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工程实践中的短联络线叠加连续大号码道岔场景下可能出现的列车制动问题出发,通过对运营场景行车曲线进行分析,对多种列控方案的优劣性进行比选,提出该运营场景下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前新建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枢纽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当枢纽联络线较短时,高速铁路枢纽RBC切换方案比较复杂.本文就高速铁路枢纽短联络线RBC切换方案进行研究,为相关设计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杰 《高速铁路技术》2021,12(3):101-105
本文根据济南铁路枢纽现状、总图规划、在建及拟建工程概况、客运作业量及城市总体规划,分析了修建济南站至济青高速铁路联络线的必要性,提出了黄台接轨、北园接轨和平陵城接轨3个接轨方案,并经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黄台接轨方案.联络线的修建解决了济青高速铁路在济南站办理始发终到作业的通路问题,实现了济南站与济南东站两大客运站间的...  相似文献   

4.
刘玲 《铁道建筑》2020,(12):105-108
西十(西安—十堰)高速铁路与西安南环线建设时序差别较大,为确保未来联络线接入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对接轨方案进行了研究。对西十高速铁路建设期、运营期及接轨时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不同接轨方案,并结合该区域实际情况给出了接轨方案建议。结果表明:西十高速铁路与预留南环线接轨方案宜采用将浐河特大桥与魏寨特大桥合并,接轨点选择在桥上,初期一次将预留接轨道岔施作到位,运营期将道岔直股锁定。建议西十高速铁路建设期密切关注国内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在不影响运营时分的情况下,接轨方案可考虑采用将有砟轨道自西安东站铺设至鸣犊线路所。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变形控制是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控制重点,而深基坑邻近高速铁路施工更是对变形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该难题,依托上海机场联络线1号风井深基坑邻近高速铁路施工,提出“控+隔+测+联”一体化管控措施,通过一系列管控措施,有效控制深基坑施工对高速铁路变形的影响,可为同类型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CTCS3-CTCS2等级转换是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运营场景之一,在联络线长度过短或联络线存在大号码道岔等不利线路条件下设置CTCS3-CTCS2等级转换点时,由于在部分进路及临时限速场景下CTCS3系统与CTCS2系统计算控车模式曲线的逻辑存在差异,如果CTCS3-CTCS2等级转换预告点和执行点的位置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列车在等级转换时产生超速制动的风险。对等级转换过程中车载计算控车模式曲线的差异、CTCS3系统与CTCS2系统控车逻辑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线路探讨列车在CTCS3-CTCS2等级转换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选用线路中不同位置的应答器作为等级转换预告点或执行点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和测试,提出了解决方案;并通过理论分析及多种车型的仿真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对CTCS3-CTCS2等级转换预告点及执行点的设置要求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通过合福线同其他相邻线5种联络线的布置实例介绍,计算机联锁条件下3种集中控制方式的特点及适应性分析,提出每种情况下联络线道岔的联锁集中控制方案,供类似工程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的角度,研究道岔侧向最高允许通过速度。分析认为影响因素有列车最小运行间隔时间、最高运行速度、列车制动性能和加速性能、沿线车站到发线长度。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300km·h-1和350km·h-1等条件为前提,对4种运行工况下道岔侧向最高允许通过速度要求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的区间道岔侧向最高允许通过速度选择应不低于160km·h-1,车站道岔和咽喉区渡线侧向最高允许通过速度选择应不低于100km·h-1。  相似文献   

