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的岛国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交通要冲,地处赤道附近,没有春夏秋冬之分,一年四季天气炎热,地理位置亦得天独厚,是世界著名的国际贸易商港,凡经印度洋东行或经太平洋西下的船舶必在此停留小憩,加油加水,补充物料伙食,在这个面积仅641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交通却井然有序,无不使外国人感叹。本文曾无数次到过新加坡,开始只是走马观花看看热闹,对交通管理还是个门外汉,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的巴士 新加坡所有的巴士都是无人售票,检验车票是由司机辅助进行的.据我观察,司机没时间顾及乘客有没有票,全凭乘客自觉.车的前门两侧各有一台磁卡检票机和投币箱、计票器,当地乘客多数都是将磁卡车票插入检票机上方入孔,并按乘车的目的站距离远近在数字键盘上打上票价,下方出孔即会连同一张车票和磁卡一起退出.没有磁卡的乘客可向投币箱内投入零钞或硬币,这时司机就会在计算器上打出钱数,旁边的计票器即立刻打出一张车票,让乘客花明白钱.在新加坡的巴士站点,都有路线牌或有兑换零钱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村华 《交通与运输》2009,25(6):57-57
一、机动车礼让行人 刚到德国,我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还经常一个人到大街上走走看看。每当站在斑马线附近欲过人行横道时,行驶中的车辆都主动停下来,司机挥手示意让我先通过。这让我很受感动,觉得德国人很文明,  相似文献   

4.
情系小车缘     
刘颖自述 考完本儿后,我就过上了有车生活。接触的第一辆车,是朋友送的克莱斯勒彩虹,虽然是辆二手车,但正好练手。随着技术慢慢成熟,我也有了自己的购车梦。从购买的第一辆长安铃木奥拓,到之后南京菲亚特派力奥,再到现如今的奇瑞QQ,50000km换一辆车,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国人在美国旅行的印象是州际公路四通八达,方便而且免费。对比国内大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经常抱怨说,"你看人家美国高速公路怎么都是免费。"实际上,美国还是有一部分收费的高速公路。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的收费交通设施,包括公路,桥,和隧道。一、美国收费路的起源和发展说到收费路,会想起《隋唐演义》里程咬金拦路劫道时的开场白:"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仔细想想,如果人家真的是好好修  相似文献   

6.
在我到过的日本大中城市,不论是四车道还是两车道或是居民区的小巷,马路标识都很醒目。像名古屋、横滨、大阪、福冈等大城市的马路,平坦的路面上画出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人、车各行其道,也没有马路牙子相扰。  相似文献   

7.
孙莹  Eric 《家用汽车》2016,(4):138-141
毗邻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岛,今年迎来了它独立的第五十一个年头。这是个华人占有率高达74%的国家,但在很多方面却与中国如镜面般相反。短短半个世纪内,新加坡以开放包容的胸怀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各种族移民者,漫步在小路上,左耳聆听各国语言的交汇声,右耳传来汽车并肩前行的风躁声。多元文化的气息溢满整座城市。您好,请靠左边透过飞机上的小窗俯瞰整座城市,新加坡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灯火辉煌的华丽色彩。随处可见的霓虹灯将夜晚点缀的光彩夺目。走出机场就  相似文献   

