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铁十年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高铁已成为广大民众出行、旅游最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中国装备制造的一张"黄金名片"。当被问及为什么一直推荐高铁?他说:"高铁代表了中国装备技术的综合实力。"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后,"中国高铁超级推销员"李克强总理邀请16国外方领导人,一同乘坐G5901次高铁列车从苏州到上海,亲身领略中国高铁的舒适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8月18日下午,我所与西南交通大学在北京合作举办了铁路发展改革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新形势下铁路的发展与改革"。会议由西南交大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和《综合运输》编辑部联合承办。吴文化副所长主持了会议。会上,西南交大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教授左大杰博士做了《铁路发展与改革:风险、挑战与对策》的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中东欧十六国领导人会晤期间,中国与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签订了在两国首都之间修建高铁的协议,这是中国铁路进入欧盟市场的第一个项目。不久的将来,随着"一带一路"交通优先,乘坐高铁去欧洲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高铁外交旋风刮到了非洲。以南车、北车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装备企业这几年来在非洲斩获不小,市场开拓得越来越大。中国北车在2010年到2014年的四年间,为非洲19个国家提供了1842台(辆)铁路机车车辆,总金额达3.5亿美元。仅2013年,中国北车面向非洲市场的出口量就达到1.97亿美元,占2010年到2014年5年间出口总金额的56.3%。近日,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的成功签约,标志着中国铁路在走向海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中国高铁输出世界的好消息不  相似文献   

5.
张菁 《综合运输》2007,(8):82-86
<正>在今年"4·18"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和谐号"动车组成为铁路大提速中的一大看点,为这次提速提供了47列高速动车组的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我国铁路发展即将迈入高铁时代的历史时刻,作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球贸易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铁路也随着经济发展和运输需求的加大而驶上了快车道,尤其是近些年以来,中国高铁的步伐不仅在祖国土地上持续拓展,还走向了海外。这条钢铁巨龙对智慧"大脑"的需求逐渐增强,中国铁路正化身为"钢铁侠",驰骋海内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对于铁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也影响并推动了国家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列车行驶速度逐步提高,而如何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效率和服务却是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高铁冲击之下,长途客运运营方开始在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服务链条上寻找应对之策,甚至转战旅游客运市场,试图挤开逆袭的大门。"从2012年开通的哈大高铁,到2015年开始运客的哈齐高铁,再到今年9月开跑的新建哈佳铁路……随着哈尔滨市周边宾县、方正、依兰、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等县市,甚至长春、沈阳、大连等省外城市先后被纳入哈尔滨"高铁圈"。这些高铁线路凭借旅程时间短、乘坐舒适等明显优势,一经开通便"吸粉"无数。  相似文献   

8.
<正>"一条铁路,从中国的东北出发一路往北,经西伯利亚抵达白令海峡,以修建隧道的方式穿过太平洋,抵达阿拉斯加,再从阿拉斯加去往加拿大,经过不到两天的时间最终抵达美国。"这不是科幻,这是中国铁路部门早在几年前对高铁"走出去"规划的一条线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坐着高铁穿行亚、欧、非、南北美洲。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输》2011,(8):91-91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相关发布会上称7.23温甬铁路事故“有它特殊的原因”,但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并且合格的。玩味王勇平的回应,一种技术决定论的逻辑隐然其中。因为“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所以,中国高铁就安全了。技术先进与铁路安全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技术先进性既可以提高铁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广深港高铁是京广高铁的延伸,通往香港。按香港基本法规定,需设置口岸。但由于内地高铁站众多,口岸设置问题是广深港高铁的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铁路口岸站相关规定,从投资运营费用、列车开行方案及旅客出行便捷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了广深港高铁口岸设置方案的建议。首选方案为"一地检",即内地不设置口岸,仅在香港设置口岸;备选方案是"一地两检",即内地与香港各设置口岸。备选方案是"一地两检"方案,即内地与香港各设置口岸。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输》2013,(Z1):24-70
<正>中国高铁建设的时间不长,高铁的作用和影响都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观察。然而完全可以期待,随着高铁逐步成网,高铁经济逐渐形成,高铁对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第一节高铁改变中国经济版图时空格局,凸显武汉中心枢纽地位一、高铁带来中国经济版图时空格局新变化,增强了武汉"天元"区位优势(一)高铁带来中国经济版图时空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输》2013,(Z1):8-23
<正>第一节高铁的定义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铁路线路,使营运时速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时速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铁除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配合提升。广义高速铁路还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本报告研究的中国高铁,包括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所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等相继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正在引领世界高铁发展。中国高速铁路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深入思考。中国为什么必须建设高速铁路?短短几年中国为什么能够建成世界瞩目的高铁?高铁时代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相较于光鲜时尚的高铁列车,铁路货车总给人感觉没那么"拉风".但如果把铁路比喻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一辆辆铁路货车就是流淌的"血液". 从1987年毕业,他就进入铁路货车这个领域,一干就是30多年.他立志要让货车跑得越来越快,装得越来越多;要让中国铁路货车走出国门.他,就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玉祥.  相似文献   

