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粘土属于一类工程性质较为复杂的特殊土,为适应近两年湖南省新开工高速公路应用红粘土路基填筑的需要,指导红粘土路基的正确填筑,结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等现行规范,探讨了红粘土路基修筑中红粘土填料的试验内容和方法、红粘土能否直接用于路基填筑及其条件、红粘土路基压实控制指标和标准等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沪昆客运专线云南段粉质黏土斜坡填筑路基及其工程处理措施为分析对象,针对不同加固处理方案,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建立土工格栅及CFG桩加固粉黏土斜坡路基的模型,分析了粉质黏土斜坡填筑路基在无工程措施时、CFG桩及土工格栅加固后的变形与稳定性规律.结果表明:粉质黏土层是主要滑移层,在无工程措施时,路基产生较大竖向沉降、差异性沉降及水平滑移,影响路基稳定性;综合采用CFG桩加固粉质黏土地基,土工格栅加固路堤土体方案,控制路基变形,提高其稳定性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呼高速公路红黏土分布及工程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红黏土作为高等级公路路基填料的处治措施,保证了路基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路基红粘土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群强 《湖南交通科技》2009,35(3):78-79,88
介绍了红粘土的工程特性,指出了采用红粘土填筑路基可能存在的工程隐患,提出了路基填筑工程性质指标要求和施工工艺,对路基修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毕节市双山新区梨新大道工程,对冲击式碾压技术处理后红黏土路基进行弯沉值、回弹模量和压实度等指标检测。实践证明经过冲击式碾压处理后红黏土路基承载能力显著提高,说明该技术可以在贵州毕节地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对红粘土的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利用红粘土进行公路路基修筑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总结分析,提出了红粘土公路路基修筑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广东地区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分析了材料的结构组成对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影响。并且结合依托工程,提出了用于路基填料的红粘土的处治方法和施工工艺,对红粘土路基的修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情况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粉质黏土,路基下为淤泥、松散粉砂等软弱地层且厚度大,严重影响了路基的稳定性。为了提高路基承载力和路基沉降,应对软土层进行加固处理。地基土的天然承载力不满足上部荷载要求,故对该路基采用水泥粉煤灰桩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例阐述了渗水红黏土边坡及路床基底处治方案,分析了边坡渗水原因及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了设计方案:即采用路堑挡土墙对原有红黏土边坡进行支挡封闭,采用树形支撑渗沟+仰斜式排水管,将边坡渗水引至边沟下纵向渗沟,沿路线排出路基范围以外,对基底采用换填砂砾垫层措施进行处治。工程经验可为类似N2红黏土挖方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软土路基分步修筑固结沉降的变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路基分步填筑过程中,填土加载引起内部孔隙急剧变化,水体流失产生附加应力导致路基沉降。因此,施工中通过控制填土的速度来减小路基沉降是提高路基修筑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该标段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旋喷桩和土工栅格的加固方法,通过路基施工后沉降观测数据来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柳春范 《交通标准化》2010,(19):204-207
利用盐渍土修筑路基,解决了沿海地区路基填料需要从远处调运的难题。利用盐渍土资源,辅以必要的工程改性措施进行路基修筑,是一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应控制好的环节 :施工测量、工程材料、路基填土压实、路面基层 (底基层 )的修筑、沥青路面的修筑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新建银川至西安铁路(陕西段)站前工程YXZQ-2标段铁路黄土路基加固实体工程,详细阐述了水泥挤密桩处治技术,为解决铁路黄土路基处治问题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红黏土和高液限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云贵高原、四川东部、两湖两广等地区,由于在分布地区内的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增加,若废弃换填其它好的路基填料需要新征弃土场和取土场.在当前环保要求不断加强和用地日趋紧张的状况下.该办法难以为继。我国相关试验研究及福建、湖南、广西等多地的多个工程表明,红黏土和高液限土在一定条件下能满足路基规范对填料的要求。因此在特定地区利用红黏土和高液限土填筑路基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红粘土是一种特殊的路基填筑材料,具有高含水率、高液限、高塑性、高孔隙比等特殊的工程性质,在路基施工中很难压实。目前,国内利用红粘土修筑路堤技术仍不完善,且在后续的公路建设中,还将存在大量红粘土筑路技术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总结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洞新高速的红粘土地区建设项目,通过红粘土土样的室内与现场试验,综合分析红粘土的主要特性、填筑方案、机具组合以及施工工艺,为红粘土路堤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良粉质黏土公路路基的竹筋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筋加筋土技术是用竹筋做为加筋材料,代替传统的钢筋等加筋材料,通常用于乡村公路路基的加固处理。选取乐山市沐川县一段乡村公路为实验路段,进行路基改良。结果表明竹筋加筋土技术在加固改良粉质黏土的公路工程具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老路取土坑和老边沟内进行帮宽路基的快速修筑施工技术,采用"抽水—清淤—填筑透水材料—倾填土方—动静结合机理加固路基"的综合技术方案,进行了强夯加固、降水和新老路基衔接设计,解决了高水位、低液限粉土地下水渗透快且呈承压水赋存状态而不能进行分层填筑压实的难题。现场检测及多年使用实践证明新旧路基之间衔接良好。选择的技术方案和工艺参数可为同类公路工程扩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利用全风化千枚岩作为路基填料,设计了红黏土掺和比分别为0、20%、40%、60%和100%,水泥掺量分别为0、3%和5%的组合改良方案,开展了改良土的界限含水率、抗剪强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改良土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泥掺量分别为3%与5%时,复合改良土的液限均低于40%,符合路基设计中液限低于40%的控制要求;改良土的黏聚力随红黏土掺和比与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红黏土掺和比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但两指标在水泥掺量大于3%时增长幅度较小。改良土路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5%水泥改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极限承载力仅为725.3 kPa,红黏土掺和比为40%改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极限承载力达到2 198.3 kPa,分别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承载力的2.34和7.10倍,因此,红黏土改良效果优于水泥;经过比较可得红黏土掺和比为40%,水泥掺量为3%是合理掺和方案,在28 d养护后,路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为4 247.7 kPa,液限为32.7%。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红黏土颗粒小于全风化千枚岩颗粒,当红黏土掺和比大于40%时可以包围千枚岩颗粒的点-点接触,增加了接触点数与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改良土路基的极限承载力。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改良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87.25 kPa,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敏感路段湿地修筑路基,既要满足路基本体和地基的稳定性要求,又应尽量减轻对湿地的根本性破坏,同时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本文在保证路基稳定的情况下,建立可靠的湿地公路两侧地表与浅埋水系连通性补偿技术与方案,制定了两种水系连通技术布设原则与设计要点,并在依托工程重点段落实施,从而建立了生态敏感区路基修筑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工程概况 某工程的公路软土路基位于剥蚀丘陵地貌,地形较平坦,起伏较小;段内有简易公路与某国道相连,植被发育,地面基本为水田,缓坡多为旱地,水系发达,地下水丰富,但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经地质勘察,本标段公路的路基为软黏土和粉质粘土,结合较多的软土路基加固工程实践,以及水泥搅拌桩适用于处理软粘土、淤泥以及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黏性土和粉土地层。因此经研究,本软土路基采取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