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了铝合金矩形管纯弯曲构件的荷载-位移全过程关系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基于全过程分析结果 ,推导了高强铝合金抗弯强度的简化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铝合金车门的轻量化,对铝合金车门的零件进行了尺寸优化.文章以某车型为研究对象,以铝合金车门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扭转刚度和1阶模态频率为约束条件,车门零件的厚度为设计变量,运用HyperStudy的响应面法对铝合金车门的性能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最后对车门的零件厚度进行了尺寸优化.经过迭代计算后,铝合金车门的零件厚度得到了优化.虽然车门的扭转刚度和1阶模态略有下降,但铝合金车门质量减少0.43 kg,轻量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工字梁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片铝合金工字梁为研究对象,进行非线性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荷载-位移曲线,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也验证了采用兰伯格-奥斯古德(Romberg-Osgood)模型来描述铝合金结构本构关系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结构初始几何缺陷和荷载偏心等参数对铝合金工字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相同设计参数下铝合金工字梁和钢工字梁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同设计参数的铝合金结构极限承载力与重量比为钢结构的1.645倍。  相似文献   

4.
新型铝合金桥梁建设在国内刚刚起步,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提高我国铝合金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该文针对我国已建的半开式铝合金桁架桥梁设计中的变形、应力、自振频率和屈曲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其不同于一般桥梁设计的特点.同时介绍铝合金桥梁施工的工艺要求和流程,对铝合金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铝合金人行天桥的发展概况及特点,结合宁波某公路已建人行天桥介绍了其结构形式,并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铝合金天桥在设计中需要特别考虑的要点,最后介绍了成桥试验的结果,为这类桥梁的结构设计、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烧结铝合金的性能特点,比较了烧结铝合金与传统铁基粉末冶金零件在粉末特性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性能差异.介绍了粉末冶金铝合金在连杆,皮带轮,油泵齿轮,轴承盖,VVT(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链轮、转子及轴承等方面的应用.铝合金的低密度特性与粉末冶金工艺能制造形状复杂零件的特点相结合,可以大批量、低成本地生产高精度烧结铝合金零件.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铝合金发动机盖设计流程的描述,通过对比铝合金与钢的不同点,归纳了铝合金发盖设计所需要关注的要点,并提供了铝合金板材选择的方式.在不同于钢制发动机盖的点上提出了设计要求,明确了铝合金发盖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正科 《时代汽车》2021,(1):113-114
铝合金是目前汽车轻量化研发制造应用频率较高的材料,这是因为铝合金的应用能够切实降低汽车自重.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优势,其次分析了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技术、分类、方式,旨在为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此来提高汽车轻量化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铝合金陶瓷镶块摇臂是最新一代摇臂产品,与目前使用的锻钢摇臂相比,具有更轻的质量和更高的耐磨性,用它替代钢摇臂可明显改善发动机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通过改进铝合金陶瓷镶块摇臂批量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高性能氮化硅陶瓷镶块的制备技术、铝合金压铸时陶瓷镶块的定位技术和摇臂基体的加工技术,实现了铝合金陶瓷镶块摇臂制造的高精度、低成本和高效率,满足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通过台架试验证明,采用铝合金压铸将氮化硅陶瓷镶块与摇臂基体连接的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铝合金人行天桥经过最近10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市政工程人行天桥中的一个新的分支.目前已有的工程实践中,铝合金人行天桥上部结构的施工多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方式,但下部基础仍采用传统的钻/挖孔桩或现浇扩大基础等,导致全桥现场施工周期依然较长,无法充分发挥和体现铝合金人行天桥快速化施工的优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合铝合金人行天桥的特点,按两种跨径的桁架式铝合金人行天桥分别计算出下部基础的主要尺寸,提出采用扩大基础和桩基础对应的快速化施工方案,并对施工方案中的关键点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7A04铝合金矩管压弯构件稳定性承载力、失稳模态和变形性能,通过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与已有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7A04铝合金矩管压弯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长细比、偏心率和偏心方向对压弯构件稳定性承载力和失稳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绕弱轴偏心的压...  相似文献   

12.
