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机构运动终端换向的控制策略分析、优化,实现了一种机构先柔性停止后再柔性启动的双柔性换向效果,有效降低了换向冲击,从而降低了冲击噪声,减少了冲击引起的机构部件损坏;优化后的控制策略应用于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的连体式垃圾压缩箱,可降低作业噪声、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优化后的控制策略为机构运动终端换向的精准控制提供了一种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种新型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它可轻松实现车厢与汽车的结合和分离.一车能配多个车厢,可实现联合作业、循环运输,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适合城镇生活区、商业区,企事业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3.
国内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匹配的移动压缩垃圾箱,其后门启闭采用人工对接液压快速接头,将车辆动力源通过液压管路来驱动垃圾箱后门液压锁紧机构进行启闭,未达到自动化程度,劳动强度大,操作员存在疏忽未操作、动作执行效果无警示等,影响了车辆卸料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针对这一状况,从提高液压快速接头自动化程度着手进行研究与分析,运用拉臂钩原有电-气-液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及专用拔插装置,自动执行快速接头拔插复位,并通过指示灯及警报进行提醒警示,大大提高了液压快速接头自动化程度,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保证了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卸料、卸厢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为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的研发提供了技术途径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黄河JN3261型自卸汽车为例,介绍了双卸直推式举升机构和液压油路系统的构造特点、工作原理以及举升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强调了双卸直推式举升系统在重型自卸车系列化设计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内车厢可卸式垃圾车支承轮自动化程度低,疏忽未操作、操作后动作未执行、动作执行效果无警示等都将造成支承轮没有收缩复位,在此情况下车辆行驶不平稳、易跑偏或侧翻,严重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针对这一状况,从提高支承轮自动化程度上着手进行研究与分析,运用了电一气一液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大大提高了支承轮自动化程度,自动执行支承轮收缩复位,并通过指示灯及警报进行提醒警示,二次确认支承轮收缩复位。"双保险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完全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保证了车厢可卸式垃圾车行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为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的研发提供了技术途径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侧倾式自卸汽车是自卸汽车的一种,车厢在举升状态下液压油缸不停出现剧烈抖动,液压倾卸机构可靠性差,严重影响汽车倾卸货物功能和顾客满意度。文章以侧倾式自卸汽车液压倾卸机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工程施工过程中,物料的运输多数通过自卸汽车实现。自卸汽车卸料中,若出现车厢后栏板因被所卸的物料阻挡而不能打开足够角度、因物料粒径过大被卡住、车厢后栏板受顶推造成车辆后轮离地等现象,会造成卸料不顺畅或无法卸料甚者造成车厢后栏板铰接装置损坏。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对自卸车车厢后栏板铰接装置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8.
以微型车厢可卸式垃圾车为例,介绍了一种新型后支撑装置,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廉、便于安装和拆卸、占用空间小等优点,适用于轻型及微型专用汽车。  相似文献   

9.
