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将加强地下空间使用安全管理,推进地铁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新增连通建设。上海市民防办方面表示,根据2008年地下防护体系工作思路,今年将编制完成《上海市地下空间近期实施性规划(2007—2012)》,研究和修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同时,还将开展地下空间应急管理单元建设,开展“地下空间使用安全风险评估指标”课题研究,建立和完善地下空间管理风险评估体系,其中将会加强地下空间使用安全管理,推进地铁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新增连通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在城市地面以下修建的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结构构成的空间。包括:地下街、地下人行道、地铁、城市公路隧道等交通、商业设施;地下管网、人防设施、地下垃圾处理站等基础生活设施。城市人口的增加,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带来了地面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城市地下空产开发和利用成为解决城市土地资源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发达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越来越高。大型地下空间集管廊,商业,环路,匝道,快速路,地铁区间为一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以南京某新区地下空间为例,浅析大型地下空间结构设计方法,利用robot以及yjk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分析了温度应力计算结果,以及用三维计算验算了二维robot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陈湘生  朱益海 《隧道建设》2014,34(10):944-952
基于价值工程理论和效能最大化的理念,从规划、设计和施工着手,结合地铁7号线建设在建筑密集且商业繁华中心——深圳华强北路进行地下空间效能最大化综合开发利用,使土地集约高效开发并与周边和谐无缝接驳,实现了地铁换乘、地下和地面集散和过街、物流无缝转运等城市功能和谐结合,彻底改变目前地面人、物、车混流不畅的局面。使其城市功能得到了最大提高,整体效益得到了最大化。绿色施工确保了对该商业区影响降到了最低。  相似文献   

5.
包瑨  薛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6):327-329,336
地下空间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往往决定了地下空间项目的落地性和可持续性,已成为业界愈发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借鉴国内外不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炼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运营管理的各种模式及其特点,同时结合杭州大城北地区的发展定位和实际需求,为其提出完善的地下空间开发管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地下空间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对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古代和近代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历程,尤其是现代在道路工程、地下管线和建筑工程等方面利用地下空间的情况。对今后开发深度的地下空间从其优越性、完善的立法、施工机械和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我国在这项工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可供读者们参考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将是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和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的客观需要。重庆市建筑用地相对较少城市建筑空间拥挤,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重庆市中心区改造的唯一途径。文章结合重庆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内容以及矿山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开发大深度地下空间优越性及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8年,荷兰进行了更大规模与系统利用西部地区(即“兰斯塔”地区)地下空间的可行性研究。其重点研究地下空间的利用将对整个荷兰产生态样的影响,即“地下空间利用的战略性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论证通过更广泛地利用地下空间兰斯塔地区将来的空间发展达到理想化模式的可行性。这意味着更广泛、更有效地利用空间,以及维持并提高该地区的空间质量。研究中对社会、费用、地下水及政策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引人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孙钧 《隧道建设》2019,39(5):699-70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总结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特点和功能特色,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地下综合体发展概况,并以南京江北新区和重庆市江北区北城天街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例,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进行介绍。然后,阐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交通治堵、节能减排、土地和资源开发利用、防汛排涝抗旱等方面的效益和功能,介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数字化技术、地下车库建设及基坑、改建、盾构、顶管、沉管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最后,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进展,认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现已呈现出空间上多层次化和功能上多样化的特征; 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初期投入大、效益空间不够理想、功能特色发挥不够、运营安全和防灾问题以及节能减排与环保问题)及存在的问题,希望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在视觉美感和对舒适度的追求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并对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思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是可持续城市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出路在于集约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空间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商业设施、地下管廊、地下车库、城市综合防灾系统、地下仓储、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军事系统等诸多领域.地下交通设施,又分为地下铁路、地下步行街、人行通道、城市隧道、地下联络通道等.目前,我国的地下交通设施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该文以泰达MSD地下交通空间工程为例,从总体设计、线形设计、交通导引、坡道防滑、视觉诱导等多角度人手,分析和探讨如何打造一个安全、畅通、有序的地下交通空间工程.  相似文献   

