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原有的运输生产力布局不适应内涵挖潜、提高运力资源使用效率的要求,不适应建设现代化检修基地、提高设备质量的要求,不适应运输企业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不适应建设发达铁路网、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铁路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为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创造了更加成熟的条件。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分为规划方案与全面推进、优化完善与深化微调两阶段向前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新增资源的生产力布局,做好既有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站段、车间的制度管理,整合生产作业流程,不断提高站段和车间的管理创新能力。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解决了运输生产站段规模小、数量多和主要干线分割严重,作业区段短的问题,为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和实施内涵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18日,全国铁路成功实施了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改革。两年来的实践表明,这项改革彻底打破了我国铁路延续50多年的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输生产力布局,适应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激发了企业活力和发展潜力,有力促进了运力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刘秉权 《铁道货运》2005,(8):20-21,31
撤消铁路分局、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是扩大铁路运输能力、提高铁路技术装备水平、深化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分析了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改革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南昌铁路局实行直管站段的经验和成效,指出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改革是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后,基层站段普遍存在管理跨度、难度增大的问题,本着合理利用既有网络资源,节约运输生产成本的目的,详细介绍了站段台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站段下属车站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办公效率,也为各部门提供了掌握车站运输生产情况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2005年3月18日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新体制宣告诞生。改革两年来,铁路运输经营业绩连创新高、运输安全保持基本稳定的事实充分表明:新的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输生产力布局,适应了运输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激发了企业活力和发展潜力,促进了运力资源优化配置,使中国铁路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新体制新布局的实行,扩大了运输能力,提高了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6.
铁路局直管站段改革后,如何加强安全管理为运输安全提供保障,是当前铁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3.18"路局直管站段的改革,分析了当前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构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调控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责任机制、监督机制以及安全事故预控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路》2005,(7):12-16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通过并实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全路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铁道部与30省市自治区签署合作建路协议,中国铁路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铁路主辅分离成果显著,铁路确保重点物资运输缓解煤电油运紧张,大秦铁路重载扩能煤炭年运量突破1.5亿吨,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铁路调整生产力布局站段减少40%  相似文献   

8.
运输站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是各站段运输生产的指挥部,作为铁路运输生产的“神经中枢”,是站段领导对各工种、各部门安全生产实施统一指挥的机构。运输站段指挥中心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现阶段作用日益重要,成为安全生产快速反应的必备条件。从运输站段指挥中心的工作实践中,探讨指挥中心在铁路生产指挥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思考当前站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铁路局现车管理和货车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目前铁路计算机生产网络布局、运输生产力布局和车站信息系统建设状况,根据铁路局、运输站段对现在车管理和贷运监控、追踪的需求,介绍系统的设计思路、信息集成和实施方案以及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技术特点,给出了系统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0.
据全国铁路运输工作会议信息透露,今年前4个月,铁路运输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实现63.9万换算吨公里,同比增长8.3%。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的深化调整进一步释放了生产力。据了解,在全路两次较大规模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去年微调之后,全路运输生产站段已减至630个,站段规模小、资源被分割、作业效率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结合第6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铁路加强调度专业管理,统一规范了调度所内部设置,全路列调平均管辖里程由222km增加至240km,机调平均管辖机车由148台增加到227台。当前,全路已建成战略装车点240个,取消了零担中转业务,一站直达整零办…  相似文献   

11.
铁路局直管站段后装卸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琤 《铁道货运》2005,(8):22-25
针对铁路运输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铁路装卸管理的现状,以及在管理机构、装卸人员、装卸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铁路装卸对运输生产的重要性和铁道部的改革要求,指出铁路运输主业必须加强对铁路装卸市场的管理。并结合全路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实际,提出了铁路装卸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月18日,中国铁道部正式对外宣布改革方案:撤消铁路分局,减少管理层次。由原来的铁道部一铁路局一铁路分局一站段四级管理体制,改为铁道部一铁路局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此次改革从3月18日开始实施,届时,各铁路局成立适应直接管理站段的调度指挥机构,对铁路局管辖范围内的运输工作统一指挥、集中调度,机车交路、客车担当、乘务制度、  相似文献   

13.
《铁道知识》2007,(1):50
适应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充分发挥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新体制和运输生产力新布局的优势,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全国铁路客货运量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的高起点上再创历史新高.2006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2.6亿人,同比增加1亿人,增长8.7%;旅客周转量完成6622亿人公里,同比增加560亿人公里,增长9.2%.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全路实行了路局直管站段的管理体制,生产力得到了充分释放。郑州局在运输效率和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运输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2006年,路局直面2005年的运输问题,充分利用路局直管站段的优势,紧紧围绕车流径路、速度、密度、重量等几大要素,采取突破性措施,以最佳的运输方案、最好的过程管理,提高运输效率,挖掘运输潜力,实现既有运输条件下的效能、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杨志远 《铁道货运》2002,(1):17-17,27
随着TMIS工程建设在全路的广泛展开及其系统的日臻完善,TMIS工程的硬件设施包括电子计算机等一系列电子设备开始出现在铁路的各基层站段,并在各站段的运输生产中担当起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保证各基层站段运输生产的正常进行,维护TMIS系统的高效运转,计算机技术设备的维护工作已经成为各基层站段日常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现场亟待研究和系统化、体系化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铁路作为遍布全国的特大型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建设和谐铁路,必然要先从铁路基层站段抓起:要培育先进企业文化,推动和谐站段建设:要确保运输生产安全,筑牢和谐站段基础;要扩展民主管理途径,优化和谐站段环境。  相似文献   

17.
按照铁道部的部署和要求,北京铁路局积极推进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并取得运输效率提高、运输生产力发展、运输安全稳定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胡松超 《铁道货运》2005,(12):25-27
郑州铁路局货运处积极研究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后面临的新形势,分析了从铁路局到基层站段许多不适应体制改革的问题,提出要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提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与业务素质,充实基层管理力量,实现货运系统安全生产和运输效率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铁路运输安全是”命运攸关”的头等大事,不仅关系到铁路自身的效益,而且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安全密切相关。在铁路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下,铁路生产力布局进行了调整,站段管理主体地位日显凸出,管理责任逐渐加重,管理空间逐步加大,对基层站段传统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探索当前体制下的安全管理新思路有利于促进基层站段管理人员对提高安全自主管理水平,有利于铁路高速和重载新技术安全平稳地发展.有利于和谐铁路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铁路改革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成功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专业运输公司改革不断深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取得重大成果;企业经营管理不断加强;铁路法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面对“十一五”期间铁路跨越式发展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准确把握铁路改革发展的基本方位,努力在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提高铁路法制建设水平上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要完善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和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规范工作程序,改进管理方式,完善配套改革措施;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吸引社会资金直接投资铁路建设,继续推进铁路企业股改上市,规范合资铁路管理,并为改革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深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基础性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促进经营管理创新;强化铁路依法行政、依法治路的各项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