9.
阐述侧向容许通过220 km/h的62号道岔的设计参数和平面线型,分析道岔转辙器、辙叉、扣件系统、无砟轨道基础和转换系统结构,对主要部件参数进行计算.利用轮轨动力学分析动车组通过62号道岔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总结其在现场铺设的技术关键.现场动力学测试表明,动车组以385 km/h直向和以220 km/h侧向通过62号试验道岔时安全平稳,道岔关键部件变形和强度等满足设计要求,岔区刚度均匀化,转换设备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10.
针对道岔已有线型建立了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各种道岔侧线线型的动力学特性,提出适合大号码道岔的合理线型设置方案.结果表明:侧向通过速度为80 km/h道岔采用切线+圆曲线线型在结构受力、运行舒适性等方面比采用单圆曲线线型具有优越性;侧向通过速度为160 km/h道岔,采用缓圆缓线型比圆缓线型更能降低列车通过转辙器和辙叉区域的动力响应,对于缓圆缓线型,先加大起始缓和曲线半径的方法比加大中间圆曲线半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某些枢纽车站包含两个高速场,均采用CTCS-3级列控系统,场间设有1/42大号码道岔联络线,联络线信号机设置及列控系统方案非常复杂。在这种特殊站场,首先要确保列车以160 km/h速度正常通过大号码道岔联络线,通过方案比选,得出场间联锁分界处必须采用虚拟信号的结论。其次,对两个高速场单独设置RBC时场间联络线列控方案进行研究,分析采用C3→C2级间切换方案和基于虚拟信号的RBC切换方案的可行性。通过研究比选,得出在大号码道岔联络线进行C3→C2级间切换方案不可行,建议采用基于虚拟信号的RBC切换方案。研究结论对类似枢纽车站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的大号码道岔应答器布置原则在特定运营场景下会出现列车超速过岔的问题,首先,对紧追踪运营模式及接车进路变更运营模式下存在的风险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在上述两种场景下列车均会出现危及行车安全的超速过岔风险;然后,分析应答器组报文信息的组成,进而采取大号码道岔报文及时停发防护策略以及大号码道岔应答器组位置优化设置方案,实现了对上述运营场景下列车超速过岔的防护;最后,以沪渝蓉高速铁路龙城线路所为实例,分别采用上述方法对不同运营场景下的列车运行曲线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报文及时停发防护策略解决了紧追踪模式下后续追踪列车会以160 km/h速度超速过岔的风险。将大号码道岔应答器组设置地点移至U2S区段内方后,保证了接车进路变更模式下列车以不超过80 km/h的速度侧向过岔。工程实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及可实施性,为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目前高速铁路18#道岔布置方式较多。本文旨在满足高速铁路弓网配合需要的前提下,对国内高速接触网道岔布置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为高速铁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论:(1)交叉布置方式由于动车组从正线高速通过时会接触到站线接触线,接触网线岔为硬点,影响正线弓网受流质量;(2)简单无交叉布置方式正线接触网与侧线接触网无交叉,易于布置及安装,动车组由正线高速通过时,受电弓不接触侧线接触线,但动车组从侧线进入正线时,受电弓弓角部分挤入正线接触线,同时侧线和正线接触线在受电弓中心的不同侧;(3)带导向悬挂的无交叉布置方式导向接触网位于正线和侧线接触网之间,在道岔岔心附近区域导向接触网始终与受电弓接触,使得受电弓平稳地从侧线过渡到正线或从正线过渡到侧线,减小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冲击,导向接触线亦不会出现非正常的磨损,该布置方式对速度适应性好,弓网受流性能佳,接触线始终在滑板范围内接触,且无线岔的硬点。  相似文献   

14.
李新增  郭新德 《铁道勘察》2013,(5):21-22,35
主要介绍高速铁路道岔板精调的方法,对道岔板坐标系及道岔坐标系进行了讨论,并对道岔坐标系与施工坐标系的相互转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双桥静力触探应用于地基土层划分及定名中的操作流程和参考标准,在沪宁高速铁路镇江段的触探测试中,由触探曲线特征和参数值大小,可以快捷准确地划分出土层土类,进而得到土体的其他物理参数,确保强度和变形等理论计算的及时、合理,指导了路堤填筑等方案的科学实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轨道质量指数(Track Quality Index,TQI)是评价轨道质量状态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TQI来指导现场的养护维修,需要了解其分布情况。统计分析发现,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动态不平顺TQI超限主要出现在检测速度不大于180 km/h的数据中,而且集中分布在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的道岔段。对于检测速度大于180km/h的数据,进行了分布函数的拟合及检验,结果表明:在置信度为95%的情况下,TQI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根据近十年的TQI的统计,发现除道岔区段外,TQI年平均值为3.65 mm,标准差为0.44 mm,TQI值大于5 mm的百分比年均值为0.5。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无砟道岔用道岔板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产高速客运专线道岔的具体情况,首次提出国产化客专道岔板的设计方案.采用梁—板—板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我国高速客运专线42号联络线道岔板进行力学计算,分析了道岔板结构在运营、运输、施工以及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并对道岔板的承载能力以及裂缝控制水平进行了检算.实现了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在我国高速铁路道岔区的铺设应用.  相似文献   

18.
秦沈客运专线大号码道岔线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外铁路大号码道岔线型的发展状况及我国秦沈客运专线大号码道岔线型的设计参数 ,利用ADAMS软件对 38号道岔的各项动力性能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 ,通过对传统单圆曲线线型和秦沈客运专线 38号道岔线型的仿真比较 ,进一步证明了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铁11、13号线天河公园站地处广州市中心区,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设计施工条件及较高的环境要求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广州地铁11、13号线天河公园站联络线规划设计自由度。在分析原联络线方案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采用大半径曲线使之适应盾构法施工条件和采用小半径曲线使之降低矿山法涌水涌砂施工风险两个优化联络线方案的思路,并从联络线条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工程风险和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比选优化研究,曲线半径为200 m的联络线方案因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而被推荐。研究方法及结论对高环境要求下的城市中心区地铁联络线的规划设计具有借鉴意义。最后总结城市中心区地铁联络线规划设计中应综合考虑的因素,确保最终推荐的工程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联络线的设置要求对客货交叉干扰最少,满足城市规划要求,且工程量相对较小,实施容易。而郑徐客专引入徐州枢纽后,为解决西北向跨线车流径路问题,需选择合适的联络线方案。结合徐州枢纽与铜山站既有情况特点,研究铜山联络线引入方案。研究结论:线路别方案和方向别方案两者各有其优缺点,单就线路别而言,联络线引入时,外包车站接入既有线对既有车站咽喉影响小,且正线受其干扰小;但当联络线等级较高,所需采用的设计半径大,夹心地增多,在通过城市市区时拆迁量大。联络线设计无论是线路别方案还是方向别方案均需结合城市布局、既有站设施情况、城市规划、对既有行车安全的影响等综合考虑,确定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