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计算机模拟技术就是在计算机上对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已生产的实际产品或将要生产的产品)在三维欧氏空间建立起它的数学模型,然后在计算上表现这种数学模型,并且按照实际使用需要演示它的工作状态和各种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2.
岳哲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306-308,M0029,M0030
随着计算机与三维技术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的设计已经不仅局限于解决二维、单领域的技术问题,而是逐渐发展为三维、多专业集合的整体设计模式。现以Bentley系列软件为平台,通过创建模型、碰撞检测、工程量计算、实景效果等技术手段,提出一套适用于河道整治工程的三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BIM模型作为工程项目信息的载体,拥有大量的数据,使其对计算机的要求过高,影响了项目管理协作效率,因此亟需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本文对BIM模型轻量化的关键技术以及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基于WebGL的BIM模型轻量化技术,对三维信息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降低使用时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使BIM模型更加具有普适性,对BIM模型在设计、施工和后续运维阶段的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学、三维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电子地图已被广泛应用。随着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公路设计及建管养领域也逐渐开展了三维可视化的应用。该文深入研究了三维参数化建模技术、依据公路设计参数自动化建模技术、三维GIS平台等相关技术。针对传统公路3D建模过程人工依赖性高、数据输入量大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以三维GIS平台为基础,实现了公路设计及建管养过程中可视化的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茂文 《公路工程》2009,34(2):161-164
基于分割-归并思想建立了公路路线三维模型,应用视锥截取、LoD技术实现了路线三维模型的视相关简化,在此基础上,应用真实感图形绘制技术,实现了公路三维场景的实时动态交互式浏览,并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获得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形技术"或"增材制造技术",诞生于二十世纪80年代末。主要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将计算机设计出来的图形数据导入3D打印设备,打印机内装有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电脑控制将材料叠层添加构造三维物体,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的数字化、智能化增材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7.
道路设计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现场插线和无法快速优化的纸上定线两大阶段后,随着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技术的发展,将野外地形放置于计算机中。在计算机上进行快速布线,完成各种方案的定量优化比较的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已日趋成熟。本文将结合我单位承接的门头沟区庄大路道路工程,介绍一些计算机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轮胎印迹的事故再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玉凯  金先龙  黄靖  侯心一 《汽车工程》2006,28(3):250-253,286
首先建立了相机的三维摄影测量模型,用于轮胎印迹的准确勘测和建模。然后建立了车辆运动及碰撞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用以模拟车辆在碰撞前、碰撞过程及碰撞后的运动轨迹,和摄影测量得到的轮胎印迹模型比较,采用轨迹优化的方法实现交通事故在计算机上的三维模拟再现。最后通过在典型事故再现中的应用阐述此方法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VR技术对汽车整个产业链的逐渐渗透,汽车业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本文主要从汽车的造型设计、研发模拟、营销服务3个方面来阐释VR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以及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以下简称VR)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随着更多新技术的融合,如今VR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近发展成果,成为一种由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嗅觉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图形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计算机二维、三维图形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设计信息、形象进度、施工监控、工程影像资料和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等管理中的应用,实现项目信息的集成化管理,为高速公路管理者对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1 虚拟装配技术 虚拟装配技术是建立在采用信息技术完成新产品整个开发过程基础之上的一套综合技术,它的核心部分是利用先进CAD的建模技术和多体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技术,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它是一种崭新的产品开发方法,是一种基于产品计算机仿真模型的数字化设计方法,这些数字模型即我们所说的电子样机.电子样机将不同工程领域的开发模型结合在一起,它从外观、功能和行为上模拟真实产品,令设计者对产品的设计进度更加了解.  相似文献   

12.
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构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锌砂 《中国公路学报》2007,20(6):31-35,42
基于公路CAD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提出高性能、高扩展性的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构架,讨论了地形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地表三维建模、道路三维建模、道路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实时整合、景观及附属设施三维建模、高效的场景管理、地形层次细节模型等功能设计与软件实现技术,并采用设计模式设计了类之间的组织模型,利用C 和DirectX 9.0c开发了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原型系统。最后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对原型系统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实现了实时三维可视化手段对公路设计过程的支持以及对设计成果进行实时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公路工程三维模型系统及其数模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慧  杜炜 《交通与计算机》1998,16(4):70-72,78
文章简要介绍了公路工程三维模型系统的功能、开发环境、应用情况,阐述了数字地面模型技术在建立路线、互通立交三维模型的作用,以及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 逆向工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应用领域 所谓逆向工程就是指在没有设计图纸或设计图纸不全、不完整以及没有CAD模型的情况下,按照现有的目标产品模型,利用各种数字化技术重新构造零件三维CAD数学模型的过程,包括目标产品原型数字化和三维CAD模型重建两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BIM技术作为全新的工程信息技术,近年在道路交通行业的应用主要受到两大瓶颈问题的制约——道路三维参数化建模与模型信息的管理、拓展。针对这两大问题,引入了"道路智能体"概念,将道路模型看作是多种"道路智能体"的组合,基于CATIA知识工程模块,开发了一套快捷、可靠的道路三维建模方法;在参数化建模的基础上,基于CATIA探讨了道路三维模型的信息管理、拓展与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三维GIS与公路CAD的集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促进三维GIS在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等各个阶段的应用,系统地研究了三维GIS与公路CAD的集成方法。首先,针对公路CAD中的路线三维模型与构造物实体模型,分析了三维GIS与公路CAD中数据的集成,进而研究了公路三维GIS的一体化数据组织管理;然后,从三维模型的简化入手,研究了海量数据情况下,公路三维GIS的实时动态可视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路三维GIS的体系结构模型;最后,探讨了公路三维GIS在公路路线设计和辅助决策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的Kriging插值方法及逆向工程技术,提出一种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新方法: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结合逆向工程技术的优势,快速获得地质体曲面模型,通过Fish语言编制的文件导入FLAC3D软件中,准确、快速构建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该建模方法在某工程的三维场地模拟中得到应用,并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三维模拟也可从不同角度,对比不同剖面的变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无人机技术在续航能力和相机分辨率方面的不断提升,目前不断发展起来的集群技术为单一工作站在大测区实景三维建模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详细论述了集群技术的具体组成、并行计算方式、集群技术下在ContextCapture软件中实景三维模型实现的过程。最后,将量测实景模型上检查点的三维坐标与实测坐标值进行对比,得到检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中误差,验证了集群技术在实景三维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分析了现有的道路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道路设计面模型与地形表面模型融为一体的整体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内插入点和约束边的理论,利用逐点插入算法原理和Windows文件映射技术,快速实现了道路设计面与地形表面的整体建网。应用道路整体模型可以实现道路景观的三维漫游,评价三维立体线形以及与周围地形的配合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严治河 《中外公路》2002,22(4):66-67
道路设计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现场插线和无法快速优化的纸上定线两大阶段后,随着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技术的发展,将野外地形放置于计算机中,在计算机上进行快速布线,完成各种方案的定量优化比较的三维设计技术已趋成熟,文中结合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应用国际著名的三维设计软件CARD/1的具体情况,谈谈对三维设计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