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得到驾驶人在螺旋型立交匝道路段行车时的驾驶负荷及影响因素,选取4 座山地城市螺旋型立交开展自然驾驶实验,利用车载仪器采集自然驾驶习惯条件下的驾驶人心电信号. 分析心率幅值特征、心率连续差异均方根( RMSSD )整体分布特征,以及其与匝道半径、坡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影响心理负荷的主要因素是车辆行驶环境和匝道曲率变化. 匝道的分、合流鼻端处,以及行车过程中跟车、超车和会车均会使驾驶人心理负荷增大,驾驶人行驶在上坡路段的紧张感高于下坡路段,匝道半径与RMSSD 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 纵坡坡度与心率变异指标之间呈现两种不同的相关关系:不熟练型驾驶人随着坡度增加,RMSSD 呈线性上升的趋势;一般型和熟练型驾驶人表现为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道路环境对驾驶人眼动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道路类型条件对驾驶人眼动行为的影响,分别在城市道路、城乡结合道路及山区公路上开展试验,利用EyeLink Ⅱ型眼动仪对20 名驾驶人的眼动行为进行测试和记录,分析不同道路环境中驾驶人的注视区域、注视目标及注视时长等特征.结果表明,驾驶人根据道路环境的变化调整其视觉搜索行为,在交通环境相对简单的道路上,驾驶人注视较远且平均注视时间较短,而在交通环境复杂多变的道路上,驾驶人注视较近且平均注视时间较长.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驾驶人的视觉行为规律、提高驾驶人行车安全性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出口段驾驶人心理负荷变化规律,要求被试驾驶人进行特长隧道环境实车实验。采用EyelinkⅡ眼动追踪装置采集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利用MP150生理测试仪采集驾驶人生理特征参数。在筛选有效数据的基础上,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长度隧道出口段驾驶人的心理负荷特性,并分析统计显著性。结果表明:特长隧道出口段驾驶人的心率变化率大,波动也较大;瞳孔面积的标准差最大,数据离散,变化幅度大。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客观数据与主观感知评价具有基本一致性。研究表明特长隧道出口段驾驶人心理负荷较大,对驾驶人的行车安全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交通系统的复杂性,驾驶人在行驶中无法完全避免紧急情况的发生,这种状态诱发的高度应激状态对驾驶人行车安全有着极其重要影响.从认知科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驾驶人应激训练理论,提出系统性的"动力定型"的驾驶人应激训练理论.采用VC++与OpenGL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驾驶人应激训练系统,选择了30名被试者进行仿真实验,并通过生物反馈技术采集心率指标作为实验参数.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驾驶人在经过多次应激训练后"动力定型"基本形成,再次经历该场景时紧张程度下降,并且在紧急情况下驾驶人能够安全避险.  相似文献   

5.
将驾驶模拟器应用于交通仿真中.在具有不同道路线形组合的弯道上,对小客车进行了行驶试验.针对山区低等级公路小半径曲线的特点,分析了行车速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与行驶轨迹的关系.对于小半径曲线而言,车辆在进入曲线时速度降低,轨迹发生内向偏移;而车辆在驶出曲线时速度提高,轨迹发生外向偏移.进一步地考虑曲线路段车辆受力特征及驾驶人驾驶行为,分析了行车速度与行车轨迹侧向偏移的相关性,得到了基于车速的行车轨迹侧向偏移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可为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驾驶人个人特征与行车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个人属性调查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80份驾驶人行车速度记录数据。按照驾驶人行车超速时间与总行车时间的比例,将驾驶人超速选择行为区间划分为4个小区间。运用非集计理论,将驾驶人的性别、年龄、性格、教育程度、驾龄等个人特征作为影响因素,并将4个小区间作为4个选择肢,建立了驾驶人个人特征对行车速度的影响度量模型,并结合弹性理论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驾驶人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矫正视力、职业驾驶人和发生交通事故6个影响因素对应的弹性值均小于1.000,说明上述因素对速度选择行为缺乏弹性;在4个小区间上,驾驶人的驾龄对应的弹性值分别为6.287、3.211、3.438和2.450,性格对应的弹性值分别为1.249、1.045、2.033和3.672,说明性格和驾龄2个影响因素对行车速度选择行为富有弹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影响驾驶人选择行车速度的因素很多且不尽相同:驾驶人的年龄、性别、驾驶态度及其对(警察)执法和交通事故的认识等都会影响行车速度的选择;天气情况、道路特征、车辆特性、区域速度、速度的适应性、损伤或最近的驾驶情形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驾驶人对行车速度的选择。本主要从驾驶人素质、车辆技术性能、道路条件、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探讨超速行驶违法行为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借道左转是一种缓解左转车流压力的新型交通组织方法,通过信号灯时空调配借用对向车道为左转待行区,提高相位内左转车辆通行能力。笔者运用驾驶模拟平台,建立城市道路交叉口借道左转仿真场景;结合眼动追踪系统,获取驾驶人借道左转过程中视觉特性参数的变化;通过瞳孔变化和眼动行为,分析驾驶人心理紧张程度及其与行车风险的关联。结果表明:识读借道左转标识及分隔带开口、到达分隔带开口和到达借用车道停车线几个位置,是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和持续注视时间、注视兴趣区域变化以及扫视频率骤增的集中点,反映出相应位置驾驶人风险感知强、心理负荷大;借道左转短期注视行为较多,注视时长差距较大,表明该过程驾驶人关注目标多、摄取信息密集且处理难度悬殊,需要进行高强度的信息处理;累计扫视时间占比高于普通左转,且以5°以下小角度扫视为主,反映出借道左转过程环境信息复杂、行车风险较大,驾驶人搜索、对比分析的需求更高,扫视主要是为了捕捉关注目标和补充注视信息。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隧道群交通安全水平,研究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信息认知过程和变化.针对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变化规律,选用9名驾驶入进行隧道群环境中实车试验.采用眼动仪,记录行车过程中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应用统计方法,分析试验数据特征.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模拟视觉特征参数变化,并建立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逐渐接近特长隧...  相似文献   

10.
