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降低地铁车站内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设备的对地电压,防止过电压、静电以及电磁感应的影响,针对地铁车站设备接地要求,介绍地铁车站接地形式的选择和接地敷设方案的设计。推荐地铁车站采用以敷设水平接地网为主、换土和添加降阻剂为辅的接地方案,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张维国 《铁道车辆》2000,38(11):21-23
通过对客车车体转向架接地线状态检查与测量,确认了接地线上有电流通过。提出应进一步进行接地线电流对轴承影响的研究以及电气化区段客车转向架接地方式研究。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个与目前习惯做法不同的接地方案,其理论根据是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实践根据是现场实验、测试结果。明确提出利用地下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它的接地电阻在0.5Ω以下,完全符合电气设备接地要求;地下结构钢筋是一个等电位法拉第笼,是地铁这个电磁环境中一切设备的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保护接地的概念和设备保护接地的原则,对比分析了不同的车体保护接地方案的优缺点。直接接地方案与接地电阻方案相比,前者使流经车体的电流的比例要大。增设接地电阻对减少流经车体的回流电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技术是铁路行业长期聚焦的重难点领域。针对近年来铁路大部分雷害事故都集中在室内电子信息设备损坏或失效的问题,通过梳理现行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标准中电子信息设备接地和等电位连接标准,搜集归纳历史资料,分析标准差异,提出接地和等电位连接分类及等电位连接技术的标准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6.
尹超准  周云锋 《电气化铁道》2022,(S1):218-220+225
城市轨道交通中压供电系统担负着全线牵引用电和低压用电的双重供电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轨道交通中压供电系统的接地通常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全线采用接地干线将所有变电所的接地网与主变电所的接地网连通,为接地故障电流提供有效电气通路。小电阻接地的中压供电系统接地故障电流通常被限制在1 000 A及以下,因此为保证接地故障情况下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不超标,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校验至关重要,其关系到人身与设备的安全。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中压供电系统的接地概况、人体对电压的耐受、接地故障电流的计算、地电位抬升与入地电流的关系、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的校验等方面进行综合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接地及接地电流计算的相关标准要求,给出适用于中压供电系统的合适接地电阻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速铁路V停作业接地防护方案,在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模型,计算停电接触网在接地封线不同安装位置和带电侧列车不同工况时的感应电压,通过对比现场测试的结果验证了仿真计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V停作业必须采取接地防护措施;停电接触网单端接地时接地点越靠近变电所,防护效果越好,在中间位置接地,接地点两侧均具有防护效果,且近电源侧防护范围小于背电源侧;在距检修地点两端各1km处双端接地可保证作业足够安全.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低速磁浮列车摆脱了轮轨接触的约束,因此研究1套能够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列车接地与防雷技术方案迫在眉睫.结合地面牵引供电的防护措施,从大系统角度出发,综合考量制定了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接地与防雷技术方案,讨论分析了不同故障工况下车辆的防护手段.  相似文献   

9.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牵引变电所接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厦深线某新建变电所,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土壤电阻率较高。本文结合铁路规范及IEEE规范,在满足接触电势及跨步电势的基础上,对接地设计思路进行探讨,并通过比较其经济效益,选择出最优方案,为类似较高土壤电阻率条件下的接地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牵引变电所的接地设计应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接地方案。在校验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后,适当提高变电所接地电阻值,再采取不同降阻措施,可在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节约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低速磁浮列车摆脱了轮轨接触的约束,因此研究1套能够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列车接地与防雷技术方案迫在眉睫.结合地面牵引供电的防护措施,从大系统角度出发,综合考量制定了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接地与防雷技术方案,讨论分析了不同故障工况下车辆的防护手段.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功率变流器接地故障的检测,设计了一种新的接地检测电路并提出相应接地判断逻辑方案;结合变流器的共模干扰模型,分析了接地电压波动的原因;通过计算和实际测量,提取了大功率变流器共模干扰参数,并在Matlab下搭建大功率变流器接地检测模型。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变流器接地检测策略能够有效地判断变流器接地故障。  相似文献   

12.