罗亦洲  郭小农 《隧道建设》2019,39(Z1):227-234
为安全经济地设计铝合金腔体复合构件,使其达到加固要求,以铝合金腔体复合构件在加固过程中的实际工况为背景,对其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数值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描述试件的加载破坏过程,分析各类试件的破坏机制,得到试件的承载力、延性和抗弯刚度的增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1)砂浆压碎或铝合金拉断是铝合金腔体复合构件丧失承载能力的标志; 2)砂浆材料能显著提升试件承载能力,并降低试件延性,对试件抗弯刚度贡献不大; 3)碳纤维材料能显著提升试件抗弯刚度,并有限地提升试件的延性和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上海某铝合金人行天桥荷载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上海某铝合金人行天桥的静动载试验进行了介绍和结果分析,所得结论和数据可为今后铝合金桥梁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总结分析国外铝合金桥梁受力性能研究成果及设计与工程实践经验。考虑铝合金焊接热效应及较低弹性模量的影响,对铝合金桥梁的结构形式应进行合理设计;对铝合金受弯构件的稳定性能分析后,提出提高铝结构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借鉴荷兰学者对铝合金桥梁疲劳性能的研究成果,对铝桥的构造细节及整体疲劳性能进行分析。国外研究与工程实践表明,铝合金可以安全、经济地应用于桥梁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铝合金/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筋近表面嵌入式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以加固方式、加固筋类型和加固量为变量,设计了5根钢筋混凝土梁试件进行单调静载试验,重点分析了混凝土加固梁的破坏模式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铝合金筋或GFRP筋嵌入式加固后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均显著提高;加固量相同时,GFRP筋加固梁、铝合金/GFRP筋混合加固梁和铝合金筋加固梁的极限荷载比未加固梁分别提高了105.8%、45.7%和17.5%,但混凝土梁采用GFRP筋加固后延性降低、脆性突出,而采用铝合金/GFRP筋混合加固或铝合金加固后混凝土梁的延性则与对比梁相当;GFRP筋嵌入式加固梁和铝合金筋嵌入式加固梁分别发生了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破坏和加固筋屈服后混凝土压溃破坏,而铝合金/GFRP筋混合加固梁则先是GFRP筋与混凝土保护层发生剥离,之后随着作用跨中位移的持续增大,受压区混凝土发生压溃,破坏过程有两重防线。在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截面分析法给出了嵌入式加固梁抗弯强度的理论计算模型与工程实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加固梁极限弯矩的试验值与理论预测值之比及与实用模型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081和1.063,方差分别为0.003和0.005,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薄壁复杂铝合金精铸件电磁泵低压铸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电磁泵原理开发了由电磁泵和保温炉组成的铝合金低压铸造装置 ,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流量、泵高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并获得了可对该低压铸造装置铸造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模型 ,在自动控制下利用该装置对薄壁复杂铝铸件进行实际浇注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铝合金车身开发过程中的零部件安装点需求,急需开发和掌握铝合金车身紧固件技术。本文将铝合金车身紧固件技术分为机械连接、焊接两大类,分别介绍了工艺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实例,对后续新开发铝车身部件紧固件的选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铝车身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接头建立了铝车身参数化概念模型,其与车身详细模型的误差控制在15%以内,满足工程开发要求。采用相对灵敏度分析法筛选出铝车身的8个关键断面作为设计变量。提出EWL组合近似模型;运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Optimal Latin Hypercube Design,OLHD)采样法分别建立基础性能的KRI、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法、反比例平均化(EI)法、启发式计算(EG)法和EWL组合近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误差评价指标得出EWL组合近似模型具有最优的拟合精度和稳定性。综合运用EWL组合优化模型和组合优化算法,即全局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Adaptive Simulated Algorithms,ASA)和梯度序列二次规划(Non-linear Programming by Quadratic Lagrangian,NLPQL)法的组合优化策略对参数化概念铝车身模型进行轻量化优化。结果表明,在4项基础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实现铝车身质量减轻6.7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