拉臂钩是车厢可卸式汽车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好坏决定着整车的优劣,拉臂钩安装到底盘上的生产制作过程,是保障拉臂钩整体性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专用车企业重点控制的关键工序。通过介绍拉臂车生产制造的流程,结合实际生产中安装的经验和体会,阐述了拉臂车在生产制造中的过程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专利技术     
《专用汽车》2008,(5):64
专利名称:一种防水型冷藏保温车;专利名称:一种压缩式垃圾半挂车;专利名称:一种垃圾车用挖板装置;专利名称:车厢可卸式垃圾车;专利名称:随车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基于新一代底盘的顺装伸缩臂整体自装卸车的设计,通过作业工况的分析,确定系统最大受力和基本尺寸;着重介绍了自装卸机构、液压系统、电控系统和后视系统等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采用Abaqus软件对自装卸机构的主要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强度校核,通过基本性能试验对样车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某货车驱动桥壳是否会出现断裂和塑性变形,利用CATIA软件对某货车驱动桥壳建立三维实体模型,通过传递数据接口,把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驱动桥壳进行了2.5倍满载轴荷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分析。计算结果为:板壳和凸缘连接处最大应力为186MPa,小于材料屈服强度295MPa;轮距最大变形量为0.405728mm/m,小于国家规定的1.5mm/m,该驱动桥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表明驱动桥半轴套筒与轮毂内轴承的接触面和桥壳与凸缘连接处容易发生损坏,该方法为进一步优化改进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载货汽车转向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载货汽午转向系统运动学特忭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研究了载货汽车原地转向阻力的主要组成及动力转向器的效率特性,给出了原地转向性能的计算分析方法。通过对4种动力转向系统匹配方案的分析表明,转向机构的传动比和动力转向器的效率对车辆原地转向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姚春德 《汽车工程》1999,21(4):226-231,237
本文介绍由Lucas公司研制的喷射压力达200MPa的泵喷嘴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并将该喷射系统应用于一带模拟增压中冷的单缸发动机上的试验情况,其结果表明,高喷射压力的电控泵喷嘴与无涡流开式燃烧室相匹配时,可获得相当低的微粒与NOX排放和低燃油消耗的性能,实现不需要排气后处理便能满足EUROⅡ的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深中通道沉管水下对接时临时锚拉系统的承载安全性,利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锚拉系统的传力机理及安全冗余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数值方法对锚拉系统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到了目标荷载作用下各构件的响应并明确了加载分级标准;其次,制作了临时锚拉系统的1∶1足尺模型,利用自平衡加载的方式进行了变形及应力测试。为模拟施工现场偏差,对其设置横向及竖向各5 cm预偏量,采用千斤顶加载至结构屈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分级荷载的递增,锚板、肋板、拉杆应力及台座位移在结构屈服前均呈线性增长规律。当单根拉杆荷载递增至试验荷载1 000 kN时,试验台座相对位移量为5.6 mm,锚板及肋板的最大Mises应力分别达到183.1 MPa及187.5 MPa,距设计强度295 MPa和280 MPa有37.9%及33.0%的设计安全冗余;在1.4倍试验荷载下,试验台座相对位移量为7.7 mm,肋板最大Mises应力为285.3 MPa,已达到其设计强度,此时锚板最大Mises应力为258.5 MPa,设计安全冗余降为12.4%;在1.85倍试验荷载下,试验台座的相对位移量达到10.8 mm,肋板率先屈服,结构已经失效,...  相似文献   

16.
胡秀全  林惠  毕文斌 《专用汽车》2011,(2):66-67,71
通过对直压式废弃物转运车举升机构的力学分析,建立了举升机构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数值计算方法,完成了举升机构的技术参数优化设计,从而提高了举升机构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部分轻型载货车平头驾驶室采用扭杆式翻转机构,该装置要求其锁紧机构必须安全可靠。以某轻型载货车的驾驶室锁紧机构为例,阐述了轻型载货车驾驶室锁紧机构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沥青洒布车的新智能控制方式,在传统的沥青洒布车智能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智能递阶控制的自适应性、自学习、实时性等优点,使沥青洒布车能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进行调节,保证其喷洒恒定和实时性,使其具有良好的作业质量。建立了递阶控制四层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沥青洒布车递阶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与硬件结构以及算法,并给出了沥青洒布车的四层递阶控制的试验结果,能实时达到工程施工较高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变速器远距离操纵机构的类型和特点,论述了操纵机构的结构设计要求,并对几种常见的机构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各方案在设计过程中的异同之处和设计时应考虑的各种不同情况。针对该种操纵机构难于适应驾驶室翻转要求的这一难点,通过范例提出了操纵机构设计流程、设计内容及计算公式,并对操纵机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玉杰  孔靓靓 《专用汽车》2010,(11):66-67,69
介绍了起重机转向系统的选型设计,利用MSC Adams软件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对其转向性能进行了优化,该起重机的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向机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