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船体梁总纵极限强度的简化计算与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基于Rahman算法,得到船体梁或箱型梁截面加筋板单元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根据渐进崩溃破坏法,求得船体梁的极限弯距.编写了FORTRAN90计算程序,并对Nishlhara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分别得到屈服应力和板厚对加筋板单元极限强度以及整个模型截面极限弯矩的影响曲线,然后对某大型散货船进行极限承载能力计算。结果表明文中开发的计算程序是正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于梁桥车车轮数目较多情况下,挠度值的计算方法均近似取跨中弯矩值计算,本文对其计算结果与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及用把荷载形式按富里哀级数展成正弦函数情况下梁跨中挠度值计算进行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实用性与精确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计算船体极限纵向强度的实用方法。给出了构成船体梁横剖面的单元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平均应力-应变关系,分析船体梁在纵弯曲时的逐步崩溃行为,求船体纵向弯矩-曲率关系,并求船体极限纵向强度的统计量,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双向板计算采用的两种方法,即弹性理论计算和按弯矩调幅法计算。第一种计算方法许多书中已经给出具体计算公式或表格,而弯矩调幅法是参照单向连续板的弯矩调幅方法,提出了双向板进行弯矩调幅的原则和方法,并且通过一个设计实例,介绍双向板肋梁楼盖的弯矩调幅步骤与计算结果,并将此计算结果与按弹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其在实际设计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有凹痕的板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极限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单轴压力作用下的凹痕板的极限强度特性.研究单轴压力作用下的简支板中的凹痕形状、尺寸(直径,深度)及位置对板极限强度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了预测凹痕板极限强度的经验公式,此公式可用于凹痕板的损伤余量设计.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浇桥面板的T形组合简支板一梁桥结构特点,采用平面模型(偏心压力法、刚接板(梁)法)和空间模型(有限单元法)计算该组合简支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运用通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将该组合板——梁桥离散成空间有限元,分析该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变化规律,并将刚接板(梁)法及ANASYS解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偏心压力法不适于计算该类组合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刚接板(梁)法全桥各截面采用同一横向分布系数并不精确,而ANSYS计算结果能与实测值较好的吻合;同时提出了适合该类桥型的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并建议了更加准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细部参数的梁柱端板连接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端板厚度、螺栓直径、螺栓排距和梁截面高度等因素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端板厚度、螺栓直径、梁截面高度,减小螺栓排距,则节点的初始连接刚度和极限弯矩承载力均有显著提高,但转动能力降低.文中还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分析各因素在不同水平组合下对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弯矩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得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针对正交试验的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弯矩承载力与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近似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8.
加筋板在轴向压力下的极限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直接计算方法,对系列加筋板在轴向压力下的极限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大量数值计算结果与smith及Tanaka的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加筋板极限强度的预报公式.文中公式与有限元计算及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钢板梁腹板在剪切极限状态下的设计准则,根据复合有限条法对板的屈曲分析结果,给出考虑翼缘的束影响屈曲系数设计曲线,同时还给出了考虑膜板屈后强度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梁格法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以斜交角和宽跨比为参数时斜梁桥的受力变化特性,并比较斜梁桥与正桥受力的区别。结果表明,斜梁桥跨中弯矩随斜交角和宽跨比的增大而减小,建议进行斜梁桥设计及加固时应当考虑斜梁桥的受力特性,制定与受力相符的设计或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1.
裂缝宽度计算中的弯距与钢筋应力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裂缝宽度的计算中,钢筋应力是采用公式σg=M/0.87h0Ag来求解。这个公式的适用如何,是否对不同的梁板都适用,是否对裂缝的计算有影响?本文通过板与梁的全过程弯矩应力试验。得出应根据不同的断面形式和不同的配筋率,才能真实地反映钢筋的受力状态,这对于评估钢筋混凝土的受力状态和裂缝计算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正交异性板理论,将双向正交密加筋板进行构造正交异性和物理正交异性的等效转换.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一系列单轴受压的双向正交密加筋板进行了有限元非线性计算.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和正交异性板理论,提出了双向正交密加筋板的极限强度预报公式.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公式更为简便、合理,可以准确对双向正交密加筋板的极限强度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简支变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徐变效应,以《交通部通用设计图》(2008版)中的30 m预制T梁为算例,采用MIDAS Civil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徐变对30 m简支变连续T梁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其跨径、徐变计算模型、梁体截面形式、一联孔数对徐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徐变对简支变连续梁桥负弯矩区受力有利,但不利于正弯矩区受力;徐变计算模型不会影响徐变效应变化趋势,仅会改变其大小和发生时间;T梁桥与小箱梁桥的徐变效应具有不同变化规律; 30 m T梁4~6孔一联各截面产生的徐变效应较为接近,而3孔一联的徐变效应与前三者相差最大约40%。  相似文献   

14.
