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勇军 《隧道建设》2008,28(3):318-323
武汉长江公路隧道是在建采用盾构法穿越长江的隧道中第一条贯通的隧道,通过对盾构重难点分析研究,明确了施工重点控制环节。通过盾构始发、不同地层掘进、盾构到达施工实践,总结出在特定地层和高水压条件下采用泥水盾构修建隧道的施工技术及特殊情况下的技术措施,为泥水盾构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泥水盾构深井下组装始发与到达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忠 《隧道建设》2006,26(4):37-39,71
盾构组装始发与到达施工是整个盾构施工的重点环节之一,盾构始发与到达掘进必须保证盾构机顺利、安全、快速地通过预留洞门,并为下一步施工提供较好的施工条件。重庆主城排水过江隧道工程采用泥水盾构施工,结合现场施工过程中泥水盾构的始发与到达施工技术,对泥水盾构深井下组装始发与到达施工各工序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喻涛锋 《隧道建设》2011,(Z2):157-161
在天津软土富水地层中,盾构始发和接收加固是盾构施工的重大风险点,如何确保盾构始发和接收安全是盾构施工的关键,而做好盾构端头井加固是确保盾构始发、接收安全的关键。阐述在软土中施工盾构隧道采用水平注浆法加固盾构井的施工工艺。通过对天津海河共同沟盾构始发、接收加固的过程控制,加固效果抽芯取样试验,证明前进式水平注浆加固在天津软土地区能够使用。  相似文献   

4.
玻璃纤维筋在盾构井围护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军 《隧道建设》2008,28(6):711-715
 用玻璃纤维筋代替盾构围护结构中的钢筋,不但保证了盾构井围护结构的安全,而且使盾构始发、到达施工时不需要人工破除洞门,减少了盾构施工的安全风险。介绍玻璃纤维筋的性质,论述在盾构始发和到达井围护结构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并对今后的设计、施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复杂条件下盾构改造竖井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军  贺善宁 《隧道建设》2009,29(6):683-688
针对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大型盾构被困的施工现状,探索在盾构前方开挖异形竖井进行解困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工程,详细阐述了该竖井的设计与施工方法、盾构脱困后的推进方法及竖井回填施工工艺,该项施工技术为大型盾构的脱困提供了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铁盾构法具有经济、快速、安全、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是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盾构施工顺利开展,提升地铁施工的综合效益,需要做好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对隧道盾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武汉地铁2号线范汉区间直接穿越瓦斯储气层的情况,分析瓦斯对盾构隧道施工的影响及危害,以及国家规范尚未对地铁盾构隧道的掘进技术做出量化的情况下,对在瓦斯隧道掘进中施工参数做出主动调整,重点研究控制盾构螺旋出土、盾尾密封、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质量等方面的技术措施,总结出了1套较为成熟的盾构瓦斯隧道掘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京地铁四号线圆明园车站盾构过站施工的总结及分析,着重从调整盾构掘进轴线、变更围护结构形式、车站端头加固等几方面介绍盾构在车站未施工前直接过站对车站的后期施工造成的施工难点及为保证车站施工所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郭京波  王岩芳 《隧道建设》2009,29(5):481-484
针对大卵石地层盾构施工的难点,从地质适用性、结构可维护性、自身性能特点、处理大卵石或孤石的优势、施工安全性与质量、施工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开敞式盾构机的可行性,给出了北京地铁开敞式盾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针对大砂卵石地层中盾构施工,从掘进速度、经济特性、综合性能等方面对土压平衡盾构机与开敞式盾构机进行了对比,表明了在大卵石地层采用开敞式盾构机是值得考虑的。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巨大.对穿黄隧洞工程概况做了简要介绍,对隧洞施工方案、盾构设备选择、盾构施工应具备的进/出口条件、盾构施工步骤及辅助设施设置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管会生  张瑀  杨延栋 《隧道建设》2015,35(4):377-381
为了解决盾构关键掘进参数的合理配置问题,实现盾构在不同地层条件下安全、快速、高效掘进,以新街矿区斜井隧道工程为依托,在研究斜井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模盾构掘进参数配置的原则;分析计算双模式盾构在2种掘进模式下的最大切深、土舱压力以及盾构推力、刀盘扭矩等关键掘进参数,确定了在EPB模式和单护盾TBM模式下的最大切深分别为28r/min和19 r/min,并提出了在6个地质区间下双模盾构关键掘进参数的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半径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强 《隧道建设》2009,29(4):446-450,474
针对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R413东西出入线的小半径盾构隧道施工的综合难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文献调研等方法,对盾构机选择、管片选择、管片壁后注浆加固、临时纵向加强肋、加强螺栓复紧、盾构推进轴线预偏、盾构测量与姿态控制、盾构施工参数选择、土体损失及二次注浆、盾构纠偏量及盾尾与管片间的间隙控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详细的施工和设计措施;进而对盾构进入缓和曲线后,盾构卡壳、盾尾管片外弧面碎裂、盾尾衬砌管片角部碎裂等施工难题给出解决措施,保障了小半径盾构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松洋 《隧道建设》2014,34(Z1):292-296
为了解决盾构在③1粉砂层掘进后地表沉降难以控制的难题,以宁波地铁1号线西门口站-鼓楼站区间盾构施工为背景,分别从地层力学性质和盾构施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得出盾构在③1地层掘进后的突变机制,制定了应对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沉降,并减小盾构施工风险,归纳了盾构在本地区粉砂层中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4.
