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最早可以追述到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利用原始舟筏在海上航行了。在中国辉煌的航海史中最让国人骄傲的是明永乐至宣德年间(1405年~1433年),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纵横驰骋于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到达亚非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因海洋而诞生,海洋因人类而生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未来的希望,航海是开发利用海洋、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纽带……"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2012中国航海日大会在江苏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而璀璨的航海历史和文化。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航运大国、海洋大国。但要实现由大变强,还需要我们在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实践证明,深入持久开展航海日活动,是提升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对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航  相似文献   

3.
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世界上大航海时代的伟大先行者,他所领导的七下西洋的宏伟的航海事业,不仅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创举,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主要为贯彻执行明初对外的方针政策,致力于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在政治、经济与文化诸方面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彭德清同志主持编纂的130万字巨著《中国航海史》,经由航海界的专家、教授和部分从业人员多年编写,校订和反复修改,已于4月定稿,将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中国航海史》分成《古代航海史》、《近代航海史》、《现代航海史》三册陆续出版。全书贯通古今五千年,上溯我国原始时代“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的航海起  相似文献   

5.
7月11日上午,2006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向大会发来贺信致以热烈祝贺。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部部长李盛霖为中国“航海日”永久性标志揭幕,随后与上海市市长韩正共同为中国航海博物馆揭牌。李盛霖在致辞中说,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航海是人类认识、利用、开发海洋的重要手段,凝聚着人类对自然界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勇气。海运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环保的货物运输方式,是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中国拥有180…  相似文献   

6.
7月11日,我们又度过一个航海节。在航海节重温郑和航海精神,更加激励我们“爱我蓝色国土,发展航海事业”的志向。如今,我国不仅是海洋大国,也已成为港口大国。海洋与港口紧密相连,可以说,开拓航海业就为强盛港口打下基础,而强盛港口又将为开拓航海开辟道路。当今,世界经济已日益一体化,我们提出“和谐世界”的口号,为我们继续弘扬郑和精神、树立新的海洋观创造了前提和提供了精神指导。新的海洋观就是,经略海洋必须把和平交流、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开发、谋划海洋获取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三者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27800名将士,200多艘大海船,开启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程。从此,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像航标灯一样闪耀在茫茫夜海整整600年。这个有如启明星般的名字,点燃了15世纪的文明曙光,辉映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这位航海先行者以智慧为舵、意志作桨,扬起和平的风帆,饮风餐浪28载,犁波耕澜数十万里,筚路蓝缕,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在浩瀚的海洋上铸就了华夏的“蓝色文明”。600年后的盛夏7月,骄阳胜火,气温越升越高。然而,人们感受更多的则是另一种火热,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裹挟着阵阵热浪涌动在古老的黄土文化的国度里,把个流火7月演绎得海潮滚滚。  相似文献   

8.
我国曾是一个“刳木为舟”的航海古国,只是到了近代,一道“海禁”令,使民间航海活动横遭阻遏。如今,国家改革开放,百姓丰衣足食,水上活动又掀波助澜。相信不久,这股“水上活动”热潮会从三峡、乐园涌向大海。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古代航海,源远流长。从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舟,到宋代市舶司再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数不胜数,今天跟随笔者的脚步,带您领略一下中国的古代航海。上古时期从浮具(人是跨着一根树干,或是抱着一个葫芦作为渡水所用)到腰舟(数个葫芦用绳子绑到一起,以提  相似文献   

