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关于甲状旁腺移植,早年虽有一些移植成功的报告,但因随访期太短,或缺乏组织学证据而缺乏应有的说服力。近20多年来,由于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已获得成功,同种异体移植亦有维持正常血钙达三年的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2.
甲状旁腺在机体钙磷代谢中有重要作用,颈部手术中完整保留甲状旁腺对避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术后低钙血症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甲状腺手术中仍依赖传统肉眼识别方式或通过术中冰冻辨认甲状旁腺,前者依赖于术者经验,后者所消耗的时间和费用较高。近年,国内外学者对术中有助于识别甲状旁腺的染色技术和基于荧光的成像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如亚甲蓝、纳米炭、近红外自体荧光、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激光散斑对比成像等,均可显著提高对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本文将对甲状旁腺术中识别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在西京医院就诊且满足纳入条件的67例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有31例患者选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方案,另外36例则采用口服甲泼尼龙治疗方案,所有纳入患者在病情达到手术标准后均行手术治疗,随访时间截至术后半年。比较两个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及治疗时间、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曲安奈德注射组与甲泼尼龙口服组的有效率均为100%,但在分层分析中,曲安奈德组临床治愈占比明显高于甲泼尼龙组(P<0.05);曲安奈德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上较甲泼尼龙口服组明显缩短(P<0.05);曲安奈德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较甲泼尼龙组明显减少(P<0.05);在随访半年期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与传统口服甲泼尼龙组相比,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率高且相关不良反应少。局部注射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效果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Zuckerkandl结节在甲状腺手术中的解剖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s tubercle,ZT)的解剖意义。方法对102例甲状腺腺叶手术切除患者(共145侧甲状腺)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ZT的有无、大小及其与喉返神经、上甲状旁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按照PELIZZO分度标准对ZT进行分级,按YUN等报道的方法对RLN与ZT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结果 ZT发生率为85.5%(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0级以上数量与0级对比有明显差异;ZT的出现与术后声音嘶哑、SP是否显露具有相关性;ZT级别越高,A型数量越多;ZT级别越低,D型数量越多。结论 ZT可以作为喉返神经和上甲状旁腺的定位与解剖标志,以避免术中损伤喉返神经和上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5.
<正> 皮质旁骨肉瘤发生于手指极为罕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2岁,以右拇近节肿块三月之主诉于1987年3月10日住院。肿块进行性增大,痛轻微,无夜痛史。病前无外伤及感  相似文献   

6.
<正> 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并不十分少见,大约占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病倒的1—3%,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不困难,但其多数极不典型,故误诊率较高,张荣勋1979年报告16例,术前确诊仅有2例。本院1956—1978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共26例,其中颈椎8例、胸椎2例、腰椎16例,术前确诊者11例。现就其诊断、鉴别诊断、误诊原因和手术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人手术应用硬脊膜外腔麻醉(以下简称硬外麻醉)文献报告较少,本文就我院近二年来应用硬外麻醉于高血压病人手术100例,进行分析讨论并浅谈其体会。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性32例,女性68例;年令最大者75岁;最小者18岁,40岁以上者居多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应用多抗甲素治疗宫颈糜烂282例。Ⅰ°和Ⅱ°共105人,两个疗程100%治愈;Ⅲ°177人,两个疗程治愈85%,第三个疗程治愈率98%,第四个疗程治愈率100%。对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未发现明显异常反应,我们认为多抗甲素是一种治疗宫颈糜烂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1972年5月至1977年9月,我院采用针麻同时行清醒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胸椎旁交感神经节阻滞的复合方法施行食管手术326例。优良率为57.9%。我们体会到: 一、食管手术病人大部分年龄大,常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全身情况差,贫血,血浆蛋白  相似文献   

10.
