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疲劳试验中断裂的转向架弹簧,从材料质量、断口、表面划痕及其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及热处理质量符合标准要求,SEM断面分析亦未发现夹杂物等材料缺陷;断口及表面观察发现疲劳裂纹从应力最大的簧圈内表面的划痕形成;划痕与簧丝轴向垂直,其引起的应力集中使等效对称循环切应力增大12.7%,疲劳寿命降低74%,是早期疲劳断裂的原因;划痕是生产中不当操作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插销试验、三支点弯曲试验和电解充氢裂纹试验法对1Cr-1/2Mo钢堆焊奥309、奥347不锈钢焊条焊接接头熔合区的韧性及氢致剥离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回火参数不同,其韧性不同.640℃,5h回火熔合区韧性最好.熔合区中的固溶氢含量,导致韧性下降.熔合区的剥离裂纹与焊后热处理制度有关.熔合区含氢量相同时,在焊后不进行热处理和热处理参数较小时不产生剥离裂纹;热处理参数增大,剥离裂纹率逐渐上升,在750℃时达到最大值,回火温度超过850℃时,无剥离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机车车轮发生踏面剥离故障的原因,分别对SS3B机型的SS3B31024047车轮和DF8B机型的DF8B32774060、DF8B31644017车轮产生踏面剥离的整体碾钢轮取样,按TJZL-01-98规定的理化检验项目进行取样和常规检验,并对剥离区域的宏观形貌、金相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扫描分析.检验结果表明: DF8B32774060车轮踏面表面金属主要在接触应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属于接触疲劳剥离; DF8B31644017和SS3B31024047车轮由于剥离区存在塑性变形层,属于热疲劳剥离;对接触疲劳剥离,应改善车轮钢的成分、改进车轮热处理和踏面加工工艺,对热疲劳剥离,应改变制动方式和优化牵引运行.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采用预先渗碳,再进行碳氮共渗的组合式化学热处理工艺(简称"组合渗碳-碳氮共渗")对重荷载、中等冲击、中高速场合下工作的零件处理后的渗层组织、浓度梯度、疲劳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工艺具有处理温度低、渗速快、渗碳层和碳氮共渗层厚度可按比例调整等优点,同时能有效抑制单一渗碳和单一碳氮共渗中易产生的组织缺陷,渗层浓度梯度和硬度梯度平缓,渗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较高、表面残余应力高,综合机械性能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20~#20Cr、20CrMnTi、20MnVB钢所采用的低温渗碳工艺试验的最佳渗碳温度为860~900°。与高温渗碳相比,低温渗碳能使钢的组织更为细小,能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精度,还能节约能源和延长工夹具和设备的使用寿命。该工艺现已在东风汽车公司的生产中正式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汽车后桥齿轮在渗碳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缺陷种类 ,并分析缺陷产生原因 ,给出预防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渗碳后的热处理规范(包括亚温淬火)对渗碳钢18Cr2Ni4WA 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表明与渗碳后一次常规淬火法相比,渗碳后采用亚温淬火时,心部由于获得了含有韧性相的细化的(α+γ)两相复合组织,使强韧性得以提高;表层由于加热温度较低,一方面碳化物溶解得少,另一方面奥氏体晶粒细,因此淬火后所得马氏体脆性小,残余奥氏体量少,从而工件变形亦小。  相似文献   

8.
