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月9日下午,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土木工程技术高峰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论坛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副主任王梦恕主持,大会主席、原铁道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一副主任孙永福发表致辞。路桥建设夯实"一带一路"基础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从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两方面分析了"一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1月28日至29日,第四届中国盾构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暨复合地层盾构施工技术国际论坛会在广州举行,本届会议以"创新、安全、智能"为主题。会议由北京盾构工程协会、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周福霖、谢先启,盾构隧道资深专家王振信、鞠  相似文献   

3.
<正>2008年9月28日,"交通7+1论坛"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司司长王庆云、国务院参事石定寰、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学者。交通7+1论坛旨在探讨建设我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技术与管理和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我国交通发展规律,总  相似文献   

4.
佳恩 《综合运输》2011,(11):11-11
<正>2011年10月22日下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支持,北京交通大学主办,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和经济管理学院共同承办的中德"绿色物流"国际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召开。出席论坛的有中德两国政府、企业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计200余人。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绿色物流发展战略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现代隧道技术》2018,(6):221-221
2018年11月28日至29日,第四届中国盾构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暨复合地层盾构施工技术国际论坛会在广州举行,本届会议以“创新、安全、智能”为主题。会议由北京盾构工程协会、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周福霖、谢先启,盾构隧道资深专家王振信、鞠世健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0名专家学者齐聚广州,就水下盾构隧道、超大直径盾构的设计与风险管控,复合地层盾构技术,盾构技术应用创新,盾构信息化,盾构智造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这次会议与论坛展示我国了复合地层盾构技术、水下隧道与大直径盾构技术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3月29日,"交通7+1论坛"第十次会议在北京国宏大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司司长王庆云、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赵文芝、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7.
2013年8月28日,由中国工程院刘建航院士、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和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刘建航院士奖励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刘建航院士学术报告会暨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刘建航院士奖励专项基金揭牌仪式”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3月28日,"交通7+1论坛"第十四次会议在北京国宏大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司长王庆云、国务院参事石定寰、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学者约70余人。  相似文献   

9.
正相较于过江/跨海桥梁,隧道是否真的不受恶劣气候影响和制约,真正满足全天候出行?隧道的造价、工期和运营维护费用一般均至少较桥梁高出30%?隧道防灾风险是否是其致命的薄弱环节?应该理解"火情"和"火灾"?……现年九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同济大学资深荣誉教授孙钧就过江/跨海长大桥梁及隧道的九个常见问题,为你一一解惑。  相似文献   

10.
佳恩 《综合运输》2011,(11):87-87
<正>2011年10月22日,由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出席论坛的有政府、企业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计200余人。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系统科学与交通发展"。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石定寰致开幕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701所原所长于景元对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交通运输体  相似文献   

11.
正4月22日,春暖花开的季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乐嘉陵和众多专家不约而同来到舟山普陀。他们此行为的正是世界首条海底真空悬浮隧道,就跨海旅游真空飞行巴士的可行性展开了技术研讨。可以说,这场研讨会汇聚了国家院士、行业专家,还有一群怀抱着交通梦的"追梦人"。  相似文献   

12.
李冉 《人民交通》2020,(2):93-95
2019年12月14日,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欧国立代表首都高端智库“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在首都高端智库《北京交通发展论坛暨北京交通蓝皮书发布会》上发布《北京交通发展综合报告(2019蓝皮书)》。这是该校经济学科团队学术带头人近期几次针对交通运输行业重大战略问题发表学术观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科协主席郑皆连在广西科技馆为广西交通系统各专家及全区市县科协主席培训班学员作专题报告。报告会以"我国桥梁发展及技术进步"为主题。郑院士围绕中国桥梁的建设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了一场生动精彩的专题报告。报告全面阐述了我国各个时期桥梁建设发展的概况、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科研突破;分析了中国桥梁建设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差距,以及中国桥梁产业的科技创新对加快推进我国桥梁建设向世界更高水平迈进的深远影响。一学员称,报告结合当前实际,既有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由世界道路协会隧道技术委员会、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主办,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承办的“公路隧道运营管理与安全国际学术会议”于2006年10月18日-20日在重庆渝州宾馆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了世界道路协会(PIARC)、交通部、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公路学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中国公路学会李居昌理事长、重庆市人民政府余远牧副市长、交通部公路司张宝胜处长、世界道路协会隧道技术委员会Didier LA- CROIX主席、重庆交科院张力院长等均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世界道路协会代表Kevin LOCKE先生、中国工程院周丰峻院士、王景全院士出席了本次会议。周丰峻院士还为大会做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5.
<正>6月30日,在职业司机圈中有"星光大道"之称的首届"寻找中国好司机"活动,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的会议室里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新浪网、腾讯网、中国网等十家媒体联合打造,近百名汽车、物流、道路运输、客运、公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司机代表参加。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8月8日,由中国工程院组织、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主持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结构安全保障战略研究》专家咨询会在南通召开,国内桥梁及相关研究的14位院士莅临二航局沪通长江大桥工地,为沪通长江大桥保驾护航。作为"世界公铁第一桥",沪通长江大桥的建造离不开科技创新。开工之初,项目部就依托二航  相似文献   

17.
2006年4月8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在北京交通大学正式挂牌。此研究基地是依托北京交通大学,联合首都高校以及北京相关政府部门,由一支高水平、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组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的成立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主编:王梦恕副主编:洪开荣干昆蓉杨会军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自己主编的《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序言里,引用了他1994年出版的专著《大瑶山隧道——20世纪隧道修建新技术》中的"跋":"历史的脚步往往是毫不留情地把千千万万人筑起的一座座里程碑抛在后头,使它们很快就变得朦胧不清,年青一代的神圣职责便是在新的跨越中去矗立更高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正桥梁结构监测技术在桥梁及隧道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结构损伤成因分析、指导养护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山区桥隧结构安全保障,现有的监测解决方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实现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北京源清慧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清慧虹")首席技术官吴猛、应用创新总监韩亮在2021中国山区桥梁与隧道结构安全技术交流会上,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炸药与爆破专家汪旭光率专家团队赴厦门,出席了由厦门市地铁办、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召开的地铁施工技术研讨会。会上,汪旭光院士认为,厦门所总结出的"盾构+爆破"施工技术,从全国范围内来说,极具创造性且影响深远;其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大断面的爆破处理,理论上有把握,技术上可行。他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