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造纸废水灌溉对沙漠生态林土壤营养成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浆造纸废水灌溉沙漠生态林湿地为题,通过对不同灌溉年限以及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营养成份(有机质、总氮、总磷)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沙漠土壤在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相同灌溉年限的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相同土壤深度的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均随着灌溉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对斑块植被区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空间变异函数模型进行拟合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与地型以及植被的分布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的变异系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0~6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空间变异理论模型为纯块金模型,60~1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空间变异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造纸废水在荒漠区进行防风固沙生态林试验种植,5 a内植树66.66 hm2,直观上看已取得初步成功.然而,经过斜面网过滤后把5 000 m3·d-1的造纸污水输送到沙漠边缘进行生态林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样品预处理后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降低18.3%,孔隙度增大28.4%;土壤pH值下降4.4%;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9.9倍;土壤中总氮、总磷含量分别增加22.6和4.3倍;土壤中全盐量增加2.0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夏固原不同植物过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和含水量的测定和分析.发现人工林和灌木林土壤含碳量和含水量明显高于草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含水量分布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呈总体下降趋势,人工林和灌木林土壤含碳量和含水量层次间下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不同季节土壤浅剖面含镉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季节采集沈阳西郊大学城附近不同层次的镉污染土壤,研究土壤浅剖面含镉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镉主要集中在土壤1~20 cm 的表层,1~50 cm土壤含镉量逐渐减少,但随时间增长土壤镉正在向深层土壤运移.1~20 cm表层土随春、夏、秋季时间变化含镉量逐渐减少,到冬季略有增加;21~30 cm层土随春、夏、秋季时间变化含镉量逐渐增加,到冬季略有减少;31~50 cm深层土随春、夏、秋、冬季时间变化含镉量持续增加.对土壤镉运移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植物吸收、雨水淋溶和土壤毛细管作用等.该地区土壤镉具有不断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趋势,镉污染土壤的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沙土物性会直接影响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的换热特性,因此对沙土的热物理特性及影响因素展开实验研究,分析了含湿量、孔隙率等因素对沙土导热系数、比热容、导温系数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孔隙率下,沙土随含湿量增加,其导热系数及比热容增大;导温系数在含湿量为5%时最大;同一含湿量下,沙土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随孔隙率提高呈线性减小,导温系数随孔隙率增大呈线性增大;在一定孔隙率下,导热系数、比热容随含湿量增大而呈线性增大;在含湿量大于5%时,导温系数随含湿量的变化呈线性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土壤源热泵地埋管受周围土壤换热性能影响问题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季节采集沈阳西郊大学城附近不同层次的镉污染土壤,研究土壤浅剖面含镉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镉主要集中在土壤1~20cm的表层,1~50cm土壤含镉量逐渐减少,但随时间增长土壤镉正在向深层土壤运移.1~20cm表层土随春、夏、秋季时间变化含镉量逐渐减少,到冬季略有增加;21~30cm层土随春、夏、秋季时间变化含镉量逐渐增加,到冬季略有减少;31~50cm深层土随春、夏、秋、冬季时间变化含镉量持续增加.对土壤镉运移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植物吸收、雨水淋溶和土壤毛细管作用等.该地区土壤镉具有不断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趋势,镉污染土壤的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长期服役的喷射混凝土配合比,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改性胶凝材喷射混凝土的微观孔隙结构,测定了不同掺量的粉煤灰喷射混凝土在不同养护龄期的微观孔隙结构分布特征及孔隙度.研究结果表明:掺有粉煤灰的喷射混凝土孔隙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龄期的延长总体呈现先减小后趋于平稳的趋势;粉煤灰掺量为10%时孔隙度最小,掺量为0时孔隙度最大;在7 d龄期后,不同粉煤灰掺量的喷射混凝土内部孔隙半径主要在1~80 nm的范围内,该半径范围内的孔隙含量占总孔隙含量的80%,最可几孔半径在12 nm.   相似文献   

9.
