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新建线路运营设备的验收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加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运营设备验收工作,提供便捷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现有管理办法和验收流程,设计并开发了新线运营设备验收管理信息系统,在北京地铁投入使用,进一步规范了北京地铁新线运营设备验收工作管理。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对既有线网运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及既有线网的实际运营条件,分析新线客流预测、新线与既有线网的衔接关系及线网客流分布特征;从运力运量、设备设施能力匹配的角度,研究新线开通后对既有线网运营的影响。以2011年底新开通的北京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东段为实例,利用仿真的手段,研究该线开通可能对北京轨道交通既有线网运营带来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搜集分析纽约、伦敦和哥本哈根 3 个城市轨道交通全天候运营案例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开行全天候运营服务线路的路网规模、线路条件、服务范围、服务时间及服务间隔。在进行全天候运营乘客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深圳市轨道交通全天候运营模式为例,对城市轨道交通全天候运营模式的规划要点和初步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概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对改善现代城市交通、优化城市总体布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所发挥的作用,已是不用置疑的客观现实.我国大、中城市政府部门对此都已有所认识和深刻体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已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轨道交通项目一个接着一个落成,新兴项目又接踵而来,已形成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发展势态.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总结了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模式,介绍了其特点。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实例研究:该段若独立运营,初期可采用公私合营的形式,近远期可逐渐民营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国外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提出我国城轨交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管理与机制策略两大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州地铁运营设备管理多年的经验,提出对运营设备要注重综合管理,从设备的前期规划管理、维修模式、管理组织形式、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备件管理、节能与环保、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简要论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的特点,以提高设备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客观评价客流交通状态对于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定义城轨运营客流交通状态的基础上,以乘客流的均衡程度和顺畅程度为准则,构建了客流交通状态的三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某城市地铁1号线运营实际客流数据,计算各评价指标,并用层次分析法对客流交通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验证了城轨运营客流交通状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不均、换乘时间长、车站压力大、资源共享率低等运输组织管理问题,提出基于CBTC信号互联互通的网络化运营模式。通过编制CBTC互联互通系统系列标准、搭建支持多厂家互联互通的通信架构和系统测试验证平台等实现装载不同信号厂商设备的列车在不同线路共线和跨线运行,全面总结互联互通开行方案、列车运行图编制、行车调度、车辆管理、客运组织等运营管理方法,通过在重庆市轨道交通4号线-环线-5号线的互联互通运营实施,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运营,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提供经验,同时对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并对权重的确定方法进行分析,以便达到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综合评价体系旨在客观、准确地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和不足,并为以后的建设及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改进方向,在保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的服务水平,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运营现状,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运营模式的类型及各运营模式的特点,提出比选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运营模式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与指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为实例和背景,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运营模式方案比选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比、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3家成熟地铁公司的运营安全管理模式、3种高职院校理论教材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细则,找出存在的问题,如:思考角度不同,模块划分不全面、安全管理与规划、设计、建设衔接不足,以及乘客未参与安全管理等,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相应办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提出新的思考,包括运营前介入、运营中管理、运营应急等三个方面,即从规划、设计、建设阶段介入,通过机制与专项进行具体的管理和控制,形成良好的应急处置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系统的特点,分析了无人驾驶系统在设计、应用中需重点关注的关键问题。无人驾驶系统全面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自动化、集成化水平,是未来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地铁21号线、14号线、知识城支线等3条相互联系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在采用同一CBTC信号系统基础下,多线路列车跨线运营的可行性。重点讨论了列车跨线运营的CBTC子系统详细技术方案,并论述了不同运营场景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指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信号系统产生风险的原因。阐明了运营阶段对信号系统进行安全评价的必要性及其意义。重点分析并研究了常用的运营线信号系统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参考国际上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的准备经验,结合国内试运营条件的评审现状,论述试运营准备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试运营条件评审,重点探讨运营单位参与工程建设和试运行这两项工作,并对国内今后轨道交通试运营准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过轨开行方案编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过轨运营开行方案编制算法,采用固定停站方案和编组方案,研究最优的列车交路和开行频率。首先提出了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和乘客出行成本最小的优化目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开行方案编制算法。以OD(起讫点)客流数据为基础,每代染色体目标函数值计算以开行方案生成、服务网络构建、有效路径搜索和客流分配为基本步骤,最后选择最优染色体为优化结果。为证明算法的有效性,开发相应的计算软件,以一"田"字形中型路网为算例,优化后的开行方案目标值比简单的单线独立开行方式降低了12.7%。  相似文献   

18.
分析国内外市域快轨交通线网形态、衔接模式、运行模式等。结合合肥经济圈市域线规划,以合六市域线为代表对市域快轨交通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衔接进行研究,从线网形态选择、衔接车站设置、客流适应性、运行速度适应性、行车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市域快线接入城市轨道线网外围的线网形态,小庙站换乘加贯通运行、长宁大道站换乘的多点衔接模式,以及开行本线列车和跨线快车相结合的运行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主要特征,对国内外主要城市环线的独立环线、勺型环线、共线环线、组合环线等运营形式进行介绍,拓展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主要功能和对运营模式选择的启示。基于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环线的规划和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其工程概况、功能定位、线路特点及客流特征,介绍广州环线的配线设置方案,以单岛四线方案为主,辅以一岛一侧三线方案,并于车辆段对角位置设置单岛四线多列位停车线。着重研究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环线的运营模式,对内外环均衡发车方案、内外环均衡发车加大小交路方案、内外环不均衡发车方案进行综合对比,推荐采用内外环不均衡发车方案,并以均衡发车方案作为系统规模控制、均衡发车加大小交路方案作为突发客流应急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服务于城市中心城区及其周边组团的交通系统,其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可根据城市的发展与客流的变化,按需选择初期贯通运营、适时拆分运营的模式。国家出台的多项文件也提出促进各种轨道交通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互联互通的要求。本文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采用贯通运营方式在运营组织、土建工程、机电设备系统等方面带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既有案例对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须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总结,供国内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参考。研究结论:(1)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互联互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轨道交通未来发展的趋势,两者进行互联互通会在许多方面产生影响,要对主要建设方案进行深入比选分析后进行确定;(2)采用贯通运营方案在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要在运营组织方案、工程改造、机电设备系统等方面重点进行考虑;(3)国内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应在设计阶段充分研究贯通运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市域快轨与城市轨道贯通运营项目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