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全力查处干扰 保障沪宁城际高铁GSM-R频率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GSM-R系统的频率安全直接关系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用。沪宁高速铁路建设期间,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在上海铁路局、沪宁铁路公司和有关单位的配合下,对沪宁高铁沿线电磁环境进行了大量的勘测,多次召集相关电信企业协调清理高铁沿线频率干扰。在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沪宁高速铁路GSM-R频率干扰得到了有效控制,对C3列控系统的运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是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查处干扰、保障沪宁高铁GSM-R频率安全工作的具体作法和经验总结。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对于指导铁路无线电管理部门加强铁路无线电专用频率保护,贯彻落实频率保护长效工作机制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铁路各级无线电部门要加强与地方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发挥地方无线电管理部门和频率监测机构在保护铁路无线电专用频率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认真开展GSM-R频率保护工作,提高铁路无线电管理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保障GSM-R频率持续安全。在此也对本文作者及《中国无线电》杂志社对中国铁路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2.
GSM-R提供铁路专用通信业务,为保证铁路列车在高速运行下可靠通信,不能对铁路通信造成干扰。介绍京沪高铁先导段频率干扰排查情况,对干扰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速铁路上,GSM-R无线通信系统得到了广泛的部署和使用,成为目前铁路高速动车组的主要调度控制手段.GSM-R使用的频段也曾经历了铁路试验使用、与中国移动公司共同使用到铁路专用的逐渐演变过程.目前,GSM-R频段已成为铁路专用频率中重要的使用频段,事实表明GSM-R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将直接关系到高铁动车组的运行安全.2010年国家专门发文要求各级无线电管理部门与铁路建立长效机制,配合铁路部门做好该频段的保护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各级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努力工作,GSM-R铁路专用无线电频率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4.
采用GSM-R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列车控制后极大的提高了铁路的使用效率。但随着GSM-R系统在铁路的广泛使用,无线干扰对铁路行车安全、运行效率产生极大影响。通过京沪高铁干扰排查实例,解决京沪高铁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为干扰预防提出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GSM-R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列车控制后极大的提高了铁路的使用效率.但随着GSM-R系统在铁路的广泛使用,无线干扰对铁路行车安全、运行效率产生极大影响.通过京沪高铁干扰排查实例,解决京沪高铁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为干扰预防提出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6.
GSM-R干扰排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设备维护单位和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移动公司的密切配合.以胶济线淄博GSM-R基站受移动基站干扰为例,介绍GSM-R干扰排查和解决方法.为GSM-R干扰排查和解决,以及网络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公网GSM系统和铁路GSM-R系统的频点及可能产生的二阶及三阶互调干扰,用计算机仿真找到可能对铁路GSM-R频率产生干扰的频点组合,给铁路沿线公网GSM系统的频率规划提出建议。研究结论:(1)铁路沿线的公网GSM系统对铁路GSM-R系统产生互调干扰的概率很高;(2)在铁路沿线的公网GSM系统需根据GSM-R系统所使用的频率进行频率规划,以避免对GSM-R系统造成干扰,影响铁路安全运行;(3)运营商在对铁路沿线已建成的GSM网络进行频点调整优化时,需要了解铁路GSM-R使用的频点,再进行优化,避免对GSM-R系统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8.