11.
娄中波  王海燕  朱彬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125-128,383,384
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是可持续城市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出路在于集约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空间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商业设施、地下管廊、地下车库、城市综合防灾系统、地下仓储、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军事系统等诸多领域。地下交通设施,又分为地下铁路、地下步行街、人行通道、城市隧道、地下联络通道等。地下交通设施的完善,是解决地面交通拥堵的又一途径。目前,我国的地下交通设施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该文对泰达MSD地下交通空间工程总体设计进行论述,并通过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总体设计进行检验,给同行提供一种地下交通空间工程的设计思路,抛砖引玉,期待同行们设计出更多安全、畅通、有序的地下交通空间工程。  相似文献   

12.
醋经纬  曹东  李通  杨博 《公路》2022,(5):292-297
中央商务区的特点决定其交通矛盾突出,采用地下空间交通一体化设计,是改善中央商务区交通的优先途径。以地下道路交通为骨架、公共交通为主导,因地制宜地将地下开发系统和地下道路系统进行有机整合,集约化城市公共资源的整合共享、复合型城市功能的配置组合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实现城市公共资源共享、能源的集约化。以某新区起步区二期路网一期工程的地下空间交通一体化设计案例为基础,从交通模型预测、功能定位、技术标准、总体方案布局、出入口设置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地下环隧设计,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三个层次介绍我国利用地下空间的情况和远景发展的趋势。首先举出利用地下空间的动态,如道路工程、物流工程、建筑工程、储油工程等的事例,对今后发展方面提出在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各方面工作的意见;最后强调建立各种标准、法规。  相似文献   

14.
对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地下空间的内涝风险源进行识别与分析,建立地下空间内涝故障树.由FTA可知,对于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机械设备联动故障是其地下空间内涝产生的最重要因素.从设计、建设及运行方面对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地下空间内涝风险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分别提出了应对厂区超量进水、内部渗水、外部雨水等情况的防汛措施.  相似文献   

15.
雷升祥  黄明利  谭忠盛 《隧道建设》2022,42(10):1663-1676
为探究城市地下大空间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风险规律和演变条件,采用工程调研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城市地下大空间建设风险特征与分类研究,并通过理论分析对城市地下大空间工程进行风险评估研究。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出城市地下大空间的定义,将其分为新建明挖单体地下大空间、新建暗挖地下大空间及网络化拓建地下大空间; 将城市地下大空间风险源分为地质、环境、勘察设计、施工及管理因素等,并建立了基于数据库的施工风险源识别方法; 揭示了城市地下大空间施工风险独有的特征: 动态演变性、耦合放大性和高风险性;按照风险的表现形式对城市地下大空间风险进行系统分类。最后,基于指标体系法理论,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地下大空间工程的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交通系统构建是解决现今城市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针对这一课题,探讨了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组成及其对改善城市空间的重要作用。结合重庆市解放碑CBD交通现状评价分析与城市发展规划定位等因素,提出解放碑CBD地下交通系统方案——地下车行道路网络、地下快速人行系统。该方案对改善解放碑CBD现状交通和城市环境、提升该区域的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其它城市发展城市核心区地下道路系统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理念与实践路径面临着新的机遇,现阶段的“平战结合”利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面向新时代城市地下空间产业建设,系统地阐明了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的基本概念,〖JP+1〗分析其演进历程与逻辑内涵,并构建涵盖政治经济条件、军事国防资源、地下轨道交通、地下人防工程利用等要素的融合发展潜力量化评估模型。根据公开获取的有关数据,对中国12座典型城市进行融合发展潜力评估与分类。该研究旨在推进新时代下融合发展型的城市地下空间产业建设,文中构建的评估模型可有效辅助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决策,同时亦可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21世纪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对建设立体化生态城市,解决环境、资源、人口危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并指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文章分析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综合体、地下市政设施、人防设施)发展的特点。从开发总量与人均水平、空间分布与开发深度、开发功能3个方面介绍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政策及管理方面与功能开发方面。同时介绍未来杭州地下城的发展策略,并展望其发展蓝图。最后分析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亟待思考与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包括:特殊地质及工程技术问题(粉土、粉砂地层,淤泥地层,上软下硬地层等问题;近接施工技术,地下立交技术等)、地下工程防灾问题、景区环境保护问题、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程。  相似文献   

20.
《隧道建设》2014,(5):442-442
<正>作为人类生态空间的又一延伸——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当今各大城市发展的一种新的态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加拿大、香港和西欧等已有很多优秀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案例,我国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等为代表的诸多一、二线城市也正在大力进行城市地下空间综合体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