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决现有无信号交叉口支路通行能力模型的假设过于理想化与计算误差偏大的问题,针对无信号交叉口常见1车道与2车道支路的各种车道功能划分,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与主路车头时距服从M3分布,分析了无信号交叉口支路大小车型构成混合车队的交通流运行特性,建立了各种支路功能划分车道的通行能力模型;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简化以加强实用性。研究表明:当主路车流量为600~1 000 veh/h时,该模型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2.
3.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算法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现有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分析和对"停车线法"及"冲突点法"的具体比较,总结出各种方法的优劣,同时提出基于"冲突点法"思想的混合模型,对计算交叉口通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 利用概率分析方法, 对由多种车型组成的混合车流进行了分析, 在无控交叉口主路车流车头时距服从二阶Erlang分布条件下, 建立了支路多车型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 发展了无控交叉口的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理论, 通过实例分析, 并与其他模型比较, 本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对误差只有16.6%。 相似文献
5.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前计算城市交通网络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很多, 适用范围各有不同。混合交通流是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计算混合交通条件下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一直是众多交通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以一个典型十字型信号交叉口为例, 分别用目前中国常用的三种计算通行能力方法(冲突点法、停车线法、美国法) 计算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并将结果与实测通行能力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冲突点法算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最接近, 而停车线法和美国法算得的结果都偏大。因此, 冲突点法是一种较适用于中国交通条件及混合交通流特性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混合交通环境下有信号平面交叉口 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关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是交通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混合文通环境下非机动 车对道路通行能力有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自行车对道路交叉口能力影响的研究, 分析了在我国自行车流量较大条件下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间题,研究了我国非机动车比例较大的 混合交通环境的基本特点,提出了有信号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及相应的计算 模型,并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混合文通流条件下的仿真研究有重要现实 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区无信号交叉口次要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无信号交叉口的次要道路往往有不同的车道功能划分组合,现有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不能真正解决混合交通流在其上的最大通过能力计算问题。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利用概率论方法,对直左、直右等合用车道功能组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小型车、大型车构成的混合车流在不同合用车道上的转向队型分析,建立了该类交叉口主路车流服从负指数分布下的支路通行能力模型,从而发展了无信号交叉口的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理论,为现代化的城市、公路交通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量化非机动车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 分析了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影响机动车运行的方式, 估计了其持续时间, 基于流量-速度关系, 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的饱和流率, 建立了非机动车影响下典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利用本模型计算的左转、直行机动车通行能力总体上低于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计算值; 而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计算值在非机动车流量较低时与HCM计算值接近, 在非机动车流量较高时略高于HCM计算值。可见, 此模型可有效应用于计算非机动车影响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在分析了我国常用的6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同一信号交叉口采用这6种方法分别计算其通行能力的对比研究发现:国外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普遍较采用国内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偏高,主要原因是国外的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混合交通情况。建议在计算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时采用我国学者设计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号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能力并不一定随信号周期之增加而增加;给出进口道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之间关系的判断准则,并运用该准则进一步分析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号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能力并不一定随信号周期之增加而增加;给出进口道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之间关系的判断准则,并运用该准则进一步分析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分析国内现有的3种典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阐述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理论及其赋权方法,以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为决策因子,建立了一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优化算法。通过对南京市某一信号交叉口进行实际调查并进行通行能力计算,结果表明:经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理论综合加权优化后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国标确定信号控制交叉口规划通行能力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标《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确定信号控制交叉口规划通行能力的新方法。为深入解析该方法,首先论述了已有规范的有关规定必须更新的理由,然后总结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研究机构发表的较具影响的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在国内各城市实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数据,参考国外的可行方法,阐述了中国确定信号控制交叉口规划通行能力方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最后提出了未来需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当量人群描述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通行的共同影响,对城市无信号控制T型交叉口的交通流运行优先等级进行重新划分,共划分为5 级.将主路直行车流和横穿支路的当量人群流作为独立优先流,应用间隙接受理论,研究了各次级交通流的可能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考虑高等级次级交通流及横穿主路的当量人群流的影响,采用概率论方法研究了各次级交通流的可能通行能力修正系数,从而得到各次级交通流的实际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进而得到整个无信号控制T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以当量人群描述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通行的共同影响计算过程简单,符合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非机动车和行人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机动车运行,在不改变交叉口现有规模的前提下,提出了“三等候区域、两相位信号控制、一左转过渡车道”交通运行模式,使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产生了突破性的提高。结合国情,还给出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混合交通条件下,非机动车显著影响着信号交叉口转向机动车通行能力.文章剖析了现有的非机动车影响下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解析算法,建立了基于VISSIM的通行能力仿真模型,标定了模型参数.通过算例,比较了各种解析和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非机动车对机动车延误、转弯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种模型得到的结果差别较大,其中,HCM(2000)与Chen等人(2007)的方法计算的通行能力与仿真实验结果较为一致.假设非机动车在机非冲突区总能够抢先通过,将导致低估机动车通行能力;而只考虑绿灯初期非机动车成群通过造成的影响,将导致高估通行能力.随着冲突非机动车流量的增加,单位数量的非机动车对机动车通行能力、延误和转弯速度的影响逐渐减小.转向车流的仿真通行能力值与平均转弯速度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有关道路交叉口直行待行区对通行能力影响的研究不够完善和全面,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分析直行待行区设置的目的和条件,基于直行待行区停止线前移的特性,考虑启动波对启动损失时间的影响,完善了损失时间和清空时间的计算方式。在停车线法计算通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构建了直行待行区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能力模型,量化直行待行区对通行效率的影响。基于实例交叉口视频识别数据,通过轨迹平滑化和缺失轨迹补齐方法获得完整车辆轨迹,并获取交通参数的实际数值,保证了模型结果的实际意义。最后运用仿真软件对通行能力模型结果进行验证,与类似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构建的通行能力模型模拟真实情况的准确性较高;由于直行待行区对通行过短对通行能力的优化效果较弱,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直行待行区设置到最大长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