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岩溶地区,变形和水害是岩溶对路基破坏的主要形式,路堤不均匀沉降和路基失稳是岩溶路基病害的具体表现.故应根据路段漏斗、洼地、溶洞、溶隙、岩溶泉等多种岩溶形态并存的特征.并考虑岩溶的尺度效应,遵循"疏导、跨越、加固、堵塞"的预防和处理原则,提出岩溶路基的具体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处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出发,指出变形和水害是岩溶路基病害的主要形式,路堤不均匀沉降和路基失稳是岩溶路基病害的具体表现.根据路段石芽、漏斗、洼地、溶洞、溶隙、岩溶泉等多种岩溶形态并存的特征,并考虑岩溶形态的尺度效应,遵循疏导、跨越、加固、堵塞的方法进行预防和处理原则,提出X1合同段岩溶路基的具体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路基岩溶段施工问题,结合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岩溶路基实体工程,从溶洞处理、加固、堵塞、压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岩溶地段路基施工处治技术。施工结果表明,采用的路基岩溶段施工处治方法是成功的,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常张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稳定性评价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毅军 《湖南交通科技》2005,31(4):13-15,39
根据常张高速公路路基岩溶的分布及特征,对岩溶路基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岩溶注浆技术,是一项相对成熟的地基加固处理措施,特别是采用"探灌结合"的施工程序后,对岩溶段路基的加固效果切实有效。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四标段岩溶路基施工,详述了岩溶注浆施工工艺,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经常遇到岩溶发育、地质情况复杂的不利地质环境,结合凤大高速公路工程实际,从岩溶区路基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处理的实施及效果等方面,探讨了公路中常见的岩溶处理方法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各区域间经济交往十分频繁,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公路建设愈加重视,它是保证各区域经济顺畅交流的重要交通枢纽。岩溶路基是公路建设中的常见现象,在公路建设中若出现岩溶路基,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如若不然其极有可能对公路路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路基是公路建设中的基础环节,直系公路建设整体质量,因此必须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以鹰瑞高速D10合同段工程为例对岩溶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岩溶路基的稳定性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质是我国西南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形态,给西南地区铁路、公路事业的施工、运行造成极大的不便,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依托黔张常铁路岩溶处理科研课题,详细阐述了覆盖型岩溶路基地段施工处治技术。施工结果表明,岩溶区段路基注浆整治效果显著,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城市浅埋地铁隧道下穿岩溶地层高速公路路基时导致的路基变形问题,以某市地铁矿山法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路基为例,采用理论设计与施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从岩溶处理、地下水控制及隧道支护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该路段灰岩溶洞分布不规则、裂隙水分布复杂的地质条件,对溶洞和地下水进行分区处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采用溶洞和地下水优先处理及双向大管棚超前支护后进行隧道施工的方法,可使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满足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基属特殊路基的类型,岩溶对路基的危害一般为溶洞顶板坍塌引起的路基下沉和破坏。以某铁路大桥溶洞桩基设计及施工为例,总结桩基施工难点及施工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等,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潮湿地区公路路基施工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堰)天(水)高速公路汉中西段工程施工中利用当地砂砾换填路基,采用了"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潮湿地区采用砂砾填筑公路路基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土洞塌陷严重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和安全运营,是覆盖型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面临的岩溶主要病害问题之一。该文分析了广西桂阳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岩溶土洞病害成因,在对土洞发育特征和分布状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土洞病害特点提出了处治原则,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解决了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3.
依托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长期观测系统的成果,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其稳定性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仅有个别地段病害发育,针对病害路段从水热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观测资料显示,科学合理的措施能有效地减缓病害情况,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4.
黄土地区路基设计应加以重视,否则将成为公路病害的多发点。根据朝阳至黑水地区黄土的工程性质及分布情况,以及其他黄土地区路基工程情况,总结了黄土地区路基、防护、排水等方面的设计体会,并介绍工程中常采用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库地区路基断面设计与防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水库路基时,应根据水库的运行特点,考虑库水浸泡、渗透、水位升降、波浪侵袭、水流冲刷、库岸坍塌、水库淤积和地下水壅升引起的湿陷等影响。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造成库区路基病害的原因,从填土造地、渗透稳定、滑坡治理、塌岸防护等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出发,探讨了库区新建路基和改造路基的形式及构造。研究了路基本体和地基的渗流计算分析与控制方法,详细阐述了各种路基断面形式、防渗设施布置形式以及路基填料等在不同水位差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山西省煤炭开采现状以及采空区路基变形基本规律,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不同开采方式下的路基变形与受力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引起采空区顶板发生变形,影响路基稳定;煤层开采宽度越大,路基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位移越大;不均匀沉降引起路基弯曲、倾斜、基应力集中等现象;煤矿的复杂开采方式过程对路基变形影响差异较大,实际工程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现有设计方法未考虑水平加筋体的滑移效应,低估铁路路基面变形的问题,对水平加筋体加固铁路岩溶路基的受力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首先,明确了荷载传递机制和水平加筋体受力模型;然后,从严格控制铁路路基面变形的角度出发,在现有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滑移效应并假定锚固区加筋体应变呈线性变化,通过引入加筋体松弛量建立了加筋体挠度修正公式;再次,提出了考虑滑移效应的水平加筋体加固铁路岩溶路基的设计方法,明确了验算内容和设计流程;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某模型试验,并与实测值及数值分析值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滑移效应能够有效修正路基面变形计算值,路基面变形值由0.18 m修正为0.25 m,接近于实测值0.23 m和数值分析值0.21 m,方法准确,可为实际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西线高速公路路面改建工程为依托,介绍了海南地区高速公路路面改建关键技术。面层以下基层以及土基的检测与判别、基层病害处治以及原沥青路面再生回收利用是沥青路面改建的关键技术。FWD弯沉盆数据D20-D60指标可以作为基层松散的判定指标,PSSI指数小于53时,需要对路基进行处治。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较适合海南地区路面再生回收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9.
路基翻浆是北方地区的常见病害,从土质、温度、水分、行车荷载四个方面分析了翻浆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对应的防治措施,以消灭翻浆产生的根源,保证路基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