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轨道交通是城市群、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系统梳理了我国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总结了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外研究实践及国家层面政策要求,明确了多层次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内涵及目标,提出了建立"网络整合、枢纽衔接、运营一体、站城融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多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集聚了多层次轨道交通资源,为发挥各种轨道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实现各种轨道交通功能互补、互联互通、便捷换乘、资源共享,因而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快轨和城市轨道这4个网络的融合路径进行探讨。最后,以大西安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
分析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大城市在城市交通发展新形势下,常规公交在客流、线路、车辆、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深入探究在轨道网和共享单车持续发展过程中常规公交面临的困境,提出在交通新常态下常规公交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构造常规公交-轨道交通-慢行交通三网融合、互为补充、共同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从而实现地面公交服务效率和品质的全面提升使其最终实现成功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的快速扩张给常规地面公交发展带来一定挑战,探究轨道交通对地面公交的影响作用机理,寻求两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区域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受新开地铁影响,学院路一带公交线路运营状况,其次运用交通四阶段法预测新开地铁对地面公交客流量的影响,分具体线路剖析其影响程度,最后提出实现公交线网优化思路、策略和实施路径,为其他城市公交线网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各大城市向着国际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交通问题的解决,都期待着轨道交通能在大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在城市的一定地块内,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综合体功能相结合,通过一体化设计让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空间成为城市对外衍生、对内运作的核心区块,整合交通、商业、办公、居住等多种城市空间,让各功能空间无缝对接,相互融合;做到交通顺畅、物业繁荣、城市空间有序发展.本文以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城市综合体为例,从研究内容、影响因素和方法策略3方面对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一体化设计进行探讨,希望找到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都市圈逐渐成为我国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而轨道交通作为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的骨干,对于都市圈空间形态的塑造、产业和人口格局的优化、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设发展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因此,本文基于不同空间圈层多层次差异性出行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分析目前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的短板,并相应提出发展对策,为提高都市圈综合交通整体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点、线、面三个不同层次的一体化来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最优的网络布设,并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支付系统、营运组织、行业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深圳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一体化的保障措施,并提出了常规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1,66(9):254-259
在解析上海市现状干线公路网与城市发展融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网融合发展普遍存在的差异,结合城镇一体化发展需求,对路网规划、道路分级、设计方法、建设管理、养护管理等5个领域进行融合方法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与建议,对推动上海市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发展与交通一体化,为类似城市两网融合系统规划、道路设计及管养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轨道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在轨道站台设计、线网规划、运营管理等领域应用广泛.为解决传统换乘路径分配方法在考虑乘客出行自主性方面及在应对供需动态演化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变网络载体的轨道交通出行路径动态选择模型,可用于真实模拟不同时段的客运强度与设施服务对路径选择的影响.并结合全网乘客进出站信息、轨道运行时刻表、人工调查、静态线网结构等数据,分析个体出行与网络整体满载情况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将基于站点的轨道网络简化为基于换乘区间的拓扑结构,并结合客流指标获取算法,进行武汉市轨道乘客出行特征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强调网络环境的时效差异,能够更加精细、完备地模拟出行偏好,模型具有普适性,并具有与轨道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相结合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洪小春 《隧道建设》2022,42(12):2036-2047
