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介绍目前主要的舰用装甲材料的研究,主要包括材料特性及装甲的抗弹机制,装甲抗弹性能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成果;全面回顾和综述舰用装甲防护结构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舰船装甲防护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目前主要的舰用装甲材料的研究,主要包括材料特性及装甲的抗弹机制,装甲抗弹性能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成果;全面回顾和综述舰用装甲防护结构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登陆舰登陆作战中设置装甲防护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登陆作战和反登陆作战战术概况的简要介绍,根据登陆舰在登陆作战中的作用以及可能受到的攻击,论证了登陆舰设置装甲防护的必要性和典型防护目标,确定了登陆舰的重点防护部位和防护等级,分析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赵健  傅华  赵海江 《船舶》2007,(2):31-32
重点介绍了轻型复合装甲结构的组成以及在舰船上的应用方式,并对其中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经实验表明,轻型复合装甲在舰船上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舰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张宗科 《船舶》2016,(1):21-28
美国气垫登陆艇(LCAC)的艇体浮箱及上层建筑均为焊接铝结构,板厚较薄,防弹能力较差,LCAC对驾驶舱等重要部位采用额外装甲进行防护。随着轻质装甲材料的发展,其单位面积质量大为减轻,LCAC将装甲防护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增强中弹后的返航能力。文章系统介绍LCAC装甲防护技术的发展,并就装甲防护对总体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也可为国内气垫船的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所谓战列舰,是指装有威力很强的大口径舰炮、有很厚装甲与雷舱的大型远洋水面战斗舰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战列舰是海战中夺取制海权的主战舰种,其名称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木帆战舰时代,当时的战舰在各层甲板的两舷都开有很多炮眼(舷门),内侧布有火炮,使用时将舷门打开,把炮口推到舷外;为了增加作战效果,在战法上往往是战舰排列成单纵  相似文献   

7.
战车热特性与R744空调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某型战车的热特性及对空调系统的特殊要求,介绍了作者所研制的R744空调系统原理样机及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破片载荷是舰船防护结构设计中的重要输入参数,目前对不同形状破片的侵彻性能的分析缺乏量化的对比数据,直接影响着舰船防护结构设计中对破片载荷的选取。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立方体形、圆柱形(长径比为1.5)和球形等3种形状破片侵彻945钢均质靶板的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表征破片侵彻性能的弹道极限速度。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下,圆柱形破片的侵彻性能最强,球形破片和立方体形破片次之。由于圆柱形破片的侵蚀比例明显小于球形破片和立方体形破片,与靶板的接触面积较小,侵彻能量更加集中,导致其侵彻性能较强。破片的侵彻性能越强,其消耗的穿靶动能越少,穿靶耗能随速度变化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9.
针对反舰武器爆炸产生的破片,舰船舷侧可以设置陶瓷/钢复合装甲进行防护。本文利用数值方法分析陶瓷/钢复合装甲抗高速破片侵彻性能,在验证数值方法的基础上,探究破片形状、破片初始速度、陶瓷与钢板不同厚度组合对陶瓷/钢复合装甲抗侵彻性能影响,分析破片侵彻陶瓷/钢复合装甲过程。结果表明,陶瓷/钢复合装甲抗FSP弹侵彻性能最差,在设计陶瓷/钢复合装甲时,可选FSP破片作为设计载荷;抗锥形弹侵彻性能最好,抗锥形弹的最优陶瓷/钢复合结构比钢板的弹道极限速度提高了224 m/s;随着侵彻速度增加,破片的剩余质量近似呈线性减小,弹靶之间的作用力峰值不断增加,作用力峰值出现时间不断提前,弹靶作用时间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两方面问题开展了研究:对于给定的防护装甲,如何定量表征与计算其对某一战斗部的防护效能;如何针对防护的目标对象,依据防护效能要求设计防护装甲和抗爆结构.提出了防护装甲的防护效能通过穿透破片的分布密度进行定量表征以及四级防护等级划分的方法,分析论证了破片数随质量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推导了考虑自然破片形状系数和靶板材料强度的通用侵彻公式,建立了计算穿透破片分布密度模型以及依据防护等级求解防护装甲厚度模型.以"捕鲸叉"及"飞鱼"反舰导弹战斗部为实例,分别计算了按劳氏军规设计的防护装甲的防护效能,以及达到不同防护等级的防护装甲厚度.所建立的评估方法及模型,可用于重要舱室防护结构防护效能的定量评估,并对舰船舱室抗爆结构设计具有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舰船用轻型陶瓷基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述锋 《舰船科学技术》2007,29(3):110-112,118
针对舰船用复合装甲特殊要求,设计出了不同结构的陶瓷基复合装甲,对其在某型号弹种的弹道冲击下的防护能力展开试验研究;比较了不同结构形式的装甲以及船体钢的抗弹性能,并进行了复合装甲防护能力的评价,着重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复合装甲的抗弹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陶瓷层是复合装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复合装甲中的其他组成部分也对整体的防护能力有着重要影响,装甲结构形式的合理性也是陶瓷基复合装甲具备良好抗弹性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简要回顾了陶瓷/金属复合靶板的研究现状.根据船用钢的吸能特点和船用陶瓷轻型复合装甲的特殊性,将10 g破片模拟弹侵彻陶瓷/船用钢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计算了破片模拟弹的侵蚀变形能和船用钢背板的隆起-碟型变形吸能,并将后者分为径向弯曲变形能、径向膜托伸变形能及周向弯曲变形能等,给出了各种能量的计算公式,建立了计算弹道极...  相似文献   

