达到设计要求,解决了现行真空预压排水系统应用于新近吹填淤泥地基时所存在的排水板堵塞、真空压力传递效率低下等问题,且有效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基于真空压力传递特性及最终加固效果,方案3 (原生料防淤堵型整体式排水板+专用接头+水平排水板+粉细砂垫层)更适用于新近吹填淤泥地基。  相似文献   

20.
吹填超软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等工程特性,其工程试验是勘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大连某地区吹填超软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配制多组不同含水率的试验样品进行标准固结试验。对含水率变化与固结特性指标中的固结系数和次固结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含水率对其固结指标中的固结系数和次固结系数的影响规律,用于指导吹填超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