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20,(2)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性质方面研究较为匮乏的现象,提出了一种交通事故时空分析下的交通波划分方法,用于从时空特性对交通事故进行微观分析.利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下的车辆时空图建立交通波分析模型,通过拥挤速度和交通事故风险函数获取交通事故的时间特性.分别对各个交通波和交通事故区域进行定义,通过图例展示交通事故的空间分解.通过交通波传播模型和速度及加速度的限制条件建立交通事故下的交通波空间模型,对处于交通波上的时空节点进行筛选以获取交通波方程.以广州市机场高速公路为例对部分事故段绘制车辆时空图,利用交通事故的时空特征对数据进行筛选确定了集结波,启动波,停止波和消散波的方程,集结波和消散波的波速及事故发生点坐标等信息.确定了拥堵区域和消散区域的位置,利用凸包算法计算其面积,同时将该方法利用在该路段其他次的交通事故区域中以得到该方法的普适性.该特性分析方法同样可以用于其他交通事件的微观分析以及特性建模中,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重大交通事故下信息发布的空间范围,采用交通波理论,考虑出、人口流量的影响,建立事故状态下交通波分析模型,得到交通事故的基本影响范围;基于提示信息对交通流的影响,以饱和状态为临界标准,确定了所需发布提示信息的范围;分析在实施人口限流和出口分流措施后交通波与事故波的运行性质,根据分流路径上等效的通行能力确定各个出口的最大分流量,得到分流信息的发布范围.研究结果显示:分流后事故影响范围减小了78%.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区域交通模型和次区域交通模型,以及两种对接方法。以美国南加州橙县和尔湾市交通分析模型为例探讨实现交通模型一致性的具体过程。首先通过构建3级交通分析小区系统,运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转换系数,以及遵循同区域交通模型相一致的公路网构建方式确保模型输入数据一致;同时,对次区域交通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适当后处理,使其与实际交通量吻合。结果表明,尔湾市交通分析模型与橙县交通分析模型之间的结果差异为.4.2%,可认为二者之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5.
针对BML模型在分析交通事故对路网交通运行状态影响方面的不足,考虑事故发生时车辆为回避阻塞点而改变行驶路径等行为,对BML模型中事故点前车辆的行驶规则进行改进,使之与实际车辆的驾驶行为更加接近. 在改进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就路网交通流密度一定时,事故点数量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数量一定时,路网交通流密度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前各格点车辆转移概率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车辆在事故点前各格点的转移概率分布函数不同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等四个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7.
目前大量国际和国内的枢纽机场都在制定机场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研究枢纽机场周边交通体系的形态对于支撑机场周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分析了机场周边交通系统发展动力及枢纽机场周边交通系统形态的特点,并以广州空港经济区为例介绍了机场周边交通系统规划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构建合理的通勤交通体系对特大城市郊区居住新城的开发至关重要.以广州市白云湖居住新城为例,首先将白云湖地区与香港新市镇进行对比,分析了近郊居住新城的交通特点及面临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白云湖居住新城的交通规划指标体系,并对客流需求进行预测.最后,提出白云湖地区交通规划策略及具体措施,包括以公交为导向优化调整用地布局,完善对... 相似文献
9.
铁路交通作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涉及人员众多、保障了我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和关系到国家的国防安全.而7·23甬温线特别重大交通铁路交通事故暴露了我国铁路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基础设施的设计存在缺陷、铁路交通参与人员的公共安全意识薄弱、应急处理能力不高以及网络舆情控制和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州域交通模型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其建设与应用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从而应对日益蔓延的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问题。首先,介绍美国州域交通模型概念及其框架结构,从模型开发、分类、应用等方面系统梳理典型模型的特点与不足。其次,以马里兰州为例介绍州域交通模型的具体应用。最后,为中国省域交通模型建模与应用提出建议,包括明确负责单位、建设专项经费、融合多部门来源交通信息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交通事故呈现频发的趋势,并时常伴随着重大恶性事故,因此,对事故的分析与研究十分迫切而有必要.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对该市2007~2010年的交通事故作了分析与研究,得到了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分布特征,将有助于减少并预防城市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2.
区域交通影响评价作为宏观的交通规划与微观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之间的一个纽带,一方面可以弥补交通规划在微观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填补长期以来所忽视的单个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对于大区域交通影响的叠加效用.以张江高科技产园中区为例,对区域交通影响评价的编制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逐步拓展,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由此凸显。现有的交通格局往往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亟待优化。本文结合长沙市城北交通格局优化的实例,在对发展背景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交通格局的构想,并分析了构建交通格局体系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丁玲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1)
交通事件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交通事件自动检测(AID)技术可分为"间接检测方法"和"直接检测方法"两大类.绝大多数的AID方法都属于前一种,其原理是根据交通流的变化来间接地判断交通事件的存在.实时交通流参数可用多种手段获得,最普通最常用的做法是通过设置在路上的交通检测器(环型检测器或超声波检测器)动态采集各路段的交通数据,由此推断可能发生的交通事件.交通检测器需要埋设在车道下面,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损坏,属于有损检测器.由于数据误差及交通情况的复杂性,这类系统事件的检测与鉴别时间较长,误报率高,而且不适合在交通量较低的情况下使用."直接检测方法"是指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来发现车辆行驶异常的一类方法.这类方法实际上是"看到"发生了交通事件而不是通过交通事件的影响来检测到它的存在.在潜在的意义上看,在检测速度方面远远胜于"间接检测方法",在交通量较低的情况下也能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另外,"间接检测方法"一般只能判断有没有事件,而不能对事件的类型进行鉴别,还需要人工对事件进行鉴别;而"直接检测方法"则既能检测事件,又能对事件的类型作出判断,这有利于减少事件的响应时间,减少事件延误.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城市群战略背景下,以区域规划、设施互联互通和现行政策体系为基础,甄别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探索治理语境下的发展对策,对于强化区域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省为例,聚焦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治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重点围绕跨区域交通一体化协同治理与数据公开共享机制驱动交通治理两大关键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城市群战略背景下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和应对策略。以制度建设为多元利益协调赋权,以数据治理为交通治理主体赋能,以点带面,推动超大城市综合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城市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 2010年广州市交通事故原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合 GIS技术及系统聚类法,本文从道路特征,基础设施情况,以及白天和工作日交通事故比例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影响城市交通违法事故的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州市未来发展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中心城区交通违法事故密集度最高,呈点状密集分布;交通违法事故的道路分布特征为干道多,支路少;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违法事故分布存在明显区别;从 9个交通违法事故高发区域归纳出 3大类区域,道路复杂、人多车多的商业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和高架桥附近区域,以及设施齐全、出行方便的市中心.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城市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 2010年广州市交通事故原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合 GIS技术及系统聚类法,本文从道路特征,基础设施情况,以及白天和工作日交通事故比例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影响城市交通违法事故的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州市未来发展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中心城区交通违法事故密集度最高,呈点状密集分布;交通违法事故的道路分布特征为干道多,支路少;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违法事故分布存在明显区别;从 9个交通违法事故高发区域归纳出 3大类区域,道路复杂、人多车多的商业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和高架桥附近区域,以及设施齐全、出行方便的市中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