8.
在我到过的日本大中城市,不论是四车道还是两车道或是居民区的小巷,马路标识都很醒目.像名古屋、横滨、大阪、福冈等大城市的马路,平坦的路面上画出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人、车各行其道,也没有马路牙子相扰.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陆路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满足居民人口增长变化对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提出的需求同时,新加坡正面,临着提高城市环境宜居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从三方面阐述了今后10~15年内塑造新加坡道路交通系统的政策与发展策略:一是通过扩展轨道交通、提高公交网络的整合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二是利用公路收费等手段限制车辆拥有与使用;三是建设无障碍设施以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帮助。最后,介绍了新加坡在提倡以人为本,鼓励公众参与,打造获得公众支持的道路交通系统等方面已经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老海 《交通与运输》2011,27(2):72-72
如果说过去孔子周游列国,那毕竞是在华夏大地上,当今能免费周游列国的,恐怕只有我们海员了.所到之处,除了领略各国不同的风光民俗,还有就是"近水楼台先购物".在国内购物对付商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货比三家",在国外自然就上升为"货比三国"了.如在新加坡买电器,在意大利买西装,在南非买宝石.这次连我自己都没有思想准备,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后,全船来个"买皮装".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教学工厂"这一教学模式,在产学结合上有显著的特点: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模拟现场操作、突出行业性。文章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我结束了运动员生涯,第二年到了美国。美国号称“车轮上的国家”,我必须学会开车。为了通过考试,我请了教练,足足学了3个月,车倒是很快会开了,可考驾照时却一波三折。先是在笔试上栽了“跟头”。美国考驾照笔试比较随意,大家拿了试卷后可以分散到旁边做,做完后立即判分。题目都是选择题,不少题根据常识就能回答,还允许错几道题,考试也没有时间限制,所以一般人都能一次通过。但我因为当时语言尚未过关,题目意思都弄不太清楚,教练在一旁看着着急,便跟我比比划划,结果被同学举报,说我考试作弊。事后的一切解释都是无用功了,试卷被没收,弄得我冤枉考了两次。好事多磨,“路考”时我也创了纪录,频频碰壁:第一次,在路过学校地段时,我开快了些,被告知危险驾驶,“不合格”;第二次,我非常小心,严格控制车速,又被告知速度太慢,造成交通堵塞;第三次,我不疾不慢,但在换车道时,没有先回头看盲点再换道,被认为不懂得尊重别人的路权,考试被一票否决……我是个不服输的人,越是难考我越是加紧苦练。经过了四五次磨难,总算“苦尽甘来”。当驾照实实在在拿到手时,我的兴奋不亚于拿一次世界冠军。不容易得到的东西才觉得珍贵啊!拿到驾照后,我的车瘾很大,经常上路“练...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和汽车结缘都是从很小就开始的,然而我不是。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去哪儿都是骑着我的铁驴。那时候,也没有仔细注意过马路上的汽车,对于那些移动着的钢铁,从来都是它走它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直到上大学时的某一天,一辆黑色帕萨特闯入了我的眼帘,我当时惊呆了,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坐骑,这就是一见钟情。至此之后,我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富裕的小国,其人均的汽车拥有量早已超过发达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的1~2倍。但其交通秩序并不混乱,甚至很少发生交通拥堵现象。这些富裕小国是凭什么来解决交通拥堵难题的呢?一、新加坡:城区合理设计,市区道路收费新加坡的良好交通秩序,首先要归功于合理的城区规划。新加坡将全部土地规划为55个小区,小区不但有居住功能,还有办公楼、购物中心、学校、医院、餐饮、娱乐及公园等,居民的上班与生活休闲基本上可以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加坡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和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等三所新加坡高职院校在创办背景与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比较,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服务经济社会需求、追求卓越、注重特色发展是其共性特征,提出政府的统筹发展、分类指导与办学自主权下放应有机统一,创新发展与注重办学经验和历史积累形成办学特色的有机结合,主动适应和引领产业发展与发展传统与特色专业的有机融合等是我国高职院校借鉴学习新加坡的理工学院办学经验,凸显办学特色,实现内涵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客车正在逐渐成为新加坡客车市场的主流”,这是新加坡《商务时报》(The Business Tirues)日前在一篇报道中给出的评价。背后的事实是,2009年,在新加坡全年进口的230辆客车中,9家中国客车企业在新加坡累计销售148辆客车,占据了将近2/3的份额,其中大金龙2009年出口新加坡的大中型旅游客车达到了61辆,占据中国客车出口数量的40%,成为新加坡第一进口客车品牌。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交通规划管理部门针对新加坡交通供需矛盾、用地限制严格、服务要求提升的现状,提出的交通规划策略可供我国参考。回顾新加坡交通规划宗旨与策略发展,对其具有的前瞻性,重视公交、土地与交通一体化考虑等特征进行分析;介绍新加坡交通建设组织体制,阐述各部门紧密合作、机构精简的优势;列举控制小汽车总量、道路收费、完善公交、提升慢行交通便利等措施,彰显新加坡治理交通问题的统筹性及方法的实效性。总结新加坡交通规划管理部门对外宣传的主要内容以及效果,提炼新加坡交通规划与管理的特点,为我国现阶段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陆芸 《海交史研究》2012,(1):123-126
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著名的旅行家,他从摩洛哥出发,穿过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叙利亚到麦加完成第一次朝觐。后来他又到过东非各国、印度、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等。李光斌老先生翻译的《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是目前最完整的全译本,当我阅读此书时,好象是跟随伊本·白图泰游历中世纪的非洲、欧洲和亚洲。李光斌老先生不仅翻译准确,达到了“信”、“达”、“雅”的境界,而且注释详尽,在考据学上也颇有作为。  相似文献   

19.
“过番”,又作“来番”、“落番”,是指“到南洋(东南亚一带国家)”。曾经一度广为流传于南洋社会和侨乡的《过番歌》,是过去各方言族群先辈们移民南洋时挥之不去的共同历史记忆;其所蕴含的充满血泪的丰富情感和史实价值自不待言。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过番”的历史已渐为人们所淡忘;《过番歌》的大量流失也在情理之中。对时下的新生代来说,这些陈年老事犹如天方夜谭般的不可思议!职是之故,抢救流失中的《过番歌》成为刻不容缓的急务。通过组构《过番歌》的点点滴滴使其“还原”历史面貌和精神,更是我们这一辈人应尽的义务。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拟从客家《过番歌》切入,探讨早期客家移民到南洋,特别是独立前的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的艰辛经历和以血泪编织而成的共同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建国初期市区中心交通过度拥挤、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协调各机构间土地利用、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特点,如可持续交通策略、城市发展形态、住房、经济发展、绿化、保护文化遗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