驾驶行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复杂环境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了深入理解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规律和行为风险性,本文聚焦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对货车驾驶人的驾驶行为风格、行为风险性及其与行车安全的关系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首先,利用构建的文献检索策略,筛选出38篇相关文献,并结合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对生成的4个研究主题,即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辨识,危险驾驶行为与行车安全,货车碰撞事故致因分析及驾驶安全风险评估进行总结;其次,针对数据源、特征工程及建模方法等分析要素,构建了适用于任意研究主题的通用研究路径,并重点归纳了目前研究主题在数据源、变量选择方法、研究地点及建模方法等关键要素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和探讨了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与行车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描述、解释、关联及应用的角度提炼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有必要将驾驶状态特性、车辆运行状态及道路交通状况等多维特征变量进行多源信息融合,开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双驱动的驾驶行为研究;需加强研究山区公路环境下货车与其他类型车辆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从“人-车-路”视角分析货车碰撞事故致因;需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高新智能自动化环境下的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与行车安全关系研究;拓展面向驾驶安全的货车驾驶人驾驶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框架。研究 成果将为货车事故治理、公路货运平台监控及道路线形设计等应用场景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相对全面地理解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与道路行车安全的交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云南山区高等级公路路线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受到地形及地质等条件的限制,以及经验、技术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山区公路线形设计面临较大困难及挑战。结合云南山区某公路设计,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线形选择、前期地质、高地震烈度区选线、线形指标选用等进行分析,并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提出建议,对于提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条件的特殊性,对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总结论述,并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对于此类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绿色交通成为近年来许多城市建设的热门话题,也是当前先进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与平原地区城市不同,由于受地形、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制约,山地城市必然要走一条不同的绿色交通之路。本文分析了山地城市发展绿色交通受地形影响、与山水相融等特殊条件后与山水相融等特殊问题,以重庆市绿色交通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山地城市发展绿色交通的一些经验,提出今后山地城市发展绿色交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吴婷婷 《交通标准化》2014,(16):249-252
山区公路桥梁与其他地区的公路桥梁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在设计与施工中都应进行一些特殊的考虑.基于近年来大量的山区桥梁设计方案,分析了符合山区公路桥梁工程特点的设计策略,探讨了桥梁设计中结构形式、跨径、墩、台和基础的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5.
岢临高速全长124 km,共设23座隧道,其中特长隧道1座,长隧道3座,中隧道4座,短隧道15座。该项目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不良地质发育,隧道类型较多,这使得隧道设计面临着很多特殊的问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是岢临高速隧道成功修建的关键。通过对岢临高速隧道主要技术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在山岭区修建隧道难点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为复杂山区公路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实例的分析,提出三肢环形互通式立交的优点和适用范围.结合交通量、地形地貌等影响凶素,指出三肢环形互通式立交在技术指标、用地、工程规模、对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山区高速公路的适当地段可以将三肢环形互通式立交作为服务型立交的一种重要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山区公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承高速公路(密云沙峪沟-市界段)工程是北京市十年来勘察、设计、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段高速公路,也是北京市一次建设里程最长的山区高速公路。鉴于本工程典型的山岭重丘地形和结构物频繁的特点,路基填筑质量成为本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点。本文对路基填筑质量控制措施的相关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论山区高速公路中的桥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地质复杂,构造物多,桥梁隧道占路线总长的比例大,有的桥隧比例甚至高达70%~80%。所以要设计成功一条山区高速公路,设计好其中的桥梁部分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地质复杂,构造物多,桥梁隧道占路线总长的比例大,有的桥隧比例甚至高达70%~80%。所以要设计成功一条山区高速公路,设计好其中的桥梁部分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灾时山区路网各路段组成单元通行概率的分析方法,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对山区路网连通可靠度进行分析和计算,并通过概率解析法来检验Monte Carlo模拟法的计算精度.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分析路网节点间连通可靠度,提出了灾时山区路网应急救护中心优化选址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阐述其计算过程.结果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