在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中,车体电压和接地环流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牵引网回路与车体-接地线-钢轨形成的回路之间存在电气耦合。本文对该电气耦合作用进行研究,推导供电方式下牵引网回路对车体接地回路的电气耦合系数;以CRH380BL型动车组为例,在ATP-EMTP平台上建立车-网耦合模型,建模中用受控源模拟牵引网回路对车体接地回路的电气耦合,并计算各部分模型参数。分别对考虑和不考虑电气耦合的情况开展动车组降弓工况、升弓工况和带载过分相工况的建模仿真,与实测波形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比较车体电压和接地电流仿真结果,发现该电气耦合作用对车体过电压和接地环流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轴箱轴承电流产生的基础上,对地铁列车直接接地和串联电阻接地2种方式下的轴承电流分布进行测试,其中,直接接地方式下车体与转向架、转向架与轴端直接通过保护接地线连接,串联电阻接地方式下车体与转向架直接通过保护接地线连接,车体与轴端保护接地线间串联50 mΩ的电阻。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发现,2种接地方式下全车的轴承电流与牵引电流均呈线性正相关,且串联电阻接地方式下二者的相关性更明显,但牵引电流并非影响轴承电流的唯一因素,串联电阻接地方式对轴承电流的抑制效果不佳。由此,提出动车车体经串联电阻接地、拖车车体直接接地的新型接地方式,在建立并验证轴承电流仿真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对新型接地方式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原有2种接地方式相比,新型接地方式在大幅降低动车轴承电流的同时,不会升高拖车轴承电流;比较直接接地方式,新型接地方式下全车轴承电流均有明显的下降,抑制比例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国内高速电气化铁路回流线和全线贯通综合接地线均分别设置,且回流线多采用绝缘安装方式。而土耳其安伊高铁项目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回流线采用不绝缘安装方式,利用回流线兼作全线贯通架空地线为沿线各设备提供等电位连接和接地功能。该回流线兼地线采用架空方式且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均流过电流,而且还要为沿线各设备提供接地功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回流系统对接地影响,合理设置回流及接地系统结构及参数,满足各专业接地需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CRH380BL动车组接地设计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并对列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传感器烧损原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对运行线路进行了实际测量后,从接地的角度提出了改进保护性接地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樊春雷  李汉卿 《电气化铁道》2022,33(2):47-50,58
借助电磁暂态分析软件搭建了27.5 kV长距离单芯电缆模型,对长距离下单芯电缆区间金属护套接地电阻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分别对沿线接地扁钢和接地扁铜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对3种不同接地回流方案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提出了金属护套接地回流方案.该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工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谈牵引变电所接地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牵引变电所接地系统设计方案,重点对接地装置材料选择、降低接地电阻措施、防止二次设备反击烧损等影响牵引供电系统接地安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铁设备接地的要求,论述地铁车站接地形式的选择和接地敷设方案的设计。在一般情况下,采用以车站主体结构钢筋为自然接地体的设计方案;在自然接地体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设置外引人工综合接地装置、利用围护桩结构钢筋、换土、降阻剂的辅助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设备运维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人工挂拆接地线模式存在较多弊端。本文通过对接触网可视化接地管理系统的车辆段应用实例分析及正线应用性探讨,证明该系统在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提高了设备检修和故障抢修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化信号设备的广泛应用,铁路现场频繁出现牵引供电系统对信号设备的干扰。然而,对于不同接地方法对屏蔽电缆串扰的影响,一直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首先对敏感电路以及屏蔽层不同接地方式对屏蔽电缆串扰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基于电磁拓扑理论,建立电缆串扰问题的BLT方程,测试并仿真计算不同屏蔽、接地方式下屏蔽电缆串扰的大小。测试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对采用新型双层屏蔽结构电缆的串扰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验证了该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