15.
潘琪 《综合运输》2010,(8):85-88
<正>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而轨道交通以其绿色、节能、环保的特性,成为了目前最受青睐、重点发展的交通方式。"十一五"期间,我国进入高铁时代,轨道交通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有着怎样的发展契机?中国  相似文献   

16.
原铁道部部长落马两个月后,他过去八年主导的铁路跨越式发展,尤其是高铁"大跃进"正被逐步纠偏和减速。其中最直接的举措是:今年7月1日起铁路将实施混合运行模式,合理安排不同等级、不同速度的客车开行方案。这种混合运行模式的核心,被总结为"降速降价"。4月14日,铁道部新闻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铁将降速至300公里以内,一是为了安全更有保障,二是票价也有望由此适当下降。这意味着刘志军时代所推行的"高速高价"正被更符合实际的速度和票价所取代,某种程度上是在推动铁路回归到大众化交通工具、服务于大多数中低收入旅客这一基本定位。高速铁路是否回归"草根"?且听各方如何争鸣。  相似文献   

17.
正初夏的株洲,已经热了起来,中车株机公司城轨事业部总装车间却凉爽宜人。一辆辆待组装的轨道交通车辆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安装和调试工作。进门的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着被赞誉为"高铁推销员"的李克强总理2014年7月4日到访该车间的视频:"中国装备走出去,你们的机车车辆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访都要推销你们的产品……"。告别低价取胜时代,亦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创新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产品从这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建设进入战略实施阶段。实际案例显示,几乎每一条高铁线路的开通,都会导致相应民航市场的萎缩,民航有效应对高铁迅猛发展的策略亟待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高铁发展规划,然后通过民航与高铁运输在距离、票价和服务水平方面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与高铁运输相比,民航在准点率、短距运输、安检和携带行李等方面几乎没有优势。最后,笔者针对民航相对于高铁存在的劣势,提出在高铁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民航如何在运输行业提升竞争力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国·交通     
正5G火车站开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特殊环境下的深海探索,"如史诗般壮丽"的公路网"燃爆"国外视频网站,国内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将建……2月中旬,中国交通热点频频,再次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被戏称为"基建狂魔"的中国身上。一方面,中国以交通基础设施与装备的"硬核"技术,不断拓展半径;另一方面,以开放共赢的大国姿态,将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武广高速铁路自2009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成为目前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的开通,不仅标志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新阶段,而且预示中国将进入"高铁经济时代"。2012年9月28日武汉至郑州高铁开通,它是北京—广州—深圳客运专线是全国快速客运通道四纵四横中最关键的"一纵"延伸,时速300公里,最快运营时间105分钟,比以往缩短2个半小时,运营初期,每天开行24对,平均间隔30分钟。根据国家铁路建设规划,中国将建成42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总里程1.3万公里,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