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4月22日,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与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世界级重大跨海交通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勘察设计A标段。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地处珠江中游核心区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 km,南距港珠澳大桥约40 km,直接连接深圳经济特区与中山市、江门市。通道东接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机场互通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珠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公布《磨刀门跨江通道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招标公告。根据公告内容显示,该项目起于珠海大桥东侧,终于珠海大桥西侧,起终点均接珠海大道,路线总长为4.8 km,其中隧道段全长4.6 km,盾构段全长3 km,全线采用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80 km/h。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福建省福州市道庆州过江通道公铁两用大桥建设工地上,由衡水市橡胶总厂有限公司承做的目前全国最大的135000KN特大型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桥梁钢支座正在进行吊装前的现场考察工作。据悉,跨江大桥段采用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共计106个,规格最大为135000kN。衡水市橡胶总厂有限公司一举中标,拿下了这批庞然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全世界同类隧道中规模最大、长度最长、地质最复杂的隧道,为破题,项目部发明了近百项专利,并首创世界饱和带压换刀技术。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5公里和已建成通车的南京纬七路长江隧道下游约4公里处的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又称"扬子江隧道",是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过江通道之一,也是沟通联系老城中心区、河西新城区和江北新市区的最直接便捷的快速通道。从工程规模上看,纬三路过江通道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5.
正海太过江通道为公铁复合过江通道,是国家发改委近期重点推动实施的过江通道之一,其中公路部分为南通至常熟高速公路(S13)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部分为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过江设施。该项目公路过江隧道全长约11.2 km,其中盾构段9.2 km,隧道断面直径达16 m,水压高达0.75 MPa,覆土厚度达40 m,具有"长、大、高、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全长2 590 m,直径15.2 m,是长江中上游首条超大直径越江隧道,也是国内已建最大直径、世界首条公轨合建的盾构法隧道,采用2台海瑞克直径15.76 m的泥水气平衡盾构机施工。由于武汉市主城区过江通道资源有限,该隧道规划定位为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7号线共用的越江隧道,道路隧道布置在上层,轨  相似文献   

7.
双线隧道间人行横通道的设置一直是隧道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介绍美国NFPA502标准以及《道路隧道设计规范》(DG/TJ 08-2033)中对隧道人行横通道/应急出口设置,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已建隧道工程中人行横通道的设置方法,提出了人行横通道的设置应采用"处方式"和"性能化"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详细介绍了即将实施的厦门东通道跨海工程项目,阐明了隧道方案在该工程实施中的优越性,并根据东通道隧址的地质、地形特性及两岸接线、环保要求,详细探讨了钻爆法、掘进机法及沉管法三方案修建本海底工程的设计施工难点、重点及施工组织特点,通过分析三种方案的优缺点,推荐采用钻爆法修建.现阶段国内多处正在规划跨海、跨江工程,期望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在"国务院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深化合作共同推进落实国家战略签约仪式"上,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跨界合作,共同开创5G时代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新未来。大连路隧道将成为中国联通与隧道股份联手合作、打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试点样板之一,也将成为中国首条5G跨江隧道。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上海外滩通道上跨延安东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在大直径盾构隧道上方进行深基坑开挖的特点,提出了大直径隧道上跨工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并针对隧道保护指标、变形控制措施、隧道变形规律等几个关键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最后结合外滩通道上跨延安东路隧道的工程实践对部分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运输经理世界》2003,24(12):44
如何实现长江两岸的并举发展、跨江发展格局?南京市除充分利用现有桥梁外,还将发展轨道交通、水上交通和其他交通形式,使过江通道达到9个,形成立体化的跨江通道规划.  相似文献   

12.
正港珠澳大桥建设可以说代表着当今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产品零缺陷,保大桥使用120年"是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的庄严承诺。水底隧道的防排水有别于越岭隧道,海底地下工程要"以堵为主、限量排放",是工程质量方面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环节之一。沉管在水下成年累月经受富含氯离子海水的侵蚀,为达到120年的使用要求,较好地完成工程建设,建设者们不断创新,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采用了如钢圆筒围堰干法安装工艺、大节段钢箱梁  相似文献   

13.
水土流失是当今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它严重制约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众多自然灾害的重要根源。本文以黄家湖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为例,对跨江特大桥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为跨江特大桥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1项目概况黄家湖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武汉市东南军山长江公路大桥与白沙洲长江公路大桥之间的长江水域上,包括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发展推动了沿江、沿海城市各种形式、不同规模的过江/跨海水下隧道的工程建设。高铁、高速公路建设,助推我国中西部广大腹地长大公路、铁路隧道工程蓬勃兴建。而在修建过江/跨海交通连接线工程时,选择桥梁还是隧道是工程设计者们时常面对的一道选择题。早年,由于我国缺乏水下建隧的实际经验,在桥隧方案比选中,隧道方案多处于下风。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西藏罗布萨跨江大桥工程实例,介绍了高原极端气候下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技术保障措施,探讨了连续刚构桥合拢阶段的控制与上构线形监控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环保要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水下隧道必将是我国跨江越海交通工程的主要选择方式。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我国首座水下铁路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特长水下隧道,其设计速度达350 km/h,该隧道为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关键性工程。针对该隧道的工程地质环境和采用的盾构法施工技术,特别是该隧道在我国首次采用的盾构对接方法施工,本文重点介绍了该隧道修建的有关设计与施工的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初夏的江城,繁花似锦,生机盎然。6月下旬,中国交建以BOT+EPC模式建设的长江上最宽的大桥——武汉沌口长江大桥主桥成功合龙。远远望去,沌口长江大桥两座主塔高耸入云,主塔形似"钻石",棱角分明、线条流畅;大桥气势宏伟,蔚为壮观,成为江城一道新的亮丽景观。大桥让武汉市西四环与南四环"亲密牵手",是武汉市四环线的控制性工程,可以缓解武汉市城区过江交通压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杭州地铁2号线钱江路站一钱江世纪城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钱塘江,由于钱塘江临近出海口,其独特的"洪冲潮淤"现象使过江隧道上方覆土发生大面积剧烈变化,因此可能导致结构反复产生向上和向下的位移,从而引起较大不均匀沉降.文章详细论述了针对钱塘江隧道设计难点进行的计算和分析,阐述了过江隧道的设计方法,其原则和措施对国内其他过江隧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这不可能完成!"这是中交二公局浦仪公路西段跨江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张其玉,看到大桥主桥首节钢塔施工设计方案后的第一反应。大桥主桥塔柱为独柱形钢索塔,高164.4米,是世界首次在500米级斜拉桥上使用这种结构造型。想要让塔柱稳如泰山,首节必须与混凝土塔座无缝结合。按照设计方案,大桥主塔T1节段需要通过50根高强螺杆锚固在混凝土塔座上。锚杆  相似文献   

20.
依托大(理)丽(江)铁路三线大跨车站隧道工程,对隧道(出口端跨度大于20 m)洞口段(48 m)进行了施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通过对隧道围岩应力与塑性区分布状态的分析得出:大跨隧道核心土底部和边墙两侧出现了应力集中区域,拱顶部位易出现拉应力;临时横撑滞后4个循环(即8 m)可发挥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应力分布形态和塑性区的发展;大跨隧道核心土塑性区完全贯通,最大塑性区出现于隧道两侧边墙中部.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在隧道应力集中区域进行注浆加固和合理的分部开挖,并从现场监控量测结果反馈出隧道围岩压力及钢拱架内力变化较小,说明隧道加固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甥性区范围和减弱围岩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