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苏州轨道交通调线调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轨道交通调线调坡流程进行梳理,结合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实例,介绍了设计前对轨道交通断面测量的要求、建筑限界的检查方法以及调线调坡设计的一般做法,最后根据实际设计中碰到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注意事项,可供国内地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由于桥梁、隧道、地下车站等轨道交通构筑物的截面比较紧凑,在施工期间难免会产生施工误差结构变形,使结构物偏离设计位置。对于偏离较大的地段,首先通过调整线路平面和纵断面,或调整设备,以此来减少偏差,满足建筑限界要求。然后根据调整后的线路平、纵断面进行综合铺轨图的设计或变更设计,最终才能施工轨道结构和铺轨。通过对轨道交通调线调坡设计流程进行梳理,对调线调坡方法进行总结,并根据设计经验,对调线调坡技术提出用建筑限界代替设计值,引入“限界圆”检测,并进行可视化研究等改进建议。列举工程实例,并总结若干难度较大的因素,建议提早介入,减少对相关专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调线、调坡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结构断面进行限界检核,针对侵限地段进行调线、调坡设计,从而减小或消除侵限情况,为将来铺轨、设备安装提供保障.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实例,介绍了圆形隧道调线、调坡设计的主要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可用于调线调坡的竣工测量方法,分析引起调线调坡的原因,以及调线调坡的可利用空间,线路设计过程及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对于调线调坡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总结解决方法,希望对今后的地铁设计和施工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5.
分析地铁线路平纵断面设计与地铁调线调坡设计间的关系,将地铁线路设计CAD技术应用到地铁调线调坡设计中,提出"双边线形约束"优化算法理论,系统介绍双边线形约束的基本特性和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并提出地铁调线调坡设计中基于距离法和面积法的优化算法。将该理论和算法应用于地铁调线调坡优化设计软件中,并给出地铁调线调坡优化设计系统的构成模块:数据编辑模块、平面设计模块、纵断面设计模块和图表输出模块等。结合设计实例,说明地铁调线调坡优化设计的具体操纵过程。  相似文献   

6.
地铁隧道土建施工完成后为了对线路进行调线调坡,需要对地铁隧道进行断面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可高密度采集空间三维点云数据等特点,为地铁断面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地铁隧道断面测量中的方法,并结合南宁地铁1号线隧道断面测量工程实例,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隧道断面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断面测量成果不仅为线路进行调线调坡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为后续的隧道模型构建、隧道变形分析以及铺轨和设备安装等工作提供相关应用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桥隧土建结构基本完成后 ,由于测量误差、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变位等因素 ,往往会使竣工后的结构中心线偏离原设计 ,其高程与原设计也不尽符合 ,因此根据竣工后的既有情况 ,在原设计平、纵断面的基础上进行调坡调线是必要的 ,介绍其设计原则和方法 ,并辅以实例  相似文献   

