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天昌 《交通标准化》2010,(20):145-146
夜间行车错误使用远光灯现已成为驾车十大陋习之一,造成的意外事故已经越来越严重。遥控变光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解决夜间行车错误使用远光灯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在对我国近年来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人类工效学的理论,研究了驾驶员的夜间视觉特性,并对影响驾驶员夜视力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驾驶员视觉适应特性对夜间安全行车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智能运输系统框架,提出通过在车上安装雷达预警装置以及智能灯光.智能防眩板等设施,并采用GPS导航系统是避免和减少夜间交通事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家用汽车》2007,(6):32-136,138,140,142-144,146
因撞向固定物体而致死亡的交通事故中,有一半发生在夜间。事故高峰期是午夜至凌晨3点。在德国,夜间行驶的汽车还不到总量的四分之一,但夜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却占到了总数的60%。正确使用车灯不是打开开关就OK,怎样在特定环境下使用.挑选.保养.改装车灯都需要被车主认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夜间机车驾驶环境中LCD眩光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光对司机室液晶显示设备的认读直接影响到人机交互的有效性和列车的行车安全。针对我国铁路干线机车夜间运行环境,对机车室内照明条件下车载液晶显示器(LCD)的眩光进行了测试,对机车夜间正常运行时车载液晶显示器上的眩光产生机理及其等级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机车夜间运行时室内光源及光照度布置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5.
驾驶员夜间视力与行车安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13名夜间事驾驶员及652名非事故驾驶员进行夜间视力测试方法研究和夜间视力对比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事故组驾驶员夜间视力明显差于非事故组(p〈0.05)。提示夜间视力功能者是夜间交通肇事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提出夜间行车安全可靠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夜间汽车急修,尤其是出租汽车的夜间故障急修,历来一直是汽车司机所关注的、为社会所呼吁的问题。汽修企业实行24小时日夜服务,是打击无证修车、规范汽修市场行为的有力措施,也是汽修行业管理部门一直子以倡导的行为。大众汽车特约维修站上海地区联谊会最近召开了29家维修站负责人会议,  相似文献   

7.
考虑停车场建设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回收期,建立了路外停车场停车费率的计算模型.以武汉市路外停车场为例,说明模型的应用过程和方法.以模型为基础,对影响停车费率的平均建设成本、运行费用、夜间停车费、夜间停车场占有率和有效收费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实例计算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一、夜晚安全行车秘诀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夜间驾驶是有一定的技巧可循的。  相似文献   

9.
武广客运专线天窗合理开设方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武广客运专线列车运行时段分布频率着手,分析了跨线列车对夜间行车的需要,同时从运输组织和综合维修两个方面对各种天窗开设方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各种天窗开设方式能力损失影响,以及多方面的比较,得出武广客运专线在夜间0:0~6:0时,开设隔日单向矩形天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开展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 志前置距离研究.通过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试验,分析了驾驶人夜间对过街行人视认距离 随照度及行驶车速的变化规律,构建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行驶车速、平均光照强度 的关系模型.基于安全行驶判别条件,给出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 的确定方法及对应不同路面类型、车速限制值和路灯平均照度的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宜根据车速限制值与路灯平均照度确定,车 速限制值越低、路灯平均照度值越高,前置距离应越大;应用所提出的方法设置夜间限速 标志,可以保证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嵌入式LED光源,提高夜间抓拍图象质量,为车牌号自动识别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图象,是进一步提高道桥收费系统车牌识别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嵌入式LED光源,提高夜间抓拍图象质量,为车牌号自动识别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图象,是进一步提高道桥收费系统车牌识别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夜间的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白天。对长松高速公路实验路段按照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值进行分类,通过实地行车实验,得到不同行驶速度下白天和夜间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识别距离数据。结果表明,驾驶员的昼夜识别距离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加而降低,曲线路段夜间对驾驶员的识别距离影响较白天显著,在曲线路段不同行驶速度下的夜间识别距离均小于白天。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夜间车速限制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是雾雪天气多,气候恶劣;二是团队规模大,用车10辆以上的多;三是夜间行车多,安全营难运度大。  相似文献   

15.
保证夜间停车视距的公路平、竖曲线半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夜间的交通事故率及其危害性都远高于白天,一个重要原因是夜间停车视距不足。为了满足夜间汽车停车视距的需要,保障行车安全,根据汽车前灯散射角、高度和仰角,计算出满足汽车夜间停车视距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满足汽车夜间停车视距的最小平、竖曲线半径均大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的极限最小半径,某些情况下甚至大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的一般最小半径。就此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供公路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建成环境对行人交通事故的影响并为行人事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建成环境“5D”要素为基础,围绕土地利用、城市设计和交通系统这3个维度构建昼夜建成环境指标体系,基于轻度梯度提升机构建昼-夜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模型,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机制,结合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归因分析方法揭示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建成环境对行人交通事故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时段异质性;昼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主要受人行道可达性、地铁站可达性及学校邻近度等因素的影响;夜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主要受人行道可达性、娱乐兴趣点(POI)指标及道路照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建成环境对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昼间时段学校邻近度介于[0, 3]km时,地铁站可达性小于1km时,对行人事故严重程度有较大抬升作用;夜间时段娱乐POI可达性小于0.5km时,对行人事故严重程度有抬升作用;不论昼夜,人行道可达性对行人事故严重程度均有压降作用,且临街院门密度低的区域行人事故严重程度较 高。昼-夜间模型均表现出优秀的效果,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6.38%和92.08%。  相似文献   

17.
徐小勇 《交通标准化》2010,(11):183-185
分析客运专线综合维修天窗与夜间行车的冲突,提出针对不同天窗方式采取不同的行车组织方法,可满足跨线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的行车需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驾驶人夜间对过街行人的视认距离试验,分析了夜间过街行人特征对驾驶人视认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照度条件下的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随行驶速度的变化规律,构建了3者间的关系模型,给出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最高车速限制值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行驶速度、平均光照强度分别呈负线性和正对数关系;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实施最高车速限制,可以保证驾驶人夜间视认过街行人以后具有足够的安全停车距离。  相似文献   

19.
《广东交通》2008,(3):47
6月11日,广州交警支队长刘敬军正式发布内环路最高时速确定为60公里,转弯位和出入口位置限定时速则为30-40公里的限速令,且限速标准白天夜间相同。  相似文献   

20.
近日,青岛公交集团胶州巴士公司开通了三条方便城市中心区居民夜间出行的公交专线,从而在山东省第一个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二元公交线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