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大直径(15 m)泥水平衡盾构机近距离下穿运营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在国内尚无先例,施工难度大、风险系数高。为保证盾构机穿越过程中轨道交通区间隧道沉降量满足要求,保障运营安全,通过对多种穿越方案综合比选确定采取"列车限速运行,盾构机连续穿越"的策略,采取信息化施工,并实时动态调整推进及注浆参数,确保将盾构机的穿越施工对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影响降到最低。工程实践结果,实现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最大变形量控制在12.5 mm,从而确保了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2.
李伟 《工程科技》2009,(2):47-5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被利用,城市地铁埋深将越来越深,尤其是中间风井。这无疑增加了盾构机进洞的风险,在上海地区第⑦层为第一层承压水含水层,若盾构机在此地层中进洞将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何控制在软土地质承压水含水地层中安全进洞,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综合施工能力。本文以轨道交通9号线源深路风井盾构进洞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龙柏新村站—龙溪路站区间隧道中间井抽降第三砂层(⑨层)承压水的试验过程,分析了试验结果,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施工实践表明:少量、短时间、控制性抽降⑨层承压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盾构机在下穿运营机场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控制穿越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减小施工对机场设施结构安全的影响。结合郑州某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盾构机穿越机场捷运通道工程,介绍和分析了盾构机穿越捷运通道时诱发地层损失和扰动土固结等风险的成因,在施工前期准备、盾构机参数设定、同步注浆、管片拼装和土体改良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密集化程度越来越大,运营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与城市其他工程的交叉不可避免。在软土地区,区间上方大面积土体卸载会导致隧道结构上抬,土体开挖前需对盾构区间隧道采取保护措施,同时需优化施工工序,将土体卸载对区间隧道的附加影响降至最低。以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浦东段某区间隧道上方河道开挖为工程背景,分析研究了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保护措施,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确保轨道交通区间隧道附加位移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通过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溧阳路站南端头井深基坑开挖承压水处理的工程实例,研究分析了水平隔断承压水的作用与优势。通过分析比较,采用了在基坑底部进行水平封堵承压水的技术方案,有效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了轨道交通4号线区间的运行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轨道交通新一轮工程建设中,区间隧道直径由原来的6.2 m调整为6.6 m,为此,原有的盾构机需要进行扩径改造。结合盾构机小幅扩径改造设计,详细介绍了盾构机改造的总体方案,并分析了关键技术和改造价值,为后续盾构机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种随机数学方法预测隧道涌突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涌突水灾害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灾害,准确预测涌水量的大小对于保证隧道施工、降低隧道施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例研究,分别利用理论计算法和层次分析一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与实际发生的涌水量对比,理论计算法操作简单,但预测不够准确.随机数学方法考虑影响隧道涌突水多方面因素,并用权重来控制各因素对隧道涌突水的影响程度,预测结果和实际发生的涌突水能较好地吻合.由此证明了层次分析一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紧邻既有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开挖过程中土体卸载引起既有车站变形的风险。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12标民生路站—昌邑路站区间下穿运营中的轨道交通6号线民生路站,介绍了工程紧紧围绕承压水治理、基坑开挖、监测三个方面开展的工作,分析了超深基坑承压水控制、超小型基坑开挖施工技术以及紧邻既有运营地下车站开挖基坑沉降保护控制措施。该工程做法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R410标风井基坑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虹梅路站~桂林路站区间隧道中间风井基坑开挖施工顺利进行,须降低承压含水层水头。介绍、分析降水施工过程中不断调整的降水方案,通过精心施工,控制了基坑围护体的水平位移、基坑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和地下管线的下沉。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质以及地下暗河情况下的山区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引发涌突水灾害,给施工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这类隧道工程中的涌突水灾害进行及时预警显得尤为必要。文章提出了基于多元分析法的隧道涌突水灾害预警系统,并结合工程实例完成相关的试验论证工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铁隧道采用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进行施工,一次推进完成上、下行区间隧道,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某标段工程为例,详细叙述了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于冻结法加固的土体中进行风井进出洞的施工技术和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保证了工程安全和工期要求。  相似文献   

13.
结合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溪秀路站—溪江路站区间隧道工程盾构下穿溪江河施工实例,论证土压平衡盾构机在软土地层中长距离下穿浅覆土河道施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地下水十分丰富,在上海地铁基坑施工中降水是基坑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也是保证基坑土方开挖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降潜水对基坑内土体进行固结,增加土体的抗剪能力,通过降承压水可以有效的控制基底隆起和突涌。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盾构机掘进与拼装同步技术试验成功,首台推拼同步盾构机即将下线。在传统的盾构机施工作业中,施工工序一般是推进、停止、拼装。盾构机每向前掘进一环,就需原地停下,完成一环管片拼装,再继续掘进。隧道掘进与管片拼装以串联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6.
依托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工程世纪大道站-杨高中路站区间盾构隧道,对盾构进出中间风井的连接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工程实践证明,在承压水地层中盾构隧道采用带有植筋基座的外包式工作井接头的连接方式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保护、隧道线形等是盾构机施工参数设定的控制性因素。结合南京轨道交通某大直径泥水盾构越江隧道分区施工控制的理念,总结了各区段的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施工控制技术;提出了考虑分区适应性的泥水管路技术参数计算方法;根据各区段的特点和特殊节点的技术要求,提出了泥水压力、同步注浆填充率、推进速度等关键盾构机掘进参数。分区施工控制技术可降低复杂环境下盾构机施工风险,对类似工程整体施工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周边需保护建(构)筑物密集,介绍了该工程主体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案及针对周边建(构)筑物所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两层中板逆作的“两明两暗”施工方法、首道采用混凝土支撑兼作临时路面体系横梁、地墙分小幅、南端头井增设封堵墙并提前进行出洞土体加固、在第四道支撑下增加旋喷抽条加固、加大地下墙的入土深度以减小降承压水施工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上综合处理措施通过施工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保证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及1号线区间隧道的正常运营,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盾构机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标志性产品,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隧道掘进超大型专用设备。随着我国基建大规模进行以及城镇化建设、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战略的实施。轨道交通、公路、水利建设等工程都将有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单位在隧道施工中首选更为安全高效的盾构机,这也让国内盾构机租赁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市场前景:盾构机租金市场达上千亿我国是全世界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2012年中国新一轮城市轨道建设规划密集出炉。国家发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庆建区间”区间隧道洞内的地层施工时,盾构机在极软流塑地层施工时,易发生盾构上浮、管片开裂等现象,施工风险高、难度大等目的,通过研究增大盾构机的自重或配重,可以有效地克服极软流塑地层的上浮能力,对于防止盾构上浮和管片开裂等现象具有很大的作用;适当地加大对盾构隧道施工数据的监控和反馈,有利于对隧道收敛变形进行控制。以此为相关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