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病害的连续刚构桥,其主梁存在裂缝,从而削弱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危及桥跨结构的安全与耐久性。桥梁加固就是要增强结构承载能力、消除构件裂缝、恢复桥梁设计高程。基于连续刚构桥高程与结构内力的耦合关系,首次提出了先恢复桥梁设计高程,然后再增强主梁承载能力的加固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病害连续刚构桥高程恢复技术;针对连续刚构桥加固施工的特殊性所开发的顶推变高度钢桁架转向梁横张体外预应力索增强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体外索的实际受力与理论计算不一致的问题,简化了体外索张拉施工,实现了加固预应力索一次张拉到位的施工方法。本文构建的病害桥梁加固技术也适用于各种梁式桥的加固治理。  相似文献   

2.
结合云南大保高速公路连续刚构桥,应用自适应控制理论,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的特点及相关设计参数。利用温度应力、徐变收缩应力实用计算方法,分析了温度及混凝土徐变、收缩等不确定因素对施工控制的影响,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上部结构的长期变形是影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使用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主跨为2×185 m的铁路连续刚构桥为例.通过对加载龄期、预应力设计、环境相对湿度等因素的比较计算,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上部结构的变形控制同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上部结构的长期变形是影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使用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主跨为2×185m的铁路连续刚构桥为例,通过对加载龄期、预应力设计、环境相对湿度等因素的比较计算,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上部结构的变形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合龙束张拉底板预应力筋时易发生的底板崩裂和裂缝现象进行分析,了解底板的受力特性,推导出曲线预应力束的等效荷载;对预应力径向力对底板混凝土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预应力束最小曲率、合龙段高程差限值及曲线预应力束的定位误差限值,计算了背景桥梁底板的抗裂设计参数,可为同类桥型的底板抗崩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陈铭 《中外公路》2008,28(1):109-112
结合一座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介绍了大跨径刚构桥施工控制的全过程,分析了主梁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取值对全桥预拱度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分析确定了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并与现场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应用确定性系统理论,借助于灰色系统工具,对分段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成桥过程进行分析计算、控制施工、修正偏差,结果证明能够达到满意的设计状态.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8,(12)
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节段多、工期长,结构及受力状态复杂,影响主梁线形因素多,导致实际线形与理论线形出现偏差。在扶典口西江特大桥2号主桥施工过程中,通过M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模型对悬浇梁段自重偏差、预应力张拉及梁体温度梯度影响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控制标准及控制方法进行过程控制,使大桥在跨中高精度自然合龙,成桥后线形与理论线形相符合,其裸梁顶面高程测点测量合格率高达97%,有效地对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线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以西北某大型连续刚构桥为实例研究对象,对桥梁内力状态和线性进行了现场数据测量,并通过构建的MIDAS施工模型对桥梁施工各阶段受力状态和变形值进行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对比分析,数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有效的降低了单独现场测量中挂篮预应力、预应力束缚、材料容重系数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了刚构桥合拢精度。整个工程线性良好,受力符合标准规范。通过现场测量数据和软件计算模拟数据相互对比分析下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测量监控是成功的,可为同类刚构桥的测量监控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提高桥梁的耐久性为出发点,从避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运营阶段病害的角度,探讨了连续刚构桥在施工建设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难点和方法,部分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建设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原则,供关注桥梁耐久性的连续刚构桥建设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7):771-781
