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轨道交通是城市群、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系统梳理了我国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总结了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外研究实践及国家层面政策要求,明确了多层次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内涵及目标,提出了建立"网络整合、枢纽衔接、运营一体、站城融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群、都市圈铁路及轨道交通发展在多层次、一体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基础方面的差异性分析,包括发展路径差异、空间格局差异、客流需求差异和管理模式差异,从功能融合、枢纽融合、站城融合和运管融合等4个方面提出对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工作的理解.最后给出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的路径,通过分区分级构建网络体系、灵活运营提升服务品质、一票通城实现一站出行等措施,实现区域网络化、都市一体化、一票同城化.  相似文献   

3.
从都市圈之间以及都市圈内部2个层面,分析了城市群交通需求特征、交通网络结构特点和交通发展模式.以苏南城市群为案例,分析了苏南城市群交通存在的问题和交通发展对策.结果表明:都市圈核心城市之间表现为高度集聚的区域运输走廊,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形成“点—轴”总体结构布局;都市圈内部表现为围绕核心城市的放射状运输走廊,具有明显的圈层特征,内圈层轨道交通处于主导地位,中圈层适度发展BRT和都市圈轨道,外圈层以小汽车出行模式为主;苏南城市群是国内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之一,应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理顺干线公路功能,引导区域城镇形成紧凑型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都市圈逐渐成为我国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而轨道交通作为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的骨干,对于都市圈空间形态的塑造、产业和人口格局的优化、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设发展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因此,本文基于不同空间圈层多层次差异性出行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分析目前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的短板,并相应提出发展对策,为提高都市圈综合交通整体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上海、重庆、宁波、常熟四座城市为实证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与比较分析这些区域的总体概况、发展历程、核心企业、产业结构和发展规划,并从培育核心企业集团、提升关键配套能力、做强装备制造产业、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化全球资源配置、完善汽车服务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等八个角度提出区域汽车产业优化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已成为最具竞争优势的区域发展模式和空间组合形式。以《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为基础,针对兰州都市圈内的综合交通布局规划,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兰州都市圈发展现状及竞争潜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兰州都市圈综合交通布局优化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该文提出了一种多域融合安全的概念及基本框架,论述了多个安全领域的发展状况及其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人的安全为核心,研究了被动安全技术、新能源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及其相关的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等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安全技术领域之间的融合关系,特别是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两条融合路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将汽...  相似文献   

8.
分析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大城市在城市交通发展新形势下,常规公交在客流、线路、车辆、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深入探究在轨道网和共享单车持续发展过程中常规公交面临的困境,提出在交通新常态下常规公交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构造常规公交-轨道交通-慢行交通三网融合、互为补充、共同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从而实现地面公交服务效率和品质的全面提升使其最终实现成功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路网与对外高速公路网的良好衔接是顺利进出城区的基础,研究对象为二网的融合评价问题。首先,从设施、服务性能及衔接点运行质量三个层面构建了二网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序关系-云模型构建了二网融合的评价方法,确定了融合评价流程;最后,结合长沙市骨架道路网和对外高速公路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王维凤 《上海公路》2009,(4):9-10,17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上海公路的发展始终是机遇与挑战并存。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更对公路的发展运行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围绕上海公路的建设和运行如何更好地服务世博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多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集聚了多层次轨道交通资源,为发挥各种轨道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实现各种轨道交通功能互补、互联互通、便捷换乘、资源共享,因而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快轨和城市轨道这4个网络的融合路径进行探讨。最后,以大西安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国内大、中、小城市公交优先的发展经历,指出人们对公共交通方式和公交优先发展问题认识上的误区。分析了目前公共交通和公交优先实施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类型城市、同类城市不同时期及不同公交服务适用不同对象等方面对公交优先进行了综合考量,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小城市公交线网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路线优选的公交线网优化方法.根据中小城市公交的实际情况,以线网单位效益最大为目标,并选择约束条件建立了中小城市公交线网优化模型.在进行线网优化时,将优化过程分解为公交站点合并、公交起讫站点的选择与配对、候选公交线路集的生成、线路优选几个步骤,降低了模型求解的难度.并针对各个步骤分别利用匈牙利算法、Yen算法和穷举法设计了相应的计算程序,使优化方法具备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独特的山谷型带状地理环境形成了天然的城市交通瓶颈,限制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布局.针对此问题,首先分析了兰州市交通对内对外链接能力不足、都市圈交通系统发展滞后、城区枢纽与功能区耦合不足等现状;其次,在对兰州市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全面把握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兰州市交通发展战略措施体系;最后,提出了强化兰州多向通达的枢纽优势、推进兰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推进快速化和网络化及建设"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保证兰州市城市交通的发展在未来能继续带动城市经济的腾飞,同时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中心城区功能过度集中,城市通勤圈已基本覆盖近郊新城和部分远郊地区甚至跨省级区域,城市摊大饼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心城区与周边新城之间缺乏相连结的市域快线及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同质化发展模式严重阻碍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以市郊铁路怀柔密云线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客流量持续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开行车次与需求不匹配、线路两端未深入通勤圈内部、与其他方式相比无速度优势等,难以满足通勤需求,亟需通过政策引导和功能改造提升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建议北京市郊铁路未来应尽快突破两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与城市布局相协调的放射状市郊铁路线网,服务通勤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各大城市向着国际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交通问题的解决,都期待着轨道交通能在大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在城市的一定地块内,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综合体功能相结合,通过一体化设计让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空间成为城市对外衍生、对内运作的核心区块,整合交通、商业、办公、居住等多种城市空间,让各功能空间无缝对接,相互融合;做到交通顺畅、物业繁荣、城市空间有序发展.本文以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城市综合体为例,从研究内容、影响因素和方法策略3方面对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一体化设计进行探讨,希望找到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公交线网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结合一般城市的特性,提出以社会总出行时间最小、公交车辆运营费用最小、公交线网日均满载率最大、公交线网覆盖率最高和乘客直达率最高为公交线网规划目标的多目标函数,并利用蚁群算法结合计算机程序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数例计算及分析得出规划公交网络.  相似文献   

18.
首先,回顾与反思了我国近三十年城镇建设中出现的大拆大建、千城一面、地域特色消失等问题,并从意识层面和技术层面进行了剖析;其次,从国家层面,根据中央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阐述了新发展理念下城市的发展方式;最后,就如何将城市道路设计成为城市街道、如何把城市道路打造成为人性化的公共空间,以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小城市面临着城市化区域快速扩张、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道路拥堵情况日益严重等问题,亟需预先规划快速路网.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对交通现状和规划进行了解析.从快速路网的布局、功能和规模等方面对国内外城市快速路网规划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系统性地介绍了启东市快速路网规划的规模与目标,对快速路网规划布局的两个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综合考虑快速路网对城市主功能区的对外辐射集聚效应、对城市核心区的服务功能以及工程的可实施性,选择确定了快速路网的布局方案,并对具体的路网结构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构筑网络型公路交通系统,加速长三角都市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都市圈发展中交通系统的作用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城市和产业的发展,早期得益优越的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的交通区位条件。上世纪初叶沪宁、沪杭铁路的兴建形成了上海与两翼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的雏形;1990年代开始的高速公路建设,使城市间的交通联系产生了“质”的飞跃,以经济高集聚度和高速增长、高密度交通流联系为主要特征的都市圈步入快速发展期。交通系统等基础设施对都市圈城市间的联系、经济交往和带动起到显著的作用,表现为沿快速交通走廊的城市间时空距离的缩短、交通量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