13.
14.
杨磊  曹明法 《船舶》2002,(4):59-62
本文概述了典型防弹复合材料及其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和效果,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防弹机理进行初步探索,结合中小型船艇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几种复合防弹板,并通过实弹试验对其防弹能力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5.
序幕 1935年6月18日《英德海军协定》正式签署后,德国海军开始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由于德国海军丧失了一战时建造的绝大部分军舰,20年代又未能建造多少新舰,所以与其他欧洲国家海军相比,德国海军在舰艇数量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德国海军司令部于1937年提出建造一型P级高速装甲舰.P级舰应是“德意志”级装甲舰的改型,但拥有比母型舰更强大的火力和防护性能.其基本设计目标是:排水量20000吨,6门283毫米主炮,4门150毫米副炮,4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射炮;最大航速34~35节,续航力15000海里/19节,侧装甲带厚120毫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军陆战队当前面临的作战任务 登陆作战是指进攻一方的军队对据守海岛、海岸之敌实施的渡海进攻行动,亦称两栖作战,其目的是夺取敌占岛屿、海岸重要目标,或在敌岸际滩头建立进攻出发地域,为尔后的作战行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加筋舱壁结构、平板夹芯舱壁结构以及蜂窝夹芯舱壁结构在高速破片侵彻作用下的抗侵彻性能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分别对3种舱壁结构在侵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进行分析,得到3种舱壁结构抗侵彻过程中的变形能,以及破片穿透3种舱壁结构后的剩余动能。计算结果表明:高速破片穿透加筋舱壁结构以及平板夹芯舱壁结构后仍具有较强杀伤力,因而需要改良舱壁结构,以更有效地抵御高速破片的冲击。蜂窝夹芯舱壁结构的抗侵彻性能高于加筋舱壁结构及平板夹芯舱壁结构。  相似文献   

18.
侯海量  仲强  朱锡 《船舶力学》2015,(6):723-736
为探讨轻型陶瓷复合装甲结构设计,在弹道冲击响应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薄金属背板支撑的陶瓷复合装甲,以金属背板发生碟型变形-剪切-花瓣型失效为分析对象,建立了陶瓷/金属复合装甲侵彻过程的近似解析模型。模型考虑了弹体的侵蚀失效及陶瓷碎片脱离弹头表面,向侧向和反冲击方向的运动,得到了陶瓷/金属复合装甲中金属背板的动态冲击响应及失效,陶瓷/金属复合装甲的弹道极限速度计算公式和弹体的剩余速度计算方法,模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1942年5月25日,美国海军作战部副部长宣布了一项战列舰改装计划,主要调整项目包括改进防护装甲性能(尤其是甲板),安装高性能双重用途副炮以及加装隔舱(补偿因其他调整而导致的浮力损失)。美国海军决定,严重受损的“西弗吉尼亚”号和“加利福尼亚”号将通过加装隔舱使舷宽达到34.47米或34.77米,由此平衡甲板增加的重量(约1400吨)。虽然“田纳西”号战列舰也将进行改装,但海军作战部副部长不愿让该舰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服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确保研究的新型防护装甲结构在大型舰船上顺利安装,充分提高安装效率以及发挥防护效果,开展了大型舰船新型防护装甲的装舰工艺研究。[方法]以"纳米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抗弹陶瓷/高强聚乙烯(PE)/纳米SiO_2气凝胶"典型复合装甲为研究对象,对该复合装甲进行模型设计、材料和设备选型以及局部1∶1模型制作工艺的研究。探讨新型复合装甲在焊接过程中,高温对高强聚乙烯的响应以及在实船上安装工艺的可靠性。[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所产生的高温对高强聚乙烯无影响。[结论]研究的新型防护装甲安装工艺流程具有可行性、操作性较好、精度可控、质量可检查、可靠性好等特点,是一种可行的装舰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