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岗 《集装箱化》2012,23(10):7-10
近年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对集卡运输产生较大需求。截至2011年,上海港的集卡总计近3万辆,其中:在上海市注册的集卡运输企业共计1112家,拥有集卡17725辆;在上海市备案的外省市集卡运输企业有207家,拥有集卡约12000辆。随着集卡数量的增长,集卡运输配套设施和信息服务的缺乏导致集卡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从而引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飞单和治安隐患等诸多问题。本文在介绍上海港集卡运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港口集卡运输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上海港集卡运输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以期提升上海港现代物流综合配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施秀芬 《珠江水运》2013,(18):48-5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如今每天集装箱吞吐量逾8万TEU,若全靠集卡运输,以每辆集卡长10米计,则头尾衔接将超800公里,相当于上海到武汉的动车全程。伴随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上升预期,放眼现今的外高桥、宝山等集卡运输集中地,由集疏运体系不善带来的交通拥堵愈演愈烈,港外堆场与集装箱运输企业之间产生的利益牵扯也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3.
一、上海港集装箱码头运输现状 上海港在80年代初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只有3万多TEU,1999年已突破400万TEU.上海港在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排名也由无名次到1997年的第11位,目前已进入世界10强行列.  相似文献   

4.
港口动态     
《海运情报》2008,(2):37-38
集装箱港口装卸延滞使运输费用增加,长滩港从6月起对集卡运输的集装箱收费,萨凡纳港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1%,温哥华港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5%,温哥华港设立合并的港口机构,勒阿弗尔港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2%,日本第一个吞吐量突破100万TEU的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5.
傅其 《集装箱化》1998,(1):29-30
近几年来,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的确立,国外各船公司纷纷在上海港开设和增加了至北美、欧洲、地中海等集装箱国际干线班轮,加上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使得上海港口的集装箱装卸运输业务日益繁荣,发挥了枢纽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现状。提出了在上海周边建设多个集装箱中转站,中转站与码头之间建设轨道专线的建议。集装箱经中转站就可进入各个码头。外来集卡不进入上海市内,将改善上海市城市环境、交通拥堵和安全状况,提高港口内集装箱装卸自动化程度和运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由苏州远太国际城开发有限公司与中远集团旗下的香港马萨海卢贸易公司合资组成,是集港口装卸、仓储、运输于一体的运输服务企业。其所拥有的集装箱码头由中远集团和江苏省共同开发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上海组合港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12月18门开港,1999年9月,经国家海关总署批准为长江内支线运输中转港。  相似文献   

8.
上海港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近年来飞速发展,2001年位居世界第五大港,年吞吐量633.6万TEU。到2003年11月30日,随着上海外高桥码头第1000万只集装箱的正式起运.标志着上海港跃居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9.
张永兰 《集装箱化》2010,21(7):18-21
<正>0引言200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高达2615万TEU,超越香港港成为世界第2大集装箱港口;2009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500.1万TEU,连续3年居世界第2位。预计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500万TEU。随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进一步增长,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2010年超过鹿特丹港,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达到3174万TEU,成为全球首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TEU大关的港口;2013年突破3362万TEU,增长约3.3%,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上海港高速增长的吞吐量彰显了我国对外贸易和集装箱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给港口的集疏运体系带来巨大挑战。随着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贸区推行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将使上海及其腹地的货物贸易进一步繁荣,并带动上海港及周边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加。相关预测显示,上海自贸区将带来的  相似文献   

11.
陈俊晟 《集装箱化》2013,24(2):18-21
近年来,我国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迅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集卡作为集装箱平面运输的主要工具,其保有量也逐年攀升。我国集装箱码头的集卡车辆大多以柴油为动力源,功率较大,消耗柴油所排放的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集装箱甩挂运输作为先进的道路物流组织方式,不仅是提高运输车辆使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物流行业的重要途径。2010年以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且上海港是腹地型港口,依  相似文献   