高效碱性铁粉焊条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阐述了高效碱性铁粉焊条药皮各组分对焊接烟尘发生量的影响,试验发现焊条发尘量随焊条药皮中CaCO3,MgCO3,CaF2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CaF2的增尘速率大于CaCO3和MgCO3,焊条发尘量随着药皮中TiO2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为提高焊缝金属的韧性,重点研究了焊缝化学成分对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w(Mn)含量在1.1%-1.5%时可得良好的韧性,而随着Si含量的增加,韧性逐渐下降,一般应控制在0.55%以下,通过向焊缝中加入Ni和B,Ti的复合作用,可使焊缝的低温冲击韧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沥青冷补液各组分变化对冷补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冷补液组分设计不同的LB-10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研究了不同抗剥落剂掺量、沥青与柴油比例、冷补剂掺量对其施工和易性、马歇尔性能与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着抗剥落剂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贯入强度与马歇尔稳定度逐渐增大,柴油挥发率逐渐减小;而浸水残留稳定度呈先增加再减小的规律,在抗剥落剂掺量为0.36%时达到最高,为89.2%.随着沥青与柴油比例的增大,混合料贯入强度与浸水残留稳定度逐渐增大,且当沥青与柴油比例大于80:14后,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明显增强,高于7 kN,但施工和易性下降.随着冷补剂掺量的增加,混合料贯入强度逐渐增大,而柴油挥发率、马歇尔稳定度与浸水残留稳定度随掺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再增加的规律,在掺量为1.7%时浸水残留稳定度达到最高,为89.6%.综合考虑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马歇尔性能及水稳定性,应控制冷补液中沥青与柴油比例为78:20,冷补剂掺量为1.7%,抗剥落剂掺量为0.36%.  相似文献   

11.
以埃索AH-70#沥青作为基质沥青,通过不同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研究了岩沥青掺量对改性沥青使用性能的影响;通过沥青4组分试验和红外光谱、荧光显微和DSC差热分析,从微观角度探讨分析了岩沥青的改性机理和改性行为.结果表明:加入岩沥青后沥青胶结料的软化点升高,针入度和150℃延度降低,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得到提高,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增大;RTFOT和PAV老化后,改性沥青软化点和针入度比增加,抗老化性能得到改善;岩沥青改性后沥青的饱和分、芳香分含量降低,胶质、沥青质含量增多,大幅提高了沥青黏附性;岩沥青粉在与沥青充分混合状态下吸收沥青轻质组分而熔胀,岩沥青的掺入改变了自由沥青的胶体体系的平衡状态,而新的平衡体系的建立对改性沥青的温度稳定性和感温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治理伊犁地区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依托S242线巩留至尼勒克公路路基边坡开展试验,通过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抗冲性等指标对比分析了4 种植物组合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经过1年试验,植物组合下的土壤质地由壤土转变为粉砂质壤土,土壤容重小幅减小,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性得以提升,使得其土壤侵蚀量较裸坡对照小区明显减小,其中丙植物组合小区的土壤侵蚀量最小,水土保持效应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治理伊犁地区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依托S242线巩留至尼勒克公路路基边坡开展试验,通过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抗冲性等指标对比分析了4种植物组合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经过1年试验,植物组合下的土壤质地由壤土转变为粉砂质壤土,土壤容重小幅减小,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性得以提升,使得其土壤侵蚀量较裸坡对照小区明显减小,其中丙植物组合小区的土壤侵蚀量最小,水土保持效应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相变沥青混合料调温效果及其路用性能,制备PEG2000/硅溶胶相变材料,研究其配比和掺量对沥青混合料调温效果的影响,进而就相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高于40℃后,PEG2000/硅溶胶相变材料能有效降低沥青混合料高温持续时间,且降温效果随相变材料中PEG2000比例提高呈先提高后降低趋势,随相变材料掺量增加呈线性提高趋势;沥青混合料升温过程中,其高温稳定性随相变材料掺量增加逐渐提高,而沥青混合料升温稳定后,高温稳定性随相变材料掺量增加逐渐降低;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随相变材料掺量增加呈先变好后变差趋势,掺量为3%时,低温抗裂性最优,水稳定性则随相变材料增加逐渐下降;推荐采用PEG2000与硅溶胶比例为5:10、掺量为3%制备相变沥青混合料,此时调温效果优良,且各项路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的边坡特点呈现条带状分布,地域性明显 一条高度公路一般数十公里,乃至几百公里,公路沿线自然环境差异极大.气温差别大,气候可分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等.