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肿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心脏原发肿瘤尸体解剖发现率仅为 0 .0 0 17%~ 0 .0 3% [1]。自 1976年至1997年 7月 ,我院共手术治疗心脏肿瘤 4 0例 ,为探讨其特征 ,评估治疗方法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0例中男 18例 ,女 2 2例 ,年龄 8~70岁。病程 2 0 d~ 15年。原发性心脏肿瘤 38例 ,其中良性 34例 ,包括左房粘液瘤 2 8例 ,右房粘液瘤 3例 ,左房血管瘤 2例 ,右室壁纤维瘤 1例。恶性 4例 ,其中左房横纹肌肉瘤 2例 ,心包恶性间皮瘤 2例。继发性心脏转移瘤 2例 ,其中肝癌右心房转移和胸腺瘤心脏主动脉转移各 1例。34…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报告四例以机械扇扫系统高速B型心回声图结合M型超声心动图观察左房粘液瘤的情况。该四例收缩期时左房腔内均可见瘤块回声,舒张期瘤块的较低部分不同程度的通过二尖瓣口突入左室,综合左室长轴、矢状轴和水平轴的三个切面分析,显示肿瘤运动是从前上方向后下方。肿瘤回声呈斑点状而不是层状。该四例均作了外科手术,全部成功地由左房腔内取出粘液瘤而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3.
左房粘液瘤是一种心脏的原发性良性肿瘤,约占心脏原发肿瘤的50%,国内外已报导的病例约有数百例,远非罕见病。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技术的进步,对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成功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丰富的鉴别诊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本病的手术根治效果非常好,而且愈早愈好。本文根据部分日文资料,综述了本病以诊断和治疗为中心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 骨内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国内外共报道过47例,恶性的只有国内周志道报告过1例。我院收治过2例胫骨内神经鞘瘤,其中有1例恶性的,现分别报道如下:例一:男性,52岁,农民,住院号:134870,于1981年5月11日以“胫骨纤维肉瘤继发性贫血”之诊断收住院。  相似文献   

5.
<正> 作者指出,大脑动脉未稍支,由转移性瘤栓子引起的颅内瘤性动脉瘤报导很少。该病多发生于心脏粘液瘤和绒毛膜上皮癌患者,HO氏近来报导了第一例,在尸检中发现来自支气管肺癌的病历。本文肺癌患者发生瘤性动脉瘤破裂,经脑血管造影和病理活检得到证实,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及胃肠外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了53例GIST的CD117、CD34、SMA、Desmin和S-100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53例间质瘤中梭形细胞型38例,上皮样细胞型6例,混合型9例;良性9例,交界性20例,恶性24例;9例良性间质瘤,8例发生在胃,而肠和胃肠外间质瘤仅1例良性。CD117、CD34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45%及77.36%。结论GIST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CD117和CD34同时检测有助于GIST的诊断;肠和胃肠外GIST的恶性潜力较胃GIST高;GIST良恶性的评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核分裂的多少。  相似文献   

7.
神经鞘瘤是源于周围神经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生于头颈部约占25%~45%[2]。我科自1978~1998年共收治头颈部神经鞘瘤32例,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效果及并发症问题作一简单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32例,占同期收治头颈部良性肿瘤的6.2%(32/516)。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男女比例2.2∶1。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32岁。1.2 临床表现 病程从5个月~9年不等,平均3.3年。多以颈部包块或咽部不适为主诉,检查发现胸锁乳突肌前上缘、下颌角后部、咽侧、咽后壁、会厌游离缘光滑质硬的包块…  相似文献   

8.
食管神经鞘瘤十分罕见,且难以通过一般检查方法确诊,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报道1例35岁男性患者,约1年半吞咽困难病史,胃镜及胸CT发现食管中段巨大肿块,长度超过6cm,管壁均匀增厚,明显压迫气管。行肿块大部切除、胃食管吻合术,恢复良好。术后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食管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9.
利用S-100蛋白抗体对126例涎腺肿瘤(多形性腺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瘤等)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5种肿瘤中都有瘤细胞或部分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但乳头状囊腺瘤的肿瘤性上皮则呈S-100蛋白阴性反应。提示:S-100蛋白抗原在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0.
<正>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属涎腺良性肿瘤。1885年由zahn和Albarren首先描述,1895年Hildelbrand作为先天性颈囊肿而报告,1910年被Albrecht和Arzt报道命名为乳头状囊腺癌。1929年Warthin更进一步描述该瘤命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lymphomatosum)。1944年martin将该瘤报道为Warthin’s瘤,因Warthin’s正确地描述了该瘤的组织学特征。从此以后,人们就叫该瘤为Warthin’s瘤。  相似文献   

11.
嗜酸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涎腺肿瘤。该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是,由大的、圆形或多边形的细胞构成,这些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淡染的、嗜伊红的颗粒;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块、小梁或腺管样结构。本文报告了2例发生在口腔内的涎腺嗜酸性腺瘤,并讨论了其诊断、鉴别诊断和生物学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结节性硬化症,属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种。临床以智力低下、癫痫和面部皮脂腺瘤为特征。发病率有人报告为婴儿的1/3万。现报道3例,2例为父女。  相似文献   

