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亚东干文学是世界华语文学的重要一支。东干小说广阔地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东干人在乡庄的生产和生活。东干著名小说家阿尔里.阿尔布都的小说集《独木桥》是东干小说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东干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小说语言具有简洁、朴素、鲜活、生动、口语化等特色,体现了东干小说语言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小说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是小说艺术的材料、工具或媒介,小说文体的特色和风格首先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本文以洛奇的"校园三部曲"为文本,就其讽刺幽默的语言、喜剧的风格和反讽的笔调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国文坛巨匠多丽丝·莱辛的杰作<金色笔记>采用了元小说的表现手法,且其中自反性是该小说典型的元小说特征.安娜既是小说作者,同时又是小说中的人物,她通过揭示自己创作的小说主人公爱拉的虚构性,通过反思语言在建构文本世界和外在现实中所表现出的矛盾,通过裸露小说的创作过程,摧毁了现实的虚伪性,从而跨越了虚构与非虚构、艺术与生活、小说与文学批评的界限,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小说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俞樾的学术观、文学观和戏曲观具有某种同构性,在学术上俞樾为东南朴学大宗,膜拜郑玄的治经方法,并且私淑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而在文学上,则瓣香白居易,主张流丽轻浅的文学风格。俞樾的这种文学主张贯穿在他的诗文乃至戏曲小说创作中,形成隽永、含蓄而清新流丽的风格。而在文学内容上则严格遵守传统儒家的教化伦理,其小说和戏曲有着浓厚的说教意味,甚至出现了以经学为戏曲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秀拉》是黑人文学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成功地塑造了夏娃、秀拉、奈尔等生动的黑人女性形象,并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她们在种族和性别压迫下的艰难生活,及其各自寻求自我解放的艰辛历程。文章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这三位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其对黑人女性解放运动的潜在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末的语言变革运动,为文学革命的发生和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诸多思想资源和实践准备。清末以来形式多样的语言变革,其目的虽在求"文字简易"以便"普及教育",而不在文学本身,但其"文字救国"的观念,却后来逐渐演变为"文学救国"的现代文学功能观。这确实说明清末以来的语言变革为五四文学的先导,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突发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伊万·布宁(1870—1953)是俄罗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是跨越两个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复杂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多为描写旧俄乡村生活,语言朴素得近乎吝啬,但与此同时,就声音和形象性而言,他的语言又是极为丰富的,富于色彩、气味、音乐感和画面感:乐声、潺潺地流水声、有节奏的铿锵声、柔情的絮语声。注重大自然的描写是布宁乡村小说的特点,乡村色调冷峻灰暗使主题意蕴丰富。本文中笔者以其乡村主题代表作为例,浅析布宁乡村小说的主题与情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创作观念、社会文化批判、艺术表现形式诸方面,探讨了鲁迅创作与近代小说的关系,揭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中,近代小说不可忽略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新写实小说曾以迥异于现实主义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征服了众多读者,为当代文学创作注入了新鲜活力。文章详细分析了新写实小说兴起的文化背景、文本的艺术特色、优势与缺陷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新时期这一重要的文学潮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茅盾擅长以经济视角创作小说。他为什么关注“经济”?他的小说怎样写“经济”细节?他的“经济”细节究竟写得如何?本文从“经济”视域进一步解读茅盾20世纪三十年代小说创作,认为茅盾细腻的“经济”描绘文字,正是他构建真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厦的基石。茅盾缜密、精细的经济细节,逼真描绘了那一时代人们生活的挣扎,取得了极强的艺术效果,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空间,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意识和悲剧力量,而这正是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小说中的人名则有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他们的命运结局等,所以研究英文小说中人名的文化内涵,将这些人名能够准确的翻译出来,不仅对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代后期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中的话本是在说话艺人底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而大量拟话本是模拟话本形式创作而成的,形成了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独有的艺术特色。“三言二拍”深受话本小说影响形成自己“拟话本”小说的特点,说明话本小说的可拟性,这种“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叙述体制的可拟性,话本小说的体制转化为固定的叙述结构;书场交流的可拟性,说话人和听众的现场交流转化为虚拟的叙述语言;艺术风貌的可拟性,艺术风貌方面也体现了对话本小说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的批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篇所蕴涵的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章以CDA理论为指导,结合福柯有关"规训权力"和"精神医疗权力"的论述,采用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分析方法来阐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名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的文学意义及作者对社会制度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西部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版图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学术史来看,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西部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日趋成熟。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和方法,对西部地理大发现与西部文学的崛起、西部作家的地理分布、西部地理景观对西部文学的影响、多民族人口地理与西部文学的多元性、语言地理学与西部文学的语言等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会进一步拓展西部文学研究的视野,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出版发行的古典名著之一.夏洛特.勃朗特用独特的女性视角创作的具有哥特特点的小说带给读者的不仅是恐怖阴森的感受和体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说为传统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划出了一片新天地.本文从女性哥特主义视角解析《简.爱》,正是为了加深对小说这一文学主题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莫言在多部小说中对乡村儿童的人类学书写,不但深描了儿童的复杂天性,而且也通过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与文学虚构的增值性重复,以其不经意的语言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轻"的书写,反思乡村儿童存在与生存境遇的"重"。本文通过对这些小说文本的细致解读,指出莫言以其多元的叙事艺术,细致描摹了乡村儿童这一边缘群体的多元存在。这种看似对大人眼里无足轻重的孩童的书写和全面关照,其实是作者本人不经意间对其童年创伤性经历和体验的伦理召唤。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反思了父权文化和家长制思维在养育和抚育孩子方面的文化痼疾。  相似文献   

17.
尔雅的长篇小说《非色》是当代甘肃文学中少见的阐释城市现代性的作品。通过对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与爱欲体验的书写,展现了其想象城市的两种不同方式,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城市的现代性体验。小说中知识分子对城市中爱欲的体验与想象以及他们对其他群体的日常爱欲体验的想象,蕴含着阐释现代性的努力以及对现代城市生活的"最后一瞥之恋"与震惊体验等现代性体验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唐前咏书文学以赋为主,诗、散文少许。凡标明"体"、"势"、"状"的咏书文都是赋,"赞"和"铭"应为诗。程式化倾向,铺陈描写,多用比喻,侧重表现书法的动态美、力感和生命感,语言华丽富赡,是咏书文学的共同特点。唐前咏书文学作为一种新的题材,开启了唐代以后咏书文学的先河,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们更多的侧重于话语一词在文体上的意义的话,把小说的进步看成是小说话语不断嬗变发展的结果,也许并不为过。文学话语的每一次革命,都代表文学的某个阶段性的提升,比如我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对四言诗的替代,宋词对唐诗的更换,白话对文言的消融等,都是文学发展的标志。这里,我有意回避了对“文体”的直接使用,这是因为文体一词过于复杂,很容易让人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英国批评家罗杰·福勒在《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里对文体(即Style)的解释近乎风格,汉译者干脆把风格和文体并列在Style的下面,作为Style的中国注解,实际上风格和文体…  相似文献   

20.
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新感觉派,他们最早以取材的敏锐性和先锋性把全新的大上海形象和都市感觉入文本;把“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觉到的现代情绪”作为文本渗透性最强的母题;同时,在文体表达、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上都表现出了先锋化的写作姿态。这些内容到形式诸多层面的探索及现代新质的渗入,使得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文学以崭新的风貌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