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现象 单线区段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转为发车进路时,进站信号机关闭. 以图1所示的某站为例,在S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范围内,进站方向为超过0.6%下坡道.  相似文献   

2.
针对设计6‰下坡道接车延续进路电路,因使用出站信号机的列车信号复示继电器后接点不当,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取消出站信号机的列车信号复示继电器后接点,增设发车进路内方第一个轨道区段的轨道反复示继电器后接点的改进措施,解决了因故人工关闭出站信号机,引起进站信号机跟着关闭的问题,彻底消除了隐患,确保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6502电气集中电路》中规定:“当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范围内,进站方向为下坡道时,如果其平均换算坡道等于或大于0.6%(即6‰),则原则上应设计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以防止列车进站后停不住车,引起重大行车事故……延续进路可通向安全线、牵出线、专用线和车站的进出口。”  相似文献   

4.
进站信号机外方在列车制动距离范围内,进站方向为6‰的下坡道时,该接车方向应设计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以防止列车进站后停不住车冲人另一咽喉,引起重大行车事故。大准线的十九沟站上行方向为6‰的下坡道,其平面示意图见图1。设计的6‰坡道延续进路在开通使用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现分析修改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当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下坡道,若其平均换算坡度等于或大于6‰时,一般应设计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  相似文献   

6.
列车接近区段的长短对列车是否冒进红灯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列车运行效率。通过不同站型,研究调车进路、发车进路和接车进路的接近区段的影响范围,针对每组情形设计了接近区段延长的方法和措施,参考继电联锁定型电路,实现了不同情形下的信号机接近锁闭的联锁逻辑,提高列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7.
国内铁路既有线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如有超过6‰的下坡道,接车进路普遍都设置了延续进路,以防止列车冒进出站信号机后发生侧面冲突事故。但这种规定被普遍沿用到了高速铁路的设计和运营当中,延续进路的设置会降低高铁车站的通过能力。针对高速铁路继续沿用既有铁路技术规范的规定,车站设置延续进路后对车辆到达能力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域辽阔,铁路沿线情况不同,线路状况差别很大。北同蒲线地处山区,路况恶劣,本次北同蒲原太段增二线提速工程全线17个站,有5个站在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j超过6‰的下坡道,原则上应设计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以防止列车进站后无法停住。但在工程联锁试验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铁路技术规范规定遇到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超过6‰下坡道时应设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以防列车冒进出站信号机后发生侧面冲撞事故.但是设置延续进路会带来车站列车通过能力的下降或增加工程投资等问题.客运专线铁路是否还需要采用该规定,对此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不宜设置的可能性,供工程设计者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分析既有线6‰下坡道延续进路设置的由来,结合客运专线铁路车辆制动性能及列车运行控制装备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客运专线车站站外有超过6‰下坡道时无需设置延续进路的论点,突破了铁路技术规范的规定,对降低铁路轨道和信号工程投资、减少铁路用地、提高车站列车通过能力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在办理好下行Ⅰ股道的接车进路,下行进站信号开放后,又办理上行(6‰下坡道端,设有坡道延续进路电路)Ⅰ股道的接车进路,进路不能排出,取消此进路,再办理下行Ⅰ股道的发车进路.此时,使已开放的下行进站信号关闭、坡道照查表示灯PZBD点亮(其余股道也有同样的现象,属坡道电路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区间四显示与枢纽三显示交接口信号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区间UM71四显示改造工程中,枢纽地区仍采用原三显示方式.列车从四显示进入三显示区段是以进站信号机分界,而从三显示进入四显示区段则以出站信号机分界,这样划分与机车信号的接发进路相矛盾,因此提出发车进路机车信号与地面信号显示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TB/T 3027—2002)规定: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换算坡超过6‰下坡道的车站,须在接车进路末端设置延续进路。当接车进路末端设有安全线或隔开设备时,延续进路开向安全线或隔开设备;当接车进路末端无安全线或隔开设备时,延续进路开向正线。我国高速铁路目前有部分车站在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换算坡超过6‰下坡,按照规定,须在接车进路末端设置延续进路。设置延续进路,对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有较大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各种情况下车站的通过能力。本文系统分析计算了各种情况下延续进路对车站到到间隔、到通间隔、到发间隔、发到间隔的影响。研究结论:(1)延续进路对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影响较大,车站到达间隔将增加2.3 min以上,车站到通间隔也增加2.3 min以上;(2)设置安全线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高速铁路设置安全线不必要;(3)该研究成果对于高速铁路车站设计、能力计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信号进路表示器设置原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方向发车口车站,当出站信号机的信号显示本身不能表明运行方向时,为了使有关行车人员在信号机开放后能够明确列车的运行方向,应在该信号机上装设进路表示器.  相似文献   