8.
为纠正土建偏差,消除侵限,调线调坡是地铁隧道主体结构完成后,铺轨之前的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首先要进行断面测量、建筑限界检查,然后通过调整设计线位和坡度,减小隧道侵限值,满足限界要求。以圆形隧道为例,介绍调线调坡设计的全过程,并总结调线调坡的方法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
调线调坡是对已竣工的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的空间三维坐标进行量测后,根据现场的实际结构施工情况,对线路平、纵断面进行优化,以满足设备限界、建筑限界要求,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调线调坡的主要设计原则:以现场实测资料为基础,在原有设计标准基础上,对线路进行调整,以满足限界要求;必要时,在征得各个专业同意的前提下,也可对原有设计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调线调坡的主要方法:应以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调整为主,必要时,也可对设备进行特殊设计或对已施工结构进行处理。主要介绍调线调坡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对调线调坡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0.
地铁既有线改造必然出现诸多新老结构衔接问题.为了使铺轨工程顺利进行,必需做好线路调线调坡测量,它是调线调坡设计的重要环节.结合天津地铁1号线既有线改扩建工程,介绍了地铁既有线改扩建工程调线调坡测量、既有线与新线接口联接测量、结构断面测量及中线调整测量的方法和要求.参照相关规范、标准、文献,研究了测量方法、测量位置、测量精度、测量标准、数据分析等问题,提出了相应测量标准,满足了调线调坡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调线调坡测量技术,通过调线调坡设计对现场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合理调整新线与既有线的方向、高程,满足结构限界、设备限界、车辆限界的要求,尽量消除因施工误差引起的超限,是做好新旧线路顺接和实现整体线路平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调线调坡是轨道交通工程中解决实际施工与原设计不符导致侵限的一种技术手段,但一般也会恶化线路条件、影响行车舒适性甚至降低线路标准.为尽量避免或减少调线调坡治理工作,结合多个工程案例,从勘测、设计、施工和道床病害治理等方面对调线调坡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对调线调坡技术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调线调坡设计工作承上解决土建结构的施工误差,启下为铺轨及设备安装提供良好的条件,是轨道交通铺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经过系统的调整线路中线和坡度,能使列车运行于良好的三维空间。结合石家庄地铁3号线调线调坡设计经验,总结调线调坡设计原则、调线调坡过程及注意事项,剖析具体方法技巧及实际案例,为工程顺利通车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铁工程土建完工后,为消除施工误差、满足限界要求,需对区间隧道、桥梁及车站等土建工程进行限界检核,并需对线路原有设计进行调线调坡。文章就线路平纵断面、曲线超高等调线调坡设计方法以及设备尺寸和安装位置调整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土建结构与一般国铁有所不同,它的基础大部分是隧道(地铁)或桥梁(高架轨道交通),是刚性的,基础一旦完成便很难改变;而且,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测量误差、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变位等因素,所以竣工后的桥梁或隧道的中心线往往会稍稍偏离原设计位置。若出现的误差超过允许范围,只能用调整线位及高程的方法与之适应。调线调坡设计是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的差、错、漏等误差进行线路平、纵断面的调整,以消除这些误差达到合理的设计要求,满足各种设备的限界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调线调坡设计需求,文章基于线路设计理论和限界标准,通过CAD 二次开发,研发调线调坡设计系统。该系统首先对以结构底板作为测量基准线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然后建立以设计轨面为坐标系横轴的各结构断面类型的方程式,快速准确地对限界进行检查。该系统采用的数据以隧道结构底板作为测量基准线,自动对测点数据进行修正并进行限界检查工作,能大大减小现场测量工作者的工作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地铁施工中,因施工误差导致隧道轴线偏差超限,需要进行调线调坡。阐明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贵阳路站—湖南路站区间右线原线路设计方案和施工后第三方监测的偏差情况,提出两种调线调坡方案。方案1采用平面复曲线方案;方案2采用单一曲线和站端R1 800 m小半径竖曲线的组合方案。从平面曲线、最小竖曲线半径、最小限界、超高及限速等方面进行比选,同时考虑复曲线运营养护困难的问题,最终贵湖区间右线调线调坡推荐方案2。  相似文献   

17.
以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线站位选择的难点及其应对方法为研究对象,介绍贵阳的城市特点及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指出山地城市线路设计及站位设置常见的建设用地紧张、道路狭窄、地势高差制约明显、客流走廊单一等问题与难点,并结合在建线路给出山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纵断面设计、车站站位选择及站型布置等方面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特点与线路技术参数研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建设发展形式和日前尚无市郊线相应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可循的现状,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的基本功能,车站设置原则和线路敷设方式.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线路特点.着重对线路平、纵断面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研讨,结合<铁路线路设计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对列车速度目标值的设定,曲线超高及限值和最小曲线半径等提出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历经两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一批新技术成果,其中尤以类矩形盾构技术为代表.该技术为线路设计人员解决工程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重点介绍了线路设计人员利用该技术在正线、出入线、停车线等线路设计方案中开展的优化实践工作.实践表明,采用该技术可以优化线路设计方案,降低政策处理和工程实施的难度,有效控制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总结广州地铁2号线调整工程、3号线首通段、4号线大学城专线同时开通前的综调演练管理经验,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多线综调演练管理模式的分析和探讨,证明项目集成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综调演练中的应用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