沿线有农田、丘陵和林地等多种自然景观.因此,在边坡植被变化较多,在进行边坡植物种植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做到适地适树. 原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高速公路的边坡,特别是挖方边坡,开挖后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表土抗蚀能力减弱,在雨滴和风蚀作用下水土极易流失.坡面完全是生土,几乎不含有机质,缺乏微生物活动,且掺有大量的水泥、混凝土、砂石料等,土壤条件差,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开挖后,每一个边坡地质状况不同,同一边坡上往往砂岩、泥岩、石灰岩等交错排列,交替出现,有的坚硬,有的易风化.对于贵州地区,近几年冬天路面也长结冰,需要在路面撒盐除冰,往往造成边坡土壤中盐分过高,从而抑制植物生长,甚至引起植物死亡.边坡的坡度大,土壤渗透性差等原因,边坡土壤对降水截留较小,这一方面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光、水的再分配,另一方面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坡面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不利于植物生长,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而高速公路修建后,对地表进行破坏,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短时间内很难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及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受pH、时间、Cr(Ⅵ)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pH是影响其吸附性能的重要因子.溶液中Cr(VI)的去除率随溶液pH值降低而升高,在pH值为2.0时达到最大98.87%.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较好,20℃、25℃、30℃和35℃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96、6.62、7.49和8.59mg/g.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机理主要是吸热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确定急、慢性吗啡中毒大鼠死后肝、脑组织内吗啡再分布的存在。方法 建立急、慢性吗啡中毒大鼠模型 ,采用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分析 (SPE GC)法进行研究。结果 急性中毒组大鼠死后 96h内 ,脑组织吗啡含量相对稳定 ,肝组织内吗啡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增加 ;慢性成瘾组大鼠死后脑组织吗啡含量在 48h内相对稳定 ,48h后逐渐升高 ,肝组织吗啡含量随死亡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 ,与急性中毒组相同时间相比增长幅度显著差异。结论 急、慢性吗啡中毒大鼠死后肝、脑组织内吗啡进行再分布 ,且生前进入体内的吗啡量影响死后肝、脑组织内吗啡的再分布。  相似文献   

18.
培育试验研究了40%WHC和80%WHC两种水分模式对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变化以及N2 O产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WHC低水分含量条件下,硝化反应占主导地位,通过硝化反应所产生的N2 O含量相对较少,微生物呼吸作用较强;在80%WHC高水分含量条件下,土壤同时发生了强烈的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通过反硝化作用产生大量的N2 O,发生了强烈的完全反硝化反应,微生物呼吸作用强于低水分含量条件.这些发现对于评价水分模式对黑土N2 O产排的影响,土壤肥力和全球环境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效率,对高效产纤维素酶曲霉W-10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其发酵所得的粗酶液对预处理后的水稻秸秆粉进行酶解,并用酿酒酵母通过同步糖化发酵(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SSF)工艺生物转化纤维素乙醇. 首先通过定时取样测定还原糖量,研究不同底物浓度、不同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纤维二糖酶的协同作用等因素对酶解过程的影响. 然后利用所得优化后的酶解条件进行同步糖化实验,研究不同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值等影响因素对同步糖化发酵乙醇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底物浓度为80 g/L、表面活性剂吐温-80添加浓度为5 g/L、酶解体系外纤维二糖酶补加量为166.67 nkat/g时,粗酶液的酶解率最高;在35 ℃的培养温度、初始pH值为5的条件下发酵4 d时,发酵液中乙醇含量最高,乙醇得率可达0.43 g/g(底物干重). 优化高效产纤维素酶曲霉W-10酶解水稻秸秆的反应条件,可促进纤维素乙醇生物转化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生物乙醇的商业化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确评估生态保护工程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是判断生态工程布局是否合理和管理对策是否得当的重要依据.以生态保护政策实施和转变为依据,将祁连山生态工程划分为生态工程前、保护初期、保护中期、持续保护期、环保督查后5个阶段.基于遥感技术,利用1 km分辨率的SPOT-VGT-NDVI数据,利用均值法、Hurst指数法分析了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