10.
陈敬根 《珠江水运》2006,(Z1):25-29
21世纪初,中国提出了建设航运强国的目标,并相继做出了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等重要决定。但一些国家和地区“担忧”中国航海实力的增强和航运强国的实现会给东南亚乃至世界构成威胁。对此,文章以时为航运强国的明朝及彪炳史册的郑和航海活动等史实论证了“不称霸”和“浸润文明”是郑和精神的主要内容。溯史及今,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例,论述了中国实施航运强国战略是郑和精神的又一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1.
明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是15世纪的大航海家,他不仅在航海史矗立起一座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不朽丰碑,也在世界航海史上谱写了跨洋越洲,开创远洋航行的光辉新篇。无论是在船队的规模和在远洋活动的范围上,或是在远洋组织指挥和在航海技术上,郑和下西洋之举都明显领先于哥伦布等人。诚如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所说:”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行者,他于公元1405年开始至1433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远航,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堪称世界远洋航海的千古绝唱。郑和下西洋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科学航海,大规模远洋航行的成功实践,凸现了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性。但郑和航海事业未能像西方航海那样,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而是在郑和逝世之后便突然终止,表现出难以为继之局限性。这些成就与遗憾,均值得后人反思。  相似文献   

13.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也是世界航海史上杰出的先驱。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运用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先后七下西洋,航迹遍及西太平洋、北印度洋的广大亚非海域,在东非与东亚之间建立起一个由60条远洋航线组成的多点交叉型的综合性航线网络。正如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描述的那样,在15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14.
在蒸气机发明之前的风帆时代,庞大的郑和船队必须依赖季风和洋流的帮助,才能顺利航行。郑和航线所经历的地区是世界上季风现象最显著的地区之一。盛行风的季节性变动,带来了洋流的季节性变化,为郑和航海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文以郑和航海图为基础,结合海洋地理知识,根据郑和出使西洋过程中的航期、航线与航速,分析对季风洋流的认识和利用,并以此侧面反映15世纪中国领先于世界的高超航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文明历史的长河中,中国航海文化源远流长,风流千载。曾几何时,当西方人站在小小方舟的船舷上仰观来自东土的巨舰时,中国人是何等风光。在经历了百年之前的文明迷失后,今天,中国文化在国力跃升的同时,迎来了新的上升期。中国古老而璀璨的航海文化,也在这不可逆转复兴时代中重新站起。2008年12月11日,郑和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当选会长,这是我国郑和研究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协会,她将在推进我国航海文化的新征程中释放出强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大的洲际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航海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海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中国船舶制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由208艘帆船和27800人组成的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航海,经我国南海,沿印支半岛到南洋诸国,再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沿岸以及非洲东海岸,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辉煌奇迹.  相似文献   

17.
李绍德 《航海》2007,(4):5-6
中国海运集团成立十周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是庆祝2007年中国"航海日"的一份厚礼,是建设航运强国的一曲壮歌。"建设百年中海,争创世界一流"的宏图大略是中海人的豪情壮志,是中国航海事业与时俱进的坚强足音,更是中华航海文明的弘扬推进。本刊刊登中海集团李绍德总裁在2007郑和航海经济文化国际论坛的精彩演讲,以此祝贺中海集团成立十周年,庆祝中国"航海日"。  相似文献   

18.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2):146-146
本刊从2012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航海日活动将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通过展览、宣传、纪念、表彰、学术研讨和群众文化体育等活动形式,有效组织,精心策划,陆续在全国各地各行业开展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活动。据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解释,“感知郑和”是对郑和精神的追思、继承和发扬;“拥抱海洋”是实现国家航运和海洋战略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王敏 《中国船检》2014,(10):96-99
自2014年1月起,希腊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作为世界航运大国,希腊历来重视航运事业发展。中国和希腊,都是毗邻海洋的古老国家,拥有悠久的航海历史。希腊创造了先进的海洋文化和航海技术,中国历史上也曾有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光辉记录。这些随着人类发展代际传承的古老文明硕果,在今天仍然具有启迪世人的现代智慧与意义,必将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绽放出新的华彩。回顾希腊航运历史,还原希腊商船发展的历程,再现希腊辉煌的航海传奇,希望对中国航运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具有悠久航海历史的文明古国。600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积极促进中外和平友好、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为世界航海史和人类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以“中国因素一一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探讨国际海运业的发展,这既是对世界悠久航海历史的秉承,也更反映了国际海运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海运市场影响的关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即将跨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