根据闪光焊接工艺特点和接头的断裂规律,研究了M30Mn2船用锚链钢闪光焊接头的组织脆化问题.采用断口金相技术分析了冲击试样断裂方式与焊接组织之间的关系;冲击值下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在分析闪光焊对接头组织脆化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脆化的工艺方法和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光镜(OLM)、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一段已服役约210000h 的电厂再热蒸汽管道焊接接头蠕变空洞的分布形态;分析了两种恢复热处理工艺(亚临界温度热处理和正回火热处理)对蠕变空洞形态及其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恢复热处理工艺都能减少蠕变空洞的数量,改善蠕变空洞的形态及其分布,使蠕变空洞由原来不规则的形状变成球形,使原来主要分布在晶界处的蠕变空洞部分“迁移”到晶内,从而改善了晶界处的应力状态,提高了蠕变抗力.比较两种恢复热处理工艺对减少蠕变空洞的数量,以及对改善螭变空洞的形态及其分布的作用后发现,正回火工艺优于亚临界温度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金属部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以盘形工件淬火热处理为例,采用实时测温技术准确监控淬火热处理过程中工件的加热和冷却的温度-时间历程,并结合随炉试样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科学制定出热处理工艺规范,控制热处理工艺过程,稳定热处理质量,使工件性能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路基加宽后的质量进行了分析.包括不良地基、填土材料、不当的结合部处置手段、不当的压实工艺、特殊季节不当施工、水和交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稀土渗剂的成分,渗碳温度和时间对渗碳层深度的影响,测定了渗层的显微组织、渗层碳浓度梯度分布及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上元素在渗碳过程中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常规渗碳工艺相比,可提高渗速25%,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真空渗碳方法,以20CrMnTi 钢为对比对象,研究了27SiMnMoV 钢的渗碳工艺性能.结果表明:27SiMnMoV 钢与20CrMnTi 钢相比,渗碳层中碳化物细小;碳浓度梯度小;硬度分布平缓;力学性能指标α_k、σ_(bb)、f 均要高些.故27SiMnMov 钢的渗碳工艺性能优于20CrMnTi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微观组织分析、硬度试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和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S355J2W钢焊接接头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焊后热处理,接头组织中的贝氏体、珠光体及焊缝面层侧板条铁素体间的M-A组元分解,550℃×3 h的焊后热处理组织分解较为完全;焊接接头各部位的硬度均有所下降,较长保温时间硬度值降低更为明显;焊接接头各部位冲击功均明显提高,550℃×0.5 h的焊后热处理对冲击韧性的改善更为明显.焊态和焊后热处理态,拉伸试验样本均断裂在邻近热影响区的母材处,弯曲试验样本焊缝均呈现了良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0SiMnTi钢经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分析随亚温淬火温度的变化.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热处理可以使材料得到良好的强塑性配合.其抗拉强度达到950MPa,屈服强度达到920MPa,伸长率为20%,断面收缩率为53.4%.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某铁路车辆故障钩舌进行断口分析、钩舌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检测、补焊处金相组织检测、断面金相组织检测、钩舌基体组织检测以及钩舌基体硬度检测,结果表明:钩舌原始组织中非金属夹杂物晶粒粗大,热处理不良,补焊后存在微裂纹,抗裂纹能力较差是导致钩舌发生断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质量不高易出现的问题 网裂 网裂又叫龟裂,主要是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路面材料配合不当或未拌和均匀等使沥青与石料粘结性差;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致使水分渗入下层,使基层表面被泡软,在汽车荷载反复作用下,粉浆通过面层裂缝及空隙被压到表面产生唧浆,基层表面被逐步淘空,产生网裂.另外,沥青老化和汽车严重超载,使基层产生疲劳破坏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用称重法测定了固体渗碳剂的渗碳能力,用水洗法、化学分析法测出了固体渗碳剂中Na2CO3的含量的变化.据此讨论了固体渗碳剂的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粉末冶金法,使用TiO2和1B2O3粉末,研究了在Al-TiO2,Al-B2O3和Al-TiO2-B2O3系统中分别形成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硼铝金属间化合物以及TiB2的原位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TiAl3、AlB2和TiB2分别在加热到650℃,750℃和750℃开始形成.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除了这三个应该出现的平衡相之外,没有探测到其它亚稳相.对不同加热温度下的显微组织观察分析发现,这些增强物在高温反应过程中量的增加都强烈依赖于相的长大,而非相的形核.在Al-TiO2系统中,TiAl3的形成在铝的熔点下开始,显微组织中存在二种形态的TiAl3相;一种是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其边缘在TiO2的进一步还原过程中被部分地消耗;另一种是在冷却过程中由于α-Al析出过量Ti而形成的.在Al-B2O3系统中,AlB2在750℃到850℃之间形成,其形态与AlB2相同,但宽度较小.在Al-TiO2-B2O3系统中,TiB2在750℃开始形成,细小的TiB2颗粒分布在原始铝颗粒的界面处与α-Al2O3混合在一起,而粗大的TiB2颗粒则分布在α-Al的晶界上.  相似文献   

20.
对具有不同原始组织的三个炉号的LZ50车轴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热处理,用金相方法分析了晶粒度的变化规律,比较了钢中微量元素Al、Ti含量与晶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混晶组织的LZ50车轴钢加热到Ac1~Ac3之间时晶粒细化,但超过Ac3温度后即出现混晶,且不同钢中混晶倾向与原始状态的相同;钢中微量元素Al、Ti含量越高,混晶倾向越严重;高温固溶、低温析出预备热处理可以改变晶粒长大倾向,消除混晶组织.在此基础上对LZ50车轴钢的混晶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