14.
提速区段具有多个车场的车站信号显示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沈阳哈尔滨区段提速改造工程中,开原站集中控制3个车场及1个线路所,是一个上、下行均有3个进站口的车站。如图1所示。该站进站信号机、出站信号机以及各场之间进路信号机的显示关系比较复杂,按照TBl0071-2000《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第2.2.3条“在列车速度大于120km/h的区段,当采用速差显示自动闭塞时,应重新定义地面信号显示的速度含义。进站与接车进路信号机的显示应符合速度含义的要求……”,提速区段的信号机显示设计标准需要设计者根据规范自行掌握。下面就实际设计中遇到的几种特殊情况,分别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车载设备绝缘节检测和锁频逻辑;从车载设备处理逻辑的角度,分析进站信号机和出站信号机两侧相邻轨道区段同载频可能出现的紧急制动、瞬间制动后缓解等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案例,建议在设计阶段即避免进站信号机两侧相邻轨道区段同载频;对于出站信号机两侧相邻轨道区段同载频的情况,应避免在行车密度大且二离去占用时排列后车发车进路;可...  相似文献   

16.
《技规》第285条规定:凡进站、接车进路信号机不能使用,或在双线区段由反方向开来列车而无进站信号机时,应使用引导信号或派引导人员接车。引导接车时,列车以不超过20 km/h速度进站,并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 1 问题描述  相似文献   

17.
在设计电气集中车站,若遇有可能构成不少于50m的无岔区段,在该区段的两端设有调车信号机。按6502电气集中的定型,选择差置调车信号机。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图1当发车咽喉线路较长时,为了提高车站的发车能力,在咽喉区无岔区段一边设总出站信号机;特殊站场形成了能使进站信号机的显示区分是客车、货车,也需要在咽喉区无岔区段一边设进路信号机;另外,在集中控制大站场闸分界处也是无岔区段,这样在无岔区段的两边,一边设置的是调车信号机,一边是出发信号机或进路信号机。并且,两架列车信号机距离为大于400m,小于800m。  相似文献   

18.
1故障概况 2002年12月26日苏州站排列上行I道出站信号以后,在排列下行进Ⅲ道的进站信号时,其下行进站进路中的#25道岔提前锁闭.下行进站进路未锁闭,但微机联锁打印出#25道岔锁闭防护继电器(SFJ)失效,经车站对#25区段单锁解锁后,设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6502电气集中车站进路的排列是双按钮选路,有些到发线上的道岔,虽然在接车进路上,但却不在接车进路的始、终端按钮间。为能选出接车进路,需把网络线延伸到股道上的中间出岔处,因此,出岔股道两端的出站信号机都设有列车终端继电器LZJ,来实现网路线的延伸。由于联锁的到发线出岔电路设计,还有的是依据电号《6504联系电路图册》,但此电路在实际运用中有不足之处,直接影响着行车。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6‰下坡道延续过路电路,自动关闭接车进路进站信号机问题,揭示此类故障经常出现的原因,并根据现场实际指出了有关区间以及与区间有关联联锁控制条件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