13.
<正> 佛氏窦瘤破裂是少见的心脏病,在国内仅报导6例,1965年Kwittken氏收集125年的病例还不到200例。我院自1976年8月至1980年12月共手术治疗佛氏窦瘤6例,其中5例破裂,现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 男4例,女2例,年龄从13岁到55岁,4例为右冠状动脉窦瘤破入右室,一例为右冠状动脉窦瘤突向右心室腔,该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脱垂,1例为右窦破入右房。  相似文献   

14.
<正> 食管平滑肌瘤多见于青年男性,症状时隐时现,常被患者和门诊医师忽视。虽是良性疾患,但若检查治疗不当,易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本文仅就我院自1965年5月到1987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加以分析报告。本组男12例,女1例;20~50岁,35岁以下8例;食管上段1例,中段7例,下段5例,瘤体0.9~11cm,平均3.8cm;粘膜下型5例,壁间型8例;均无溃疡。间歇性吞咽不畅或阻挡惑者8例,上腹痛或不适者5例,  相似文献   

15.
<正> 原发输卵管绒癌在绒癌中较为罕见。1975年以前国外共报道过75例。国内曾报道两例,我院1970年收治过一例,报道如下。杜××,住院号3905,56岁,孕3产3。1970年4月12日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下腹痛二月余”主诉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970年1月26日开始阴道出血并有凝血块,量时多时少,色有时鲜红有时暗红。2月16日阴道大量出血,估计约1000毫升。市内医院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87年~1995年对61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及102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放射免疫法测定,以探讨SF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临床价值。对象与方法1对象712例为我院1987~1995年住院急着,年龄5~72岁。经病理证实的妇科恶性肿仅61(例,其中子宫颈癌224例,卵巢癌183例,子宫体瘤111例,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80例,外阴癌12例。妇科良性疾病102例,其中卵巢良性肿店45例,子宫肌瘤32例,妇科其它疾患25例。2方法采用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生产血清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检测。结果判定女性16~…  相似文献   

17.
<正> 嗜酸颗粒性腺瘤又称膨大细胞瘤,是涎腺中极为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我们二十多年先后共收治涎腺各种肿瘤375例,但其中经病理证实确系涎腺嗜酸性细胞腺瘤仅有2例,其中一例为右侧腮腺嗜酸性细胞腺瘤,另一例为右侧颌下腺嗜酸性细胞腺癌,现分别介绍于下: 例一:扬××,男,53岁,于66年4月7日以右耳前下部肿块11年破溃1年之主诉入院。11年前右耳前下长一肿块约红枣大小,较硬,无任何不适,肿块渐大,七年后长至鸡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1例直肠腺癌及周围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对比研究了术前放疗引起的直肠腺癌超微结构的改变。提示放疗后病人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与瘤细胞坏死,瘤体缩小有关;粘液稀便减少与放疗所致的粘膜损伤,特别是杯状细胞的破坏直接相关。为术前放疗理论提供了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也称钙化上皮瘤,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这种肿瘤多为单发,多发者实属少见.在临床上遇见1例多发性毛母质瘤,特报告如下:患者:奚某,女,23岁,以“发现右前臂及左膝外侧痛性结节半年之主诉,于88年2月22日就诊于我院.半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其右前臂及左膝关节外侧有两处黑色痛性结节,当时体检内科情况正常,仅在  相似文献   

20.
<正> 神经鞘瘤临床常见,但四肢多发性神经鞘瘤十分罕见.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陈某,男,42岁。住院号204495。以左手示指、足跟及右腿窝包块三年余主诉于1987年1月22日入院。其中左手示指包块曾在外院手术,内容为“豆渣”样,诊断为“粉瘤”。术后半年复发。3包块均疼且向远侧放射。查体:全身情况良好。左手示指近节桡侧包块0.5×0.5×0.5cm~3,并可见一手术疤痕;左足跟内侧半球状囊性包块2.5×2.5×0.5cm~3;右腘窝半球状囊性包块1×1×1cm~3。上述3包块均固定,有压痛并向远侧放射.不影响患肢关节活动。初诊右腘窝囊肿,左示指神经鞘瘤,左足跟腱鞘囊肿。局麻下行3包块切除,术中见右窝及左足跟包块分别与腓总神经及胫后神经有关,左手示指包块毗邻不清。病理报告均为神经鞘瘤(病理切片号870684).术后伤口Ⅰ~甲愈合.1年余后随访无复发,患肢、指感觉良好,功能无障碍.一般认为神经纤维瘤可为多发,而神经鞘瘤多为单发。曾有报道五官科见有口咽部多发神经鞘瘤,而在四肢神经干上罕见有多发神经鞘瘤,因而临床上易误诊,本例即如此。尽管病理学上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都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