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吉栋 《隧道建设》2010,30(6):656-659
为推动旧城改造与新城发展,解决目前地铁高投入低回报的公益性给建设方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问题。通过总结已运营的地铁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探讨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在TOD理念指导下的综合开发模式,并提出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块综合开发理念、综合开发类型,以其良好的收益来减少地铁建设的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2.
结合北京四惠交通枢纽的研究及设计工作,对交通枢纽的位置选址、功能定位、枢纽规模的匹配、设计特点、换乘模式等建设要求进行分析.对规范标准、规模功能的确定依据,枢纽的合理评价体系,枢纽的商业价值、环境影响等交通枢纽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阐述.对枢纽的建设前景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3.
谢文良 《交通科技》2015,(1):164-166
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规划设计的现状进行描述,并对目前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针对不同的枢纽形式以及其不同的分类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具体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停车场的建设可以实现枢纽客流的快速疏散,提高枢纽运行效率,降低管控压力。目前交通枢纽停车场的建设更注重停车场自身运营管理中智慧系统的建设,但对旅客停车出行链缺乏一体化融合,对周边交通缺乏一体化协同,并出现多主体管理缺乏信息交互的情况。结合智慧停车场功能需求,研究实现功能需求的关键技术,希望为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停车场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信息化设计直接影响到枢纽后期的整体效用.通过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背景的介绍,对其进行定义、分类和管理权限的明确.基于设计界面划分和规范选用的基础上,从总体、主体建筑、站前广场、周边道路和附属工程5个角度,对信息化设计内容与要点进行梳理和研究.最后,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应用情况进行思考和总结.研究结论将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信息化设计的持续完善提供工程经验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交通组织、立体交通衔接、安全、景观、高新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天津西站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特色;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议和策略,为我国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阐述了综合管沟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优化城市环境、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庆阳市位于黄土高原的西端,属黄河中游内陆地区,修建综合管沟工程可以改善沿线现有环境状况,形成庆阳市南区重要的地下城市基础设施,从而带动新城区其他基础设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综合交通枢纽道路交通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建设规模大、换乘交通方式多、交通组织复杂、分期实施建设预留等特点,如何合理地进行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便快捷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是枢纽道路交通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以北京南站的道路交通设计为例,在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倡导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重点是在局促的用地条件下解决各种交通衔接,建设多交通方式人性化的换乘设施、缩短换乘距离、改善换乘环境,方便公共交通,同时做好配套外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分期预留。  相似文献   

9.
在对中心城区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一轮城市快速路建设经验,提出了中心城区城市快速路一体化设计思路。以南京顺天大街快速化改造为例,结合技术标准、规划协调、公众参与等7个方面对快速路一体化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中心城区城市快速路一体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地评价轨道交通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的改善作用,建立了站点可达性度量模型,以衡量站点的可达程度。从平均出行时间、加权出行时间与出行范围3方面出发,建立了基于公共交通网络出行的空间可达性度量模型。结合上述模型引入可达性区位度的概念,用于衡量区域整体可达水平。选取哈尔滨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5条地铁线路开通前后的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变化情况,并通过Arcgis软件实现了研究区域的数据处理与模型运算。结果表明:地铁线路的开通能够缩短居民的出行时间,无地铁线路开通时,全局平均可达时间为2.06 h,在地铁5号线开通后,全局平均可达时间降低到1.35 h,地铁线路开通降低了5大行政分区的加权可达时间;地铁1号线的开通提高了南岗区居民的出行效率,地铁3号线的开通改善了香坊区与道外区的居民出行效率,地铁2号线与地铁5号线的开通改善了松北区居民的出行效率;无地铁线路开通时,基尼系数为0.314,居民的出行机会相对公平合理,地铁1号线开通后,地铁线路周围获得了较大的出行机会,基尼系数增大到0.686,在5条地铁线路全部开通与运营之后,基尼系数降低到0.371,居民所获得的出行机会变得相对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多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集聚了多层次轨道交通资源,为发挥各种轨道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实现各种轨道交通功能互补、互联互通、便捷换乘、资源共享,因而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快轨和城市轨道这4个网络的融合路径进行探讨。最后,以大西安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作为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出行运输的主动脉,轨道交通运输速度快,载客量高,缺点是线路固定不变,灵活度不高。共享单车则是运载客流的毛细血管,在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成都市地铁3号线,采用Logit算法计算模型求解方法标定出轨道交通出行与常规公交出行的效用函数,从而计算得到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由市中心往城市外围发散,吸引范围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接驳方法的研究背景,即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都把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多种交通方式互相协调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作为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对轨道交通主要接驳交通方式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接驳的理念、目标和策略,并以西安轨道交通6号线丈八一路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交通接驳研究。  相似文献   

14.
保定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该城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首先,阐释了其规划构思及风貌主题。接着,根据保定市城市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未来城市发展的功能结构,确定三个核心风貌区和八个一般风貌区。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与评价——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指出渠化概念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成都市交叉口的特色,同时结合了交叉口常用的渠化设计方法,以具体案例分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最后对这些渠化设计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道路网规划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规划对总规路网调整干预失效而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1]。以安徽省界首市道路网规划编制为分析案例,提出了道路网规划编制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协同,并尝试引入了四维时空概念(三维空间+一维时间)的创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四维时空概念研究的道路网规划能够满足城市道路系统长远建设发展的需要,对于"三线"城市(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以及老城区的道路网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换乘可步行性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效率的研究重点,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安全性、快捷性、舒适性和标识性4个方面构建了换乘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步行速度影响因素构造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效率评价模型,并对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各站点换乘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换乘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换乘时间长、经过较多人车交织点、道路狭窄拥挤和标识性不足,整体换乘效率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敦煌艺术的载体,敦煌景观大道既要满足交通功能,又要与地区城市特色、发展定位、土地利用及空间组合形式高度契合。介绍敦煌市景观大道沿线城市的设计理念和研究过程,阐述在道路建设中如何创造城市文化和生活记忆的新空间载体,并提出新建道路与城市设计所面临的难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柯水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8):317-320,324,400
在阐述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影响因素的同时,介绍了一种综合交通枢纽选址的方法,根据交通四阶段模型产生出若干备选方案,并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出综合评价最高的作为最终方案,同时提供了一个算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关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选址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高铁网络逐步构成的背景下,旅游城市高铁站站前广场在高铁运营后逐渐显现出了设施配套不足、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以黄山北站为例,通过分析黄山北站客流特征、站前广场交通设施现状、交通组织及运行,对黄山北站客流进行了预测,对交通设施规模进行了测算.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交通改善策略,并从设施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了近期和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