为探究城市空间集约和土地高效利用背景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低碳效应,梳理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在构成要素、开发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一体化策划、规划、设计、建造和运维等发展阶段对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与意义; 构建基于“双碳”目标的包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发展、一体化的低碳效应、城市中心区发展和城市中心区开发5项准则层指标在内的22项指标的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评价方法体系。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2005年、2010年、2014年和2019年4个典〖JP2〗型阶段为例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为2.349、3.105、3.588和4.222,对应的一体化发展水平分别为较差、中、良和良。对照南京新街口中心区渐进式一体化发展历程可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对促进区域“双碳”目标实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明确了四网融合范围和融合服务对象2个基本问题;并且对融合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研究,以服务对象和需求为导向开展工作,提出了都市圈内轨道交通发展公平性、连续性、集约性的三大融合目标作为融合技术方案的基本出发点;最后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对核心城市成都及其周边小城市资阳在四网融合的不同思考进行了论述,提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应有整体性的融合视角,理解不同区域定位所面临的差异化融合策略,合理利用既有资源提高融合效率和性价比;都市圈的中小城市首先要主动思考、主动融合,并构建融入都市圈并符合自身发展目标的公共交通骨干体系.本文能为轨道上的都市圈理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长江经济带"与"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长江生态旅游岛,扬中市对城市公交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扬中市公交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岛城公交发展经验,从公交体系、场地保障、路权优先、内外融合以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出扬中市公共交通发展措施与策略,同时也可为其他岛屿型城市公交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一轮的高铁车站规划设计逐步引入了站城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更加重视“站”与“城”的空间联系、交通联系,这给高铁站房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归纳梳理了铁路车站4.0时代高铁车站的特点,分析了在站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下,高铁车站各种客流的交通特征、发展趋势,以及规划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应用城市轨道交通有效路径快速、准确地搜索轨道交通网络线路中断下的有效路径,疏散滞留乘客,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模型,结合轨道网络线路中断的特点,以故障点约束、最大换乘次数、广义费用等约束条件定义有效路径,对深度优先算法进行了改进,建立起网络线路中断下的有效路径搜索模型。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通过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了线路中断下的有效路径搜索。实例验证表明:当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站发生线路中断时,以上海西站和浦东国际机场为OD点的区段中可搜索到符合约束条件的5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东京、新加坡、香港、深圳、广州等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经验的基础上,评价分析重庆主城区轨道交通车站交通衔接现状,指出重庆市主城区目前轨道交通车站一体化交通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类型轨道交通车站交通一体化衔接导则和规划指引。  相似文献   

16.
杨圆  王春松 《隧道建设》2017,37(Z1):189-193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工程光谷四路站—光谷五路站区间为"S"型连续曲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 m,采用盾构法施工。通过对主动铰接盾构机掘进控制的难点分析,从土压力、千斤顶推力、千斤顶行程差、水平铰接角度和前盾水平趋向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控制措施,使成型隧道轴线、管片错台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成功解决了连续小半径曲线隧道盾构施工轴线难以控制、管片容易错台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闽江口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方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闽江口城镇群内各城镇之间旅客的快速出行,促进区域跨越式发展,提出了修建城际轨道交通网来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修建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目标,采用"点、线、面"分析法分析闽江口城镇群轨道交通网络的初步方案,并根据区域内既有、在建和规划铁路情况,提出城际网的建设方案及城际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11号线是上海市轨道网络中构成线网主要骨架的4条市域线之一。北段二期工程线路规划起点为长宁区华山路站终点位于浦东新区罗山路站。GPS定位技术一经应用于测量工程,就以其灵活性,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的显著优势使其成为控制测量中的主要技术。该文通过对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GPS控制网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GPS控制网运用于轨道交通项目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措施。较为详细地介绍了GPS控制网的设计方案、具体布测实施和GPS控制网成果的精度分析及检验。  相似文献   

19.
梁创佳 《隧道建设》2014,34(3):259-263
苏州市在轨道交通前2期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为了在未来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中扬长避短,使轨道交通建设与交通需求、城市发展更好地配合,有必要对轨道交通前2期工程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回顾苏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苏州市轨道交通在管理体制、公交一体化、线网资源共享、征地拆迁、质量控制和工程安全等方面的可贵经验;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和沿线用地配套等有待完善的方面,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完善用地控制体系和设计技术体系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接驳方法的研究背景,即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都把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多种交通方式互相协调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作为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对轨道交通主要接驳交通方式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接驳的理念、目标和策略,并以西安轨道交通6号线丈八一路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交通接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