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分析研究2011年及近期车市发展趋势,供汽车产销单位经营决策参考,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用车市季度主要参数表和年度车市波动图分析车市实际走势。肯定了汽车产销量超美的成绩。指出2010年车市逐季度大幅回落趋势,分析了罕见的"波形异常"问题的影响及原因。对2011年面临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车市处于扩张后期,中下等市场,2011年后车市仍有可能小幅回升,对"十二五"期间车市发展持审慎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研究2011年及近期车市发展趋势,供汽车产销单位经营决策参考,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用车市季度主要参数表和年度车市波动图分析车市实际走势。肯定了汽车产销量超美的成绩。指出2010年车市逐季度大幅回落趋势,分析了罕见的“波形异常”问题的影响及原因。对2011年面临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车市处于扩张后期,中下等市场,2011年后车市仍有可能小幅回升,对“十二五”期间车市发展持审慎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市场能否走出“谷底”,以及何时走出“谷底”是目前车市焦点,文章用“车市波动分析法”分析中国2009年一季度汽车市场。对一季度车市取得的进展和成绩进行回顾,然后用1个系数(扩张系数)2种效应(扩张效应,收缩效应)为工具,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层次剖析。对如何正视和解决走出“谷底”问题提出了明确观点:指出一季度我国车市仍在“谷底”运行,到2009年下半年有望冲出“谷底”平稳回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2008--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给汽车行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较可靠的参考依据,文章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体系——“车市波动分析法”。设定了1个系数(扩张系数)和2种效应(扩张效应和收缩效应),用波动图形和数据来判定汽车市场的走势。指出中国汽车市场是按波动规律发展的,21世纪汽车市场进入第5次波动期;2008年汽车市场进入本轮波动收缩期(第5次收缩期);2009年上半年进入“谷底”,下半年到2010年平稳回升,而后进入更高水平的新一轮波动期。  相似文献   

5.
王福民 《天津汽车》2010,(1):15-16,25
为分析中国车市当前发展趋势,给汽车产销单位和领导机关决策提供参考,文章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从宏观经济与车市波动关系入手,进行数据处理,作出车市波动图和数据表。分析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车市2009年底已进入“第6次扩张高峰期”,达到创纪录的新水平,但后继波动恐难避免。文章根据中国车市发展实际提出波形组成内容变化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车市波动分析法,重点分析2009、2010年我国车市走势,认为近年车市波动出现异常,是由于受到了过多人为因素的影响。预判2011年车市增速较上年大幅回落;十二五处在第6次扩张期的扩张后期,将出现中等或中下等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车市波动规律与第6次扩张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民 《上海汽车》2009,(12):18-21
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设定一个系数(扩张系数)两种效应(扩张效应、收缩效应),用波动图形和数据判定车市走势。分析研究后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是按波动规律发展的,经历5次波动周期压缩。2008年汽车市场进入本轮波动收缩期(第5次收缩期),2009年1季度车市进入“谷底”运行,2季度车市走出“谷底”,3季度平稳回升,结束第5次波动期。从4季度起到2010年前后,中国车市进入新一轮波动期的“第6次扩张期”。  相似文献   

8.
王福民 《天津汽车》2010,(7):24-26,29
文章分析了乘用车与商用车两大市场运行规律共同点与差异性,其目的是为汽车行业有关方面合理规划、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采用作者提出的"车市波动分析法"绘制出汽车、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3种最常用的波动图和数据表,根据曲线走向和有关参数对比,得到两大车市实际运行情况及以下主要结果:中国车市2009年底已进入"第6次扩张期"并达到创记录的"扩张高峰",2010年1—4月仍在"扩张高峰期"运行,但增速回落。据此预测,2010年乘用车增长幅度为15%~18%,商用车增长幅度为10%,汽车年产1560~1600万辆。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以1系数(扩张系数)+2效应(扩张效应,收缩效应)为工具)分析2009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受国家拉动内需政策促进及车市周期波动的影响,我国第1季度车市开始回暖,但仍在“谷底”运行;4、5月继续回暖。据1—5月统计分析,第2季度末我国车市有望提前走出“谷底”,下半年继续平稳回升,结束第5次波动周期,于2010年进入第6次波动的上升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中国车市未来走向,预测2013年汽车增长率以及分析近年发展趋势,给汽车行业提供参考,文章用车市年度波动图观察宏观车市走向,用季度波动图和季度运行参数表观察分析"第6次波动周期"发展过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13年汽车增长率和近期发展进行初步预测。根据上述分析研究结果认为:1978年以来,中国车市始终按波动规律运行,当前中国车市仍然按波动规律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2012年一季度我国轿车产销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各生产厂家和分排量及分国别的轿车产销情况。指出:2012年一季度我国轿车产销量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负增长,预计从二季度开始产销量增幅将由负转正。并预测:2012年我国轿车产销量还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在10%以内,自主品牌轿车的产销量可能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经销商的实力也随之不断壮大,组建大型的汽车销售集团已经是大势所趋。文章分析了现阶段的汽车销售市场,提出了大型汽车销售集团组建的4种模式,分析了现今汽车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作为大型的汽车销售集团的优势。指出经销商通过兼并重组和获得多品牌代理权等方式创建自身品牌价值,从而在汽车经销商集团化发展道路上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2012年的走势引人注目。通过对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及消费环境的分析,指出2012年中国车市在刚性需求下,将在低速增长中调整。同时,2012年汽车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车价走低是大势所趋,全球新车争相登陆中国市场,豪华车市场将继续东方不败,自主品牌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独特的设计和人性化的配置成为购车首选。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东日本大地震重创全球汽车工业,包括中国自主品牌在内的全球汽车企业生产计划与销售业绩均受到负面影响.通过分析东日本大地震对全球汽车工业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指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链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必须认清并顺应汽车工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树立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全产业链理念,实现汽车强国梦想.  相似文献   

15.
朱则刚 《天津汽车》2009,(12):17-18,35
汽车节能、环保及安全既是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要求,玻璃钢复合材料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理想材料。文章介绍了车用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国内外玻璃钢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状况,指出玻璃钢复合材料应在降低成本和扩大应用领域等3个方面发展,使玻璃铜复合材料随着新车型的不断涌现,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车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俄罗斯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汽车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为进入俄罗斯市场创造了条件。文章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历史与现状、中俄汽车产业合作的机会和意义及中俄汽车产业合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开拓俄罗斯汽车市场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广阔前景,同时指出了中国汽车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车市2011年1—5月出现大幅度回落,有专家误判"车市进入本次波动收缩期",因此对完成"十二五"汽车规划信心动荡。文章为解决上述"认识误区",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这一创新成果,分析研究了有关数据和波动图波形走势,判定当前车市处于两峰之间的"波谷",处于本次波动"扩张后期",还没有进入"收缩期"。2011年车市处于中下等市场,2011年下半年将有所回升,年增长率接近10%(与GDP基本同步或稍高)。对"十二五"期间车市发展持审慎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8.
陆海平 《天津汽车》2006,(6):4-7,16
入世以来,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在产业基础、外贸格局、整零配套及产业组织方面迅速优化,产业规模迅速提升,结构不断改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汽车市场产能过剩、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及政策环境更趋严格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严峻考验。文章通过与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国际间比较,提出了要不断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构筑多元化优势、积极开展兼并重组、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鼓励采购本土汽车零部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