侯刚 《隧道建设》2008,28(4):416-417
盾构机利用激光导向进行掘进,前后点偏移值固然重要,但掘进趋向更为重要。当趋向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时,可确保盾构隧道符合设计线形;超出预警范围,将会导致盾构严重偏离中线,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根据德国海瑞克盾构机在成都砂卵石地层中纠偏能力较差的现状,介绍趋向的概念、曲线段趋向的计算、盾构机实际纠偏能力的统计、趋向允许偏差公式的推导、趋向偏差预警值的确定,最后得到盾构趋向预警值。应用该研究成果在施工中加以严格控制,没有发生过隧道中线偏差超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以神华新街6°煤矿斜井盾构工程为背景,针对盾构下坡掘进工况,通过建立盾构上作用的水土压力载荷与坡度的数学关系模型,推导出推进阻力与坡度的数学公式。结合工程实例,计算水平掘进与6°下坡掘进各推进阻力值,并利用MATLAB软件绘制下坡掘进时推进阻力随坡度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1)6°下坡掘进的总推进阻力相对于水平掘进仅减小了约8%,坡度小于13°时,可通过水平掘进时的推进阻力减去重力沿掘进轴线上的分量来近似求得,且偏差小于10%;2)总推进阻力会随坡角的不断增大而减小;3)当坡度大于50.4°后,盾构有自动向下滑移的趋势,刀盘将自动压紧开挖面,导致刀具自动嵌入开挖面,增加了启动扭矩与换刀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石刘  李广涛 《隧道建设》2014,34(2):124-128
盾构穿越普通软土地层的工程费用计算方法已趋成熟,但对于穿越硬岩段时却无统一明确的计价依据。通过对盾构过硬岩段采用盾构直接掘进,对岩层进行爆破+盾构掘进,矿山法开挖初期支护+盾构空推拼装管片,矿山法开挖初期支护并二次衬砌+盾构空推的4种施工方案分别进行技术探讨,并从工程造价角度对比分析,得出在几种可能的工程环境及条件下可采取的最优可行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通常添加泡沫进行土体改良,土体的改良效果会直接影响盾构的掘进性能,而且对维持开挖面的稳定、提高掘进效率、减小刀具磨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虎门商贸城站到长安厦边站盾构区间工程,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复合地层盾构掘进过程中土体改良效果进行研究,建立复合地层盾构施工中刀盘扭矩与其他掘进参数的数学模型,并对泡沫对刀盘扭矩的影响进行分析与参数优化。结果表明: 当添加泡沫溶液量为0.01 m3、泡沫体积分数为7%时,刀盘扭矩达到最优值2 033.1 kN·m。  相似文献   

18.
杨志刚 《隧道建设》2012,32(4):557-560
以深圳地铁5号线宝翻盾构区间为例,介绍盾构机顺利通过孤石和基岩区的预处理对策。根据设计地质资料,从盾构施工前加密地质补勘入手,摸清对盾构机掘进存在风险的孤石、上浮基岩等详细参数,然后根据盾构的性能及以往类似地质的经验教训,在本区间依次采取调线调坡绕过、加固处理后通过、控制盾构机参数直接通过等方法,盾构掘进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非计划停机,有效保证了工期,在5号线全线施工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盾构穿越花岗岩球状风化孤石群的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恒儒 《隧道建设》2015,35(8):834-840
为解决盾构穿越孤石群地层的难题,对花岗岩风化孤石的形成机制及盾构穿越孤石群产生的地面沉降、姿态控制、设备安全的风险进行研究,并分析传统孤石处理方法在孤石群地层中运用的局限性。主要结论如下:1)盾构穿越孤石群施工应系统考虑孤石预处理、掘进和开舱换刀方案;2)采用地下隐蔽岩体爆破技术对孤石进行爆破破碎后能降低盾构掘进风险,并且盾构通过期间须严格控制掘进参数;3)采用压密注浆改良刀盘周边地层,盾尾止水和舱内制作泥膜措施辅助带压进舱,能提高开舱成功率,解决刀具更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罗伟雄 《隧道建设》2006,26(4):88-90,103
在过江隧道的盾构法施工中,盾构机在头顶悬河的施工状态下掘进,使得设备风险尤为突出。同时因为岩层裂隙水在与江水连通的情况下,增加了掘进的困难,成为工程成败的关键。必须有足够的措施保证在过江施工过程中不发生洞顶贯穿或设备瘫痪。对盾构过江施工中的设备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为类似工程中盾构机安全、顺利地在江底通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