<正> 盆腔肿块的超声显象近年来国内外报导较多,诊断符合率不断提高,但其超声分类尚未统一。我室从81年3月至83年3月经超声显象检查盆腔肿块共134例,手术对照6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一例罕见的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伴亢进的病例。因该病在我国仅是第三例报导,且较之前两例病情重、发病年令小,故我们对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及治疗经过作了详细的描述。再者,因该病不为大家所熟知,所以诊断不易,因此,本文最后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又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我院近8年收治的胆石性胰腺炎64例,其中36例进行了近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胆石性胰腺炎之临床表现,除具有急性胰腺炎特点外,还具有胆石症和一过性肝损害。本文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B型超声检查和肝功化验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应在胰腺炎症有效地控制后早期行胆道手术。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央型椎间盘脱出症比较少见,多数因为椎间盘组织变性和韧带先天性缺损引起。我科自1973~198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共5例,约占同期手术治疗的脊髓压迫性疾患的4%,现将有关资料报告于下,并简要讨论我们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食管鳞癌中PTEN和Caspase-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PTEN和Caspase-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食管鳞癌组织、16例食管癌旁组织和16例不典型增生上皮中的PTEN和Caspase-3表达水平;采用定期发信与门诊面检相结合的方法对64例食管鳞癌单纯手术患者连续跟踪随访5年以上。结果食管癌旁组、不典型增生组及食管鳞癌组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表达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r=-0.304,P<0.05),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539,P<0.01);PTEN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失表达组(P<0.01)。食管癌旁组、不典型增生组及食管鳞癌组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先降低后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表达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r=-0.277,P<0.05)、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486,P<0.01);Caspase-3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失表达组(P<0.01)。在食管鳞癌中,PTEN与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r=0.456,P<0.01)。结论PTEN和Caspase-3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TEN和Caspase-3蛋白表达对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Bmi-1基因mRNA的表达与喉癌的分化、转移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们医院2008年5月~2008年11月共52例行喉癌手术切除的标本,提取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配对标本的总RNA,采用RT-PCR方法测定Bmi-1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对Bmi-1基因差异表达与喉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2例配对标本分别进行Bmi-1mRNA荧光检测比较,39例标本的肿瘤组织中Bmi-1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喉组织;32例标本的肿瘤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喉组织;Bmi-1mRNA的表达与喉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及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 Bmi-1基因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与喉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Bmi-1基因mRNA可望作为喉癌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之一;Bmi-1mRNA的测定有助于判断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本题总结了100例感染过敏性关节炎的多抗甲素治疗及其病因学探讨的结果。随访观察六个月至四年,多抗甲素组(100例)治愈率84%;安慰剂对照组(20例)5%减轻,两组比较结果,P<0.005。并观测HLA20例、HLAB-7抗原阳性者55%,与对照组(7.14%)相比较,P<0.005,有统计学意义。本题探讨结果表明,多抗甲素具育抗炎、抗过敏、鉴别小儿生长痛和佐证说明本病病因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FAK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并探讨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了52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了FAK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FAK蛋白在3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了FAK表达与肝癌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0.48±0.12 vs.0.17±0.07;P<0.05)。FAK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FAK表达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因素。30例肝癌组织细胞质中广泛表达FAK蛋白,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质内,阳性率为60%(18/30),癌旁组织阳性率为26.3%(8/30),10例正常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0%(2/10)。结论 FAK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这与肝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也是判断肝细胞癌手术治疗预后的指标,提示FAK可能成为肝癌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13例报告王永亮,蔡澄,周斌,李淳成,曹克宏(西安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710004)1985年7月至1995年3月,我科共收治主动脉窦瘤13例,全部经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3例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5~47岁,平均2...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和黏蛋白-1(mucin-1,MUC1)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标本45例,另取癌旁非肿瘤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al-3和MUC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Gal-3在癌旁组织、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73.3%,大肠癌中Gal-3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Gal-3的阳性表达率为61.5%(16/26);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89.5%(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3)。MUC1在癌旁组织、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4.5%,大肠癌中MUC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MUC1的阳性表达率为34.6%(9/26);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84.2%(16/1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9)。结论大肠癌中Gal-3和MUC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Gal-3和MUC1在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其可能与大肠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黑素瘤抑制蛋白2(MIA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的MIA2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36例HCC中MIA2、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41.7%和77.8%;MIA2和VEGF表达有相关性(P<0.05)。29例癌旁组织中MIA2和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93.1%和34.5%。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A2和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A2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肝癌的TNM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转移有关。MIA2和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