实际应用中GSM-R网络不可避免存在着各种干扰情况,干扰的排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设备维护单位、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电信运营商等密切配合。以南宁铁路局辖区内衡柳、南昆客专等线路干扰问题处理为例,介绍GSM-R干扰排查和解决方案,为解决GSM-R网络干扰问题及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GSM-R移动通信系统干扰分析及查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GSM-R通信系统干扰分类,简要分析了干扰原因。结合GSM-R网络维护实际情况,介绍干扰分析查找步骤及方法,为解决GSM-R网络干扰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的性能极易受到无线电干扰的影响。而当前铁路GSM-R网络无线电干扰的监测手段以定期测试、事后分析为主,存在覆盖范围小、时效性低、人工投入大等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列车装载式设备的铁路沿线GSM-R无线干扰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够对无线频谱及其他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实时智能分析,自动识别干扰并给出预警,同时估算干扰源的位置。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该系统能够根据输入数据实现干扰识别。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分析模式,该系统的干扰识别效率和准确率都得到提升,在提高GSM-R网络运维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无线通信信道是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的必需环节,直接关系到STP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虽然无线数传电台的通信方式广泛采用,但受到频率资源、频点干扰、日常维护等因素制约。随着GSM-R通信网络的逐步建设,STP应用GSM-R技术将成为必然趋势。阐述STP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现状,探讨STP应用GSM-R技术方案、系统结构原理、应用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GSM-R技术在高速铁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铁路编组站的应用方面一直进展缓慢,主要问题在于,编组站属于典型高强度、高密度的通信热点区域,有限的频率资源很难同时满足高速铁路、编组站的容量需求,系统间干扰又导致系统容量进一步下降。本文分析铁路编组站GSM-R系统容量需求及其流量统计特性,提出一种基于GSM-R分层结构的分布式天线覆盖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编组站业务系统容量并满足系统间干扰共存的需要。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更好的无线覆盖特性,系统干扰隔离度指标邻信道干扰比ACIR下降约10~15dB,有利于在铁路编组站区域实现多个GSM-R系统共存。  相似文献   

13.
<正>GSM-R网络作为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承载着调度通信、CTCS-3级列控系统(C3)数据传送、调度命令信息传送、无线车次号信息校核等诸多重要行车业务。GSM-R网络的服务质量关系到列车的行车安全。但由于GSM-R网络与公众电信网络共用900 MHz(E-GSM)频段,容易受网外电磁干扰影响服务质量,因此需要针对网外干扰开展密切监测,发现疑似干扰要迅速、果断采取措施,以保障高速铁路行车通信业务的正常使用。1案例分析1.1案例描述自2013年7月15日10:08开始,北京铁路局GSM-R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GSM-R系统弱场覆盖现状、存在的技术难题,以及数字直放站工作原理及技术优势,总结出GSM-R系统弱场覆盖采用数字直放站的覆盖距离和组网方式,解决模拟直放站多径干扰和底噪抬升的问题,减少网络超时,提高GSM-R通信质量,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5.
以合肥至蚌埠客运专线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该工程在合肥枢纽GSM-R系统无线覆盖设计和频率规划非常困难。对高速环境下的GSM-R移动通信系统接入既有速度不同、列控等级不同、GSM-R,系统承载的业务也不同的线路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为确保高铁通信设备的安全,保障已运营线路稳定、可靠的安全行车,新建线路接入时需对既有线路核心设备安全运营方面进行考虑,采取保障运营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在GSM-R系统中干扰问题的分类、定位和解决方法,总结在实际干扰排查中获得的经验、解决措施和案例等。  相似文献   

17.
由于模拟光纤直放站的时延问题,造成直放站远端机之间、基站与直放站的重叠区存在多径干扰,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导致铁路GSM-R通信系统产生40%以上的超时现象;通过研发GSM-R数字光纤直放站,有效解决了该问题,具有组网灵活、底噪低、时延调整等特点,减少了网络多径干扰,并提高了GSM-R重载铁路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客运专线通信系统可靠性测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客运专线联调联试的通信系统可靠性测试,介绍传输系统、GSM-R系统、调度系统、数据网、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网络结构。通过功能测试,给出传输系统保护倒换过程对调度系统、GSM-R系统、数据网、视频监控系统业务的影响,以及调度系统、GSM-R系统的2Mb/s通道保护倒换对业务的影响,验证客运专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列车通信的要求,我国采用全球领先的GSM-R通信系统作为高速铁路列车的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网络结构和自身开发平台等的一些制约,GSM-R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经过简单分析GSM-R通信系统的网络构成和工作原理,并针对GSM-R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方面应用事故树分析的方法得出安全风险的重要度并对每个重要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最后对相应的危险因素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铁路GSM-R通信系统所需的高可靠性和高传输质量的特性,通过对GSM-R受干扰情况的建模与分析,归纳并得出了3种常见GSM-R干扰的干扰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通信信号与底部噪声两个层次的快速干扰识别方法及对应的判定方法。相对以往的识别与判定流程,该方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使得快速地发现干扰、识别干扰更加容易实现,且更有益于进一步的定位干扰与消除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