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可把简支梁的跨中区段视为1个等曲率塑性铰(塑性区段),其余梁段可视为直线并处于绕塑性铰刚性转动的位置.利用这一概念,建立了直接通过塑性铰区长度和曲率半径求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和梁极限弯矩的简化公式,用简化公式对国外有关6片体外预应力梁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本研究中的简化公式具有较好的精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受火冷却作用对混凝土连续梁承载力的影响,对3根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用有限元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参数分析,提出了受火冷却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极限荷载的简化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受火冷却后,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跨中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刚度均下降,承载力降幅明显低于刚度降幅;在受火120 min内,配筋率对受火冷却后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承载力有显著影响,而受火时间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有限;按照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的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极限荷载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蜂窝梁是在工字钢或H型钢腹板上按一定的线形进行切割后变换位置重新焊接组合形成的新型钢梁,具有节省材料、便于铺设管道、平面内刚度增大、承载能力高等优点.由于蜂窝梁腹板开孔,与相同截面的实腹梁相比抗侧刚度被削弱,整体稳定性降低.文中以实腹梁临界弯矩计算公式为基础,考虑蜂窝梁的抗侧刚度、翘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给出蜂窝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计算公式,采用ANSYS对纯弯状态下的蜂窝梁进行了弯扭屈曲分析,以蜂窝梁的孔高比和距高比为变量,给出了不同情况下蜂窝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值,并与当量实腹梁临界弯矩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蜂窝梁临界弯矩与当量实腹梁临界弯矩之差随孔高比和距高比之间的变化关系,对蜂窝梁整体稳定性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最后提出了蜂窝梁整体稳定性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裂缝宽度的计算中,钢筋应力是采用公式σg=M/0.87h0Ag来求解,这个公式的适用如何,是否对不同的梁板都适用,是否对裂缝的计算有影响?本文通过板与梁的全过程弯矩应力试验,得出应根据不同的断面形式和不同的配筋率,才能真实地反映钢筋的受力状态,这对于评估钢筋混凝土的受力状态和裂缝计算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混凝土极限压应变为非常数的试验结果,通过计算得到混凝土强度与钢筋混凝土梁延性比的关系曲线,并由此提出建立延性比设计界限及采取控制混凝土强度最低设计值来确保梁眨性的设计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RC梁桥承载力的振动测试评估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将结构的动力参数应用于在役RC梁桥的实际承载能力评估,根据四片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静、动力损伤试验成果,应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不同配筋率下表征T梁刚度比和频率比关系的曲线族方程,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单梁结构动力特性与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基于实测基频和裂缝特征将整桥的动力特性分解为单梁的动力特性,应用钢筋混凝土单梁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RC梁桥结构性能进行评估。本文建立的动力法评估模型为:结构基频和裂缝特征→刚度→名义配筋率→单梁抗弯能力。通过对某座实际RC梁桥的动力法评定得到了单梁的变形控制弯矩、裂缝控制弯矩、强度控制弯矩,评定结果与静载试验结果一致。可见,以实测基频和裂缝特征可预测出RC简支梁桥的实际承载力,精度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现浇桥面板的Ⅰ形组合板-梁桥的结构特点,通过试验与理论计算对比,研究该种组合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运用桥梁博士软件建立结构分析模型,根据理论分析与实测各种荷载工况下各片梁的挠度及应力,判断Ⅰ形组合板-梁桥的实际承载力;将ANSYS有限元法、桥梁博士刚接板梁法及试验测试结果对比研究,验证理论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确定该类组合梁桥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