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速200 km及以下铁路由于隧道内空间有限,在以往接触网施工中经常出现定位器无法正常安装、绝缘距离不足、零部件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等问题,给施工造成很大调整工作量,也给铁路运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AT供电方式下该类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介绍黔张常铁路在AT供电方式下隧道内接触网采取的优化方案,避免了类似问题出现,为...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路长大隧道内接触网运行条件特殊且面临隧道地震、火灾及渗漏水、结冰等灾害病害问题,从提高接触网基础稳定性和耐久性、接触网结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接触网电气绝缘安全性等方面着手,提出采用预埋槽道式基础、防开裂型化学锚栓、架空刚性悬挂、防松螺母及接触网防水融冰、灵活供电、接地和等电位、接触网安全监控系统等多项新技术,并按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分别构建长大隧道内接触网防灾安全技术体系,确保接触网防灾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电气化铁路由于其牵引功率大、节能环保、能大幅提高运输能力和速度,比传统的内燃牵引在技术、经济、环保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因此,对既有内燃牵引铁路实施电气化改造是今后铁路发展的趋势。然而在对既有内燃牵引铁路的改造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低净空隧道接触网的架设问题。在进行接触网设计时,由于受低净空限制,制约了架空接触网正常悬挂模式,引起接触网悬挂标准的下降。既有广通至大理铁路由于既有隧道年久失修,拱顶塌陷、偏斜等病害,造成了隧道断面不统一,接触网设计中需分别对每个隧道断面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既有广通至大理铁路低净空隧道下的接触网悬挂方式的方案论证、比选,为今后解决低净空隧道内接触网悬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干线铁路2个系统的接触网组成,总结了 2个系统在牵引供电制式、悬挂方式、接触线高度、设备限界、回流网、开关设备、轨道车辆高压电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与干线铁路所采用的授流方式,提出了在二者的衔接段采用直流架空接触网和交流架空接触网衔接、直流接触轨与交流架空接触网衔接2种设计方案.该研究...  相似文献   

5.
抢险静图是事故救援现场应急通信业务的一种,但在部分长大隧道中(主要指10km以上的隧道),既有应急通信设备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无法正常使用。由于GSM-R网络无缝覆盖铁路全线,在传输抢险静图方面具有优势,为此开发基于GPRS的抢险静图传输系统,并开展相关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铁路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是保证铁路抢险救援及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对长大隧道应急通信常用方案作了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7.
大秦重载铁路修建及运营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秦铁路作为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在路基,桥梁,线路,隧道,机车车辆,接触网和供电,通信信号等方面开展了科学研究,取得了30项科学成果。形成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铁路核心技术。本文介绍了这些科研成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和避免隧道内的突发事件,或在突发事件爆发后能够以最快、最有效的手段进行指挥和抢险救援,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通信畅通必不可少.为此,提出基于电缆和光缆2种通信方式的铁路隧道应急通信系统的整体技术方案,不仅适于新建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而且能满足既有铁路应急通信技术改造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160km/h速度级市域(郊)铁路隧道区段的牵引网架设经验较少,应对牵引网的选型及其组成部分、设计要求和施工精度要求等进行重点研究,以优化完善市域(郊)铁路的供电牵引技术。方法:对我国不同速度等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市域(郊)铁路线接触网系统的主要应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建议160km/h速度级市域(郊)铁路采用交流供电制式架空接触网。在此基础上结合隧道断面、空气动力学效应及工程造价等因素,以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市域(郊)铁路线的建设和运营经验,进一步建议160km/h速度级市域(郊)铁路隧道区段采用AC 25 kV供电悬臂式刚性悬挂架空接触网。随后针对供电悬臂式刚性悬挂架空接触网的支持装置、汇流排组件及膨胀接头等主要部件的组成及设计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果及结论:在满足160km/h弓网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能指标基础上提出了悬臂式刚性悬挂的主要设计技术标准以及主要施工精度要求,以确保弓网间具有良好的受流性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城市景观以及铁路运营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采用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站场的案例也不断增加。以某市政道路明挖隧道下穿安康货运东站为例,对在多股道、大高差、小夹角、运输繁忙条件下,明挖隧道下穿复杂铁路站场的总体布置、线路加固、施工组织、接触网迁改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隧道纵向变截面布置、D型便梁与工字钢"横抬纵挑"铁路加固、线路分区加固与隧道分段施工、利用桩基基础的接触网迁改等技术措施,确保了既有铁路不中断运行的同时,将铁路站场受隧道施工的影响降到最低,为隧道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成立铁通,人们曾经担心,铁路通信系统与铁路实施行业性剥离,铁路通信建设资金的投入会不会减少?,铁路通信的质量会不会降低?铁路的正常运输会不会受到影响?一年过去了,铁通关于“立足铁路、服务运输”的宗旨和“保安全、保稳定、保通信畅通”的原则贯彻得怎么样呢? 铁路通信目前承担着铁路办公电话系统、铁路运输指挥调度电话系统、铁路机、车、工、电(力)、信号等各部门生产管理专用电话系统、客货运输计算机信息联网系统、铁路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铁路应急抢险通信系统等信息传输的重任。尤其是铁路运输指挥自动化和数据通信系统,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环节,在保证客货运输中举足轻重。 铁通公司成立伊始,就把服务铁路明确为自己的天职,提出了为铁路运输服务是公司第一服务的理念,强调铁路通信业务必须按照铁路运输的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供电接触网设备是电气化铁路主要行车设备之一,接触网设备一旦发生故障,特别是发生锚柱折断时,破坏范围大,抢修难度高,中断供电时间长,严重干扰铁路正常运输生产.  相似文献   

13.