13.
上海港多数集装箱码头的吞吐能力已超过码头设计时的核定能力(见表1)。据统计,2003年上海港月均集装箱航班为1494班,比1998年的630班增长了137%。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均递增28.5%左右。2003年完成1128.2万TEU,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24%,2004年计划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00万TEU~1450万TEU。上海港1997年以后内贸集装箱运输开始迅速发展,至2003年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156.4万TEU,增长42.8%。从航线构成看,2003年国际线占吞吐量的78.6%,内支线占吞吐量的7.5%,内贸线占吞吐量的13.9%;从进出口结构看,逐渐发展到出口大于进口,2003年进、…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港口集团之一,同时又是中国大陆最大的集装箱装卸运输集团,占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四分之一,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航区最广的港口集团。上海港经过多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以码头和集装箱经营为主体,辐射国内、国际市场的跨地区、跨国经营的格局。2007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56145万吨,排名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5.
上海港作为一个腹地型的世界级国际集装箱吞吐港,90%以上的国际集装箱通过公路(特指汽车,以下同)、水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由腹地聚集到港口或由港口疏散到腹地,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建设在上海港口的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自1978年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上海港口至今经过了近30年的历程,集装箱年吞吐量由零起步发展到现今2000多万TEU,跻身于世界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第三位。伴随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攀升,上海港口国际集装箱集疏运体系逐步形成并发展。2005年上海港口完成集装箱集疏运运量3137.1万TEU。除去水路外贸集疏运运量155…  相似文献   

16.
《中国港口》1995,(4):7-7
<正>国内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SCT)到1995年8月12日已正式营运两年了。两年来,经过合资双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日的成绩,199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3万TEU,占上海口岸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的94%;1995年上半年,SCT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6%,比合资前的1993年同期增长58%。走出了一条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瓶颈产业的新路,成了中外合资行业中起点高、功能全、效益好、规模大的企业之一。 开展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SCT是在原上海港务局所属三家专业集装箱码头基础上引进外资而成立的。他们在不断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探索具有SCT特色的国际集装箱装卸运输管理的模式,开展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使得这家国内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营运两年来始终占据着吞吐量之冠的座椅,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 SCT投入大量的资金、精力开展全员培训,建立了自己的培训中心,根据不同对象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并把个人的能力作为考核和聘用的依据,所以已形成了人人争学技术、学知识的风气。他们组织开展了“SCT需要您的参与”为主题的员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发挥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提高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全球集装箱枢纽港,其中转量在总的集装箱吞吐量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1年新加坡港口在马士基海陆公司的航班搬迁至丹戎帕拉帕斯港后,吞吐量大幅下降了约9%,为1552万TEU,但中转量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01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1780万TEU,70%是中转箱;2001年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80万TEU,其中,中转吞吐量320.6万TEU,占41%。 上海港有着广阔的内陆腹地,吸引大陆腹地集装箱吞吐量是上海枢纽港和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但是近年来,与日益增长的集装箱吞吐总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航运服务中心双引擎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从2005年开始,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自2003年起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三,预计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600万TEU。上海港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心,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叉点,背靠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长三角经济区和长江沿线  相似文献   

19.
曹雷 《集装箱化》1999,(10):27-30
1998年对我们搞集装箱生产的人来讲,是值得记忆的一年:上海港全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306.6万TEU。进入世界10大集装箱港的行列。回顾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口岸的集装箱吞吐量以超过27%的速度迅速发展。面临21世纪的到来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集装箱运输行业的重要环节——码头,应该有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上海港目前在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中的地位 上海港自从70年代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来,其集装箱吞吐量每年连续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1993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5万TEU,比1992年增长了27.95%。1994年完成119.9万TEU,比上年增长28.3%,居全国之首。但在世界范围内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1994年居21位,在亚洲地区仅占第10位(详见表1)。在上海港1993年93.5万TEU中,国内运输量仅占8.4%,即中转箱在总吞吐量中还不到10%,说明上海港目前还未达到国内集装箱中转港的地位。而在上海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85.6万TEU中,很大部分(约占62.4%)须经海外(香港、日本、韩国)港口中转,每年造成的中转费和二程运费的收入损失数亿美元。而周围地区的高雄、釜山和神户港发展势头迅猛,1994年已分居世界第3、5、6位。高雄港1994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0万TEU,中转率40%以上,距国际性集装箱枢纽港标准仅一步之遥。上述事实说明,上海港目前充其量属于第二类港口,甚至处于第二类与第三类之间,离国际性集装箱枢纽港的标准还相差甚远。 上海港未能形成国际性枢纽港的原因除在软件方面有起步晚、管理不协调的因素以外,在硬件方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