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样非“以情动人”莫属。商家要想牢牢扣住消费者的情感兴奋点,就需要将产品、品牌贴近消费者、将视线对准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人们展现出的关于自身活动、兴趣和看法的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同和向往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哪种生活方式,都是人们个性化生活历程中的一种宝贵体验。因此,以消费者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为诉求,通过将产品或品牌演化成某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甚至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识别标志,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建立起稳定消费群体为目的生活方式营销,颇受很多国际大企业的欢迎,并且屡试不爽,譬如宝马的“生活无处不在,宝马无处不在”便是经典范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年轻化的消费群体引领潮流、个性的消费趋势,推出年轻化的产品逐渐成为每一个品牌的市场战略。谁能够提前一步洞悉市场的先机,谁就能获得年轻消费群体的倾心,东风Honda研发团队在导入JADE杰德之初便深谙此道。“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市面上没有的,只有这样才是他们想要的”,JADE杰德研发负责人印南泰孝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相似文献   

3.
在消费理念日益成熟的中国,汽车消费正在转入“价值主导时代”。价值是产品或服务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它决定了价格高低和品牌崇尚度。而就一辆汽车而言,产品价值既包涵产品基本属性带来的价值,还涵盖延伸功能带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活力机车     
《摩托车》2007,(7):78-80
品牌背后的真相,应当是企业传达了一种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推崇。顾客在消费一个企业的产品时,本质上并不是在消费产品本身,而是在消费产品中所蕴涵的某种生活方式的意义。因此,凡是不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生活方式的产品,都将成为顾客眼里多余的产品,都将被淹没在同质、同量、同功能产品的海洋中。——“瑞士钟表救世主”尼古拉斯·海耶克  相似文献   

5.
可能是多少年来受惯了欺负和欺骗,人家一对我点头哈腰,我就发毛,比如一听到人家说什么“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我就以为这是“人傻钱多”的潜台词,前几天我就被忽悠了一下。  相似文献   

6.
所有消费,顾客希望得到的都是“物有所值”,而在消费过程中,顾客追求“物超所值”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7.
跨国专业市场调研公司佳瑞(CBC)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成都等五大城市的私人汽车消费进行了一次调研。每个城市的调查样本不低于500个,涉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士。日前佳瑞提出了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该份报告再一次表明,汽车消费环境决定汽车消费热衷的程度。 样本统计显示,五大城市中私人汽车普  相似文献   

8.
张鑫  赵迪 《车时代》2006,(12):66-69
国内轿车消费需求的进化,使我们正在和国际通行的轿车消费潮流接轨,这对传统的轿车设计理念提出了新的需求。长安铃木“蓝海思维”下的中级车策略,就是要发现这种消费需求进、创造需求,以独特的产品特质和卖点创造“蓝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仅从“身高”上来说,GOLF PLUS就处于高尔夫与途安之间,1.58m的高比第五代高尔夫增加了95mm,却仍然比途安低了54mm,借助这一“中等身材”,它足以在两厢车的灵活小巧和MPV的宽大空间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完整大众产品系列的作用为其一,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05,(19):10-11
如今的中国汽车产品消费者与30年前的消费者相比,已经是大不相同。其最大的不同点是作为消费品汽车本身的财产属性,已由“公”变“私”。这导致了在汽车消费领域中关系的根本性改变,并影响到从汽车的购买,直到使用.维修.配件消耗等价值链上各环节消费特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幕后     
《汽车驾驶员》2009,(10):4-4
每期的“消费测试”和“消费专题”都需要我们充分地做好前期的策划工作。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拿本期的“敞篷车专题”而言,之前的准备会开了至少不下3回,各种因素几乎全考虑进去了,实际拍摄那天还是遇到了“不可抗力”。  相似文献   

12.
阮锦程 《汽车杂志》2005,(8):172-173
每个车主都喜欢自已的爱车尾部有个“T”,因为这个T(Turbo)代表着动力和性能,但高科技也需要好维护。为了使涡轮增压工作更顺畅,你应该更关注维修保养。  相似文献   

13.
路上的表演     
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的消费心理与往日已经截然不同,就连农村居民也不相信“花言巧语”了。与他们交易,会收到这样的信息:别光说不练.是骡子是马放出来遛遛。所以很多厂商埋怨:人人都变“精”了.生意不好做了。  相似文献   

14.
张潜  黄奇 《轿车情报》2014,(2):100-107
如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鲜明个性,对于车的消费理念和理解也各不相同。有一部分人群会更加偏爱精致小巧,并且品质出众的车型。因为这些豪华品牌的小型车,代表了—个品牌的用心水平。  相似文献   

15.
马欣 《汽车导购》2006,(2):30-35
每个人都想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车,这辆车不一定很贵,但要在自己的消费能力限度之内,这辆车不一定要很豪华,但要切合自己生活的品位,这辆车的性能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家能够满足自己生活喜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明 《车时代》2014,(2):146-15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个性化和专属性社“私人定制”这一词有了一种“高、大、上”的意味,而这股风湿恰好迎合了中国部分汽车消费的需求,定制的汽车有何独特魅力,来自不同国度的文化汽车,又体现出怎样的内涵呢?  相似文献   

17.
马欣 《汽车导购》2006,(3):36-41
说起商务人士,大家的头脑中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图画:一位西装革履的人或是在满脸堆笑地会见客户,或是边打手机边快步从眼前疾驰而过,他们的生活似乎永远都要被这种浓厚的商业气氛所包围,每个人也在想尽一切方法来包装自己,原因很简单,自己是商务人士,要经常行走于上流社会。在这些人看来,“汽车”与其是一种交通工具,倒不如说是诸多包装手段中的一个。然而,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已更加快乐一些,为什么不抓紧任何一点可能的时机来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呢?那么好,就从自己的爱车下手,用“手动挡”换掉“自动挡”,让自己的活力随着美妙的驾驶感重新被激活。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有一场关于轿车消费的论战,郑也夫先生写了一篇著名的《轿车文明批判》,他认为轿车消费热潮是“商人赚钱的动机与人类中多数成员虚荣的性格合理导致的。”“买私车主要是为了炫耀。”其后一些学者连续发表重磅文章,立场截然对立。为了总结这场论战,后来出了一个小册子。有意思的是,论战集的编辑者称,他们的论战不邀请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参加,  相似文献   

19.
每年的“3.15”都是全社会提倡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最高潮,消协、消费者、媒体一起向假冒伪劣宣战。而“汽车消费”也一次次地成为人们维护自己权益的焦点。汽车作为家庭消费最大支出之一,牵动着全家人的心。能否买到称心如意的汽车,并享受长久的、优质的售后服务,这是每个消费者都非常期待的结果。但事实远非如此,因汽车本身结构的复杂性,造成汽车消费的具有一定的盲区,使得维权路上充满艰辛。汽车消费并不是一次性的消费,它是一个长期的消费过程。故我们不仅要享受汽车带来的便捷,更期待消费的透明度与维权的一路畅通。  相似文献   

20.
《经济导报》2007,(45):48-48
政府统计处上月公布了2007年94份的消费物价指数,根据综合消费物价指数,整体消费物价与一年前同期比较,在2007年94份上升1.6%。[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