强调对隧道开挖和支护关系的基本认识: 开挖和支护是隧道施工的2大基本工序,开挖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对周边围岩的松弛降低到最小限度,弹性变形和少许塑性变形是容许的,超过围岩极限应变变形(过度变形或松弛)的场合需要依靠各种支护对策。开挖和支护有先挖后支和先支后挖2种模式,一般采用前者,当开挖后隧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后者。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采用大型施工机械的要求和大断面隧道的出现,对隧道开挖方法选择的观点有了极大变化: 1)在选定开挖方法时,要以大断面开挖为指向,围岩条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2)尽可能不采用施工中含有需要废弃的和临时性作业的分部开挖法; 3)把机械开挖法与分部开挖法相结合,如TBM导坑超前扩挖法,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已经成为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 4)在同一座隧道,开挖方法频繁变化,既不经济也不安全,主张在全隧道中(除洞口段外)采用同一种开挖方法--全地质型开挖方法,如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当围岩条件剧烈变化时,采用注浆、超前支护等应对措施。介绍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规范、指南推荐的隧道开挖方法概况: 1)日本从隧道围岩级别、洞口段和洞身段等方面分类,给出隧道相应的开挖方法,基本以全断面法和台阶法为主;在断面比较大、比较长的隧道,采用TBM导坑超前扩挖法。2)美国把围岩分为岩质围岩和土质围岩2大类,其推荐的开挖方法基本相同,即全断面法、台阶法和中隔壁法,仅采用的支护方法不同。3)欧洲各国由于围岩条件总体比较好,多采用全断面法和台阶法。归纳选择开挖方法的基本条件: 施工条件、围岩条件、隧道断面面积、埋深、工期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博(罗)深(圳)高速公路清林径隧道为背景,探讨了三台阶法和环状导坑留核心土开挖工法在隧道施工中相互转换的应用情况,在施工中由于工法的及时转换,既能保证围岩的稳定性,又能适当的加快施工进度,对今后软弱围岩中的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瑞征  胡威东  李新平 《隧道建设》2016,36(11):1372-1378
郑州市地铁2号线左线隧道与1、2号线联络线隧道交叉段合建,为解决其周边环境复杂及施工工期紧张的问题,在部分合建段采用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大断面区间隧道的技术,即小直径盾构先通过扩挖段,并使用全环特殊钢管片拼装隧道,然后结合矿山法,采用中立柱+临时仰拱的台阶法施工工序,反向扩挖盾构隧道,最终形成大断面区间隧道。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技术节约3个月工期,并将地面沉降控制在25.1 mm以内,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多种方法预测软基路堤沉降的应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对数曲线法、GM法、双曲线法、分层总和法在预测路堤沉降的对比分析,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提出了评价,同时也验证了这四种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怎样更好进行路堤沉降预测的建议,选取了预测模型及方法预测未来路堤沉降量,对防治公路路堤沉降,保证公路良好的营运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经济价值及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反应,考虑了剪切变形的影响,用子空间迭代法分析了其振动规律和动力特性,应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分析了该拱桥的地震反应,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交异性钢桥面构造细节复杂且构件间大量采用焊缝连接,在反复交变车辆载荷的作用下存在突出的疲劳开裂风险,而疲劳试验通常被认为是研究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性能的最直观有效手段。但疲劳试验周期长、成本高,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局限性较大。为此,大量研究者基于数值模拟提出了名义应力法、结构热点应力法、局部应力法和断裂力学法等疲劳性能评价方法。这几种评价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各不相同,并各有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欧洲和美国的摩托车噪声的管理方式、其标准发展概况以及标准中规定的噪声测试方法及限值。  相似文献   

18.
膨胀土膨胀机理及其改良(抑制)方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综合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膨胀土颗粒表面的带电原理、膨胀土的胀缩机理,对膨胀土的改良机理作了详细的分析,对阳离子型添加剂、石灰、石灰和粉煤灰混合料改良膨胀土、加筋纤维抑制膨胀土膨胀性、砂石料减弱膨胀土的膨胀性机理和方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今后膨胀土改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良好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对于保障发动机可靠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润滑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介绍了在润滑系统中各部件、关键润滑部位以及润滑油路中流动状况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对经验设计法、网络法和外部特性法等3种润滑系统设计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双变量区间过滤法进行事故多发段判别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张铁军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3):139-142,150
事故多发段的判别在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判别方法很多,但一些方法难于操作或精度不够.笔者通过对大量事故样本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应用双变量区间过滤法,即变步长变区间过滤法进行事故多发段判别更符合样本特性并具有良好的精度.实例分析说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同时有较高的精度.文章最后对应用双变量区间过滤法进行事故多发段的判别过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