结合目前地下轨道交通中接触网基本采用的2种受流方式,架空接触网和接触轨,本文从基本形式、受流特性、安全可靠性等7个方面简述了2种供电方式的优缺点。建议应该根据目前在建铁路的接触网受流方式和线网规划,结合城市需求,选择合适的接触网受流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分析铁路沿线地震、雷电、大风、冰雪及隧道火灾等对接触网运行安全的影响,列举近几年灾害引起接触网故障的典型实例,从提高接触网支柱基础稳定性和耐久性、结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电气绝缘安全性等方面着手,提出接触网抗震、防雷、防风、融冰及隧道防火等成套防定技术以及进一步完善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研究接触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接触网防灾安全技术体系,为我国高速铁路或长大干线铁路接触网防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输的大动脉。它具有运量大、运距远、速度快、受气候影响小的特点,但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限制及主观、客观因素影响,铁路上发生山体滑坡、隧道塌方、路基塌陷、桥梁被毁及列车颠覆、冲突等重大大事故时还需驻铁路军交部门协同增援。实践证明,部队是参与抢险救援中一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因此,充分发挥军交部门在抢险救援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军路协同做好抢险救援工作,对保障铁路畅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铁路专用通信在铁路行车运输指挥中担负着神经系统的作用,直接为运输生产一线服务,为保证铁路运输畅通无阻、安全高效,铁路专用通信系统必须提供迅速、准确、可靠的优质服务。随着铁路建设向高速化方向迈进的步伐加大,对通信业务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传输和接入方式.实现铁路通信网的升级,发挥铁路通信网在国民经济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铁路风险隧道施工应急通信系统在隧道出现险情时,对保证施工人员快速撤离,避免人身伤害,减小经济损失起到了重要作用。介绍了宜万铁路风险隧道施工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组成、技术现状和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内接触网工作特点及安全防灾要求、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分析,提出长大隧道内接触网供电灵活性、接触网悬挂方式、线索和零部件选型、预埋槽道式基础及接触网接地防雷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安全防御措施,进一步提出了重视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内接触网运行可靠性和安全防灾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事故、险情等突发事件时,如果抢险不及时,损失是巨大的,所以在应急抢险过程中通信保障和指挥调度最为重要。长期以来,铁路应急通信基本上依赖于铁路沿线的通话柱,总体上存在不及时、速度慢等问题。为提高铁路事故救援及施工防护能力,解决铁路沿线工务、电务在事故抢险、施工防护中的移动通信问题,研制开发了工电防护小集群应急通信系统。它立足于铁路应急现场实际条件,实现现场移动通信功能、现场语音调度功能等业务。现己运用在襄樊铁路分局汉丹东线。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建设技术的发展和山区高速客专的修建,牵引供电设施无法避免设于长大隧道内。分区所相对简单,事故时影响面窄,因此通常将分区所设于隧道内,而将重要的牵引变电所设于隧道外。由于隧道洞室空间有限,距离铁路正线较近,而且是一个密闭潮湿的空间,因此,分区所合理的布置、应对恶劣环境的措施及防灾救援方式成为了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研究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隧道分区所的设计,通过简化主接线及设备,实现了分区所在隧道洞室的合理布置。设备采用分散布置,为运输及运营提供了方便。断路器采用PASS,实现了主要设备的免维护。针对隧道环境的特殊性,提出了设备在防潮、防火、接地等方面的应对措施,使分区所在隧道内能够安全可靠运行。为其他隧道内牵引供电设施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