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宝兰铁路增建二线新王家滩双线隧道的施工为例,介绍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初期支护变形和几次坍方的处理,分析了变形和坍方的原因。并对类似条件下隧道的施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勇 《隧道建设》2004,24(3):47
在软弱围岩中修建大跨隧道,选择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正确的施工方法十分重要。本文以宝兰铁路增建二线新王家滩双线隧道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初期支护变形和几次坍方的处理,分析了变形和坍方的原因。并对今后类似条件下隧道的施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南风坳隧道坍方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特殊地质容易产生坍方,往往给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和经济损失。以南风坳隧道为例,分析其坍方的原因,探讨如何避免类似的坍方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朝宏 《公路》1994,(9):26-28,61
大断面,不良地质隧道施工的坍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对成渝公路重庆段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坍方,按其规模大小提出了处理原则与措施,在总结施工坍方经验的基础上,还提出了预防坍方的设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公路大断面风积沙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境内公路大断面风积沙经棚隧道的施工,改进并完善了超前大管棚和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探讨了侧壁导坑法开挖法质隧道的可行性,同时总结出一整套经济,合理,安全的沙质隧道的施工方法,这对我国以后在地质施工,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或对隧道坍方段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同三高速公路浙江台州段黄土岭隧道地质条件极差(古滑坡体、水库底部),其中770m隧道属于浅埋隧道,覆盖层为黄粘土及库区淤积土。在施工中曾多次出现通穴坍方,严重影响了施工人身安全及衬砌结构的稳定。为此,邀请了浙大土木系与指挥部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隧道的施工稳定进行了测试和监测,利用隧道收敛测试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提出预警指导隧道施工,校核了衬砌结构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软弱围岩强度低、自稳能力差,隧道开挖后由于地应力重新分布,使隧道周边产生较大的松动圈,若施工方法和工程支护措施不当,易发生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甚至坍方等安全事故。根据隧道实际地质条件,在对掌子面采取有效预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实现大断面甚至全断面非爆破开挖,使用先进专业设备,能够有效克服目前隧道软弱围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隧道施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振  李俊喜 《公路》2000,(12):33-36
二郎山隧道出口段位于第四松散堆积体内,为保证进洞顺利和施工安全,采用先支护后掘进的方法,即大管棚注浆加固松散堆积而后开挖进洞,日进度基本达到1m/d,施工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大型坍方,有效地控制地表下沉和滑坡,不但取得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还保证了二郎山隧道的工期。  相似文献   

9.
李伟平 《公路》2011,(8):293-298
目前公路隧道主要采用以喷锚构筑法(或新奥法)为理论基础,结合工程经验类比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形式,隧道施工期间主要的风险是大变形与坍方,运营期间主要的病害是裂缝与渗漏水.国内公路隧道施工现状不能完全与设计体系相匹配是公路隧道目前主要的矛盾,而粗放式施工的现状是导致隧道运营期间出现病害的重要因素.作者结合长期的工程实践,试图...  相似文献   

10.
夹坑隧道右洞进口位于软弱、偏压不良地质地段,施工过程中明洞地段发生了坍方,并影响到暗洞的施工。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对隧道地表进行导管注浆加固,并对暗洞支护措施进行了相应调整,增加了防偏压措施,顺利通过了软弱、偏压地段。对设计、施工措施及施工工艺、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那马隧道坍方处理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隧道建设》2008,28(1):89-92
详细介绍了黔桂铁路扩能改建工程中那马隧道由于地质突变导致隧道出口坍方的基本情况、坍方原因和坍方处理施工方案。施工实践表明,该坍方处理方案安全、合理、可行,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隧道施工坍方的处理为实例,介绍了管棚法和坍腔注浆综合处理隧道坍方的技术和工艺。文中首先介绍了新建隧道的工程概况,并分析了坍方的原因,然后就坍方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的小河隧道双线大跨Ⅱ类围岩地段施工工序工艺及防止坍方之成功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云南元磨高速公路老苍坡1号隧道上行线K289+615-+625段施工中出现坍方的原因分析及处治方案介绍,指出“新奥法”施工中必须坚持地质展示描述与监控量测。  相似文献   

15.
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特别是软弱围岩施工一直是困扰隧道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洞口段浅埋软弱围岩极易发生变形破坏甚至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陷灾害。龙洛隧道北洞口浅埋段即因洞内坍塌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灾害。为控制坍方和地表塌的发展,提高隧道周边围岩的自承载力,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施工采用地表锚管注浆加固方法进行洞内坍方位置上方土体围岩加固处理,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泳伸  张树伦 《公路》2002,(11):135-138
通过对云南省元磨高速公路老苍坡1号隧道上行施工中出现坍方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介绍,指出新奥法施工中必须坚持地质展示描述与监控量测。  相似文献   

17.
凉风垭隧道北口段施工中,出现了洞口地表滑裂、洞内坍方、大变形等病害。本结合工程实施情况,分析了病害的原因,并对其整治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可资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四角田隧道是大(理)保(山)高速公路上地质条件最差的一座隧道,尤其上行线,本文从上行线两端洞口施工及坍方、滑坡、泥石流的综合治理作了分析阐述,从而总结出不良地质的施工经验,自然灾害的治理与避让方法,可为其它隧道、地质病害处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琦 《公路》1999,(1):47-50
王家冲隧道和烂泥冲隧道由于地质条件差,围岩复杂破碎,节理裂缝发育,风化强烈,坍方规模大,数量多,给隧道的开挖和衬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施工中采取了多种处治措施,总结了经验,对以后的隧道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明显 《公路》1994,(9):32-36
缙云山隧道部分地段由于所处地层地质情况差以及二次衬砌滞后等原因,在施工程中发生了五次较大的坍方。承建单位按坍方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了YLF方法,YF方法和K方法进行处理,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