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外公路景观的发展进行分析,展开公路景观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生态补偿设计的可行性方案与技术研究,建立了包括公路沿线乡土植物群落景观生态系统、公路护坡景观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区景观生态系统等恢复与重建的补偿设计体系.提倡遵循自然规律,通过生态补偿设计恢复与重建因破坏而退化的生态系统,构建公路景观安全格局,实现公路景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公路景观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生态补偿设计较好地解决了公路建设中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为介于交叉学科的公路建设、景观设计、环境生态保护等研究领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公路建设对于山区自然景观的破坏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充分重视。文章通过对边坡植被和生态恢复实例的论述,探讨了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边坡类型以及设计方法,对于今后公路边坡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热带雨林地区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高速公路生态恢复及绿化措施。根据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特点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条件,运用植被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理论、技术途径,对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的生态恢复绿化工程进行研究,提出了热带雨林地区高速公路生态恢复绿化的方法。在分析归纳绿化与生态恢复效果的基础上,从改善道路景观的角度入手,将公路绿化与景观上升到公路美学的高度。该文结合工程实例,论证了公路生态恢复的目标是生物乡土化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公路石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公路建设对生态退化的影响,阐述影响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的环境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的权重.提出适合贵州喀斯特地区公路石质边坡环境特点植物配置模式和边坡防护与环境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5.
喷播技术设备的类型与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平 《公路》2005,(1):200-206
公路边坡治理与生态恢复建设已成为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引进技术与设备渠道的多样性,施工技术路线与工艺技术条件的差异,国内边坡生态恢复技术装备应用状况尚不尽人意,直接影响到公路建设机械化程度的均衡发展。本文通过对喷播技术与设备的比较,理清了适应中国现阶段经济基础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技术设备的脉络,提出了以高效、可常、经济的原则发展边坡生态恢复机械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和分析了丹拉国道主干线宣化(下八里)—冀蒙界段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现状并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以及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和边坡稳定性护的功能需求,结合客土喷播在边坡上应用技术和方法,在满足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和边坡稳定防护的基础上,从边坡生态恢复和边坡稳定的角度出发,应用实用的技术,达到边坡生态恢复和稳定性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京昆高速公路秦岭段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秦岭生态系统充分研究认识的基础上,对京昆高速公路秦岭段沿线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发现目前主要存在路侧及边坡裸露、弃渣场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动物通道和栖息地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针对各种问题的生态修复设计方案,以植物防护辅以工程防护,恢复公路越秦岭段沿线的生态环境,并为公路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扩大,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扰动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如何对这些被扰动的自然生态和植被进行恢复和重建成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总结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罗富高速公路为试点,研究探讨了科学构建高速公路生物防护体系的问题,从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效益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讨论,力求将高速公路建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9.
我国边坡进行生态恢复以来,技术不断革新,已从简单的植物栽植发展为喷播技术恢复的阶段。就目前使用情况喷播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成熟,缺少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作为指导,其中在喷播基质方面由于缺乏相关规范及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边坡生态恢复的质量和效果。文章根据边坡生态恢复喷播基质使用现状,探讨了地区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喷播基质标准建设的相关问题及可预见成果。  相似文献   

10.
北京山区公路大多为盘山或沿溪走向,为满足公路技术要求必须开山或架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难以避免。因此如何维持原有生态平衡、恢复植被是山区公路建设中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着重阐述了运用工程和绿化相结合的手段解决北京山区公路建设与生态恢复的问题,将生态平衡恢复到建设公路以前的水平或有所提高。增加公路经过地区的绿量,改善局地小气候,防治水土流失。防护公路,保证行车安全,为行旅提供舒适环境。提高公路沿线自然景观价值。弃渣边坡植被恢复,种植密度考虑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植物配置考虑乔灌木相结合,常绿和落叶相结合,绿叶植物和色叶植物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立体覆盖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公路建设回填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公路生态回填土的现状与特点,通过对公路生态回填土土壤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公路生态回填土技术指标建立的程序以及主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指出了公路建设生态回填土需要满足技术指标体系,将高效地为公路生态保护和恢复打下良好基础,填补了公路建设生态恢复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公路建设中采用的生态工程防护技术,都是在不同的道路环境条件下,针对具体的生态问题而产生的,这说明任何生态工程技术都存在着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文章针对公路建设中路域生态环境恢复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北京市顺平路(S305)的绿化类型及特点,以路域生态恢复植物群落中优势种为评价对象,筛选评价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路域范围内生态恢复进行了初步评价,以期掌握路域生态恢复现状,为公路绿色通道建设过程中科学选择绿化植物、构建稳定绿化群落、合理进行路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路域生态恢复进行评价研究,能够较为合理的反映生态恢复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山区公路边坡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公路边坡不同生态恢复模式的恢复效果,对北京市延庆县境内的栾赤公路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性质的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恢复模式下乔木层群落结构要明显优于自然恢复模式;自然恢复模式下灌木层、草本植物层的物种数量、多样性指数略优于人工恢复模式,而植被盖度小于人工恢复模式;人工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优于自然恢复模式.在尊重自然生态演替规律的前提下,对公路边坡进行合理的植物种植将有利于边坡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公路生态工程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公路生态工程技术、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公路植被恢复工程,其主要内容涉及生态绿化设计,植被恢复及交通安全,它不同于我国以往的单纯绿化,是一项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畅通重庆"工程的深入推进,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因公路建设而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突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公路沿线动植物的干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供舒适安全的行车条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论文介绍了应用"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植被恢复技术"通过人工的方式诱导,采取"植物+工程"一体化防护模式,使公路边坡治理达到了景观效果好、生态效果好、安全效果好、社会效果好的"四好"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植被破坏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保护、景观协调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经济、美观的生态恢复措施,确保高速公路生态效果和行车安全,从而达到改善高速公路行车条件、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美化公路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杨学松  王永林 《公路》2008,(2):101-103
在分析总结云南省以往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新河高速公路C 4、C 5、C 6标段边坡原生态植被恢复工程的主要做法和效果。从设计理念、植物选择与配置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对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云南省和我国其他相似气候类型地区的公路边坡原生态绿化工作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多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了山区公路项目弃渣场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公路建设实际提出了山区公路弃渣场的主要恢复措施,并就弃渣场的验收标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公路的植被恢复技术主要依靠人工和自然力两种,目前公路植被恢复基本靠人工建立植被群落,而做为土壤种子库载体的表土的保护在公路建设施工及后期植被恢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公路植被恢复及表土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土壤种子库在公路植被恢复中的潜力与应用,为公路植被恢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