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eywords:Engine,Lubricationsystem,Trouble,Diagnosis发动机润滑系的常见故障有:机油压力过低、机油消耗过多、机油压力过高、滤清器作用减弱或失去过滤性能等。1机油压力过低a.机油压力始终过低时,应先检查曲轴箱油面高度是否符合规定。当曲轴箱严重缺油时,在发动机急加速时,可听到主轴承、连杆轴承处的敲击声。若机油充足而油压过低,则应检查机油表或其传感器,看它们是否能正常工作。当拆下机油传感器,起动发动机作短时间运转,若机油流出无力,则应检查机油滤清器旁通阀、限压阀、机油进油管、集滤器及机油泵等。曲轴主轴承…  相似文献   

2.
<正>柴油机机油滤清器主要是将发动机润滑系统中的机油进行过滤,滤掉其中的机械杂质和胶质,确保机油的洁净。现代柴油机一般采用一次性整体式的机油滤清器,它串联在机油泵与润滑系主油道之间,为全流式滤清器。纸质滤芯与壳体做成一体,不可分解。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好柴油机机油滤清器,保持其正常的工作状态对于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汽车的润滑系统是发动机的保护系统,主要由油池(俗称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滤清器,阀门装置及铸于发动机体的油道组成,主要担负发动机润滑,清洁,冷却,密封和防锈几大功能。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需要润滑油(机油)在运动机件之间产生油膜,减少磨擦阻力和动力消耗。  相似文献   

4.
黄庆 《天津汽车》2005,(4):42-42
机油使用达到了规定期限或已经变质,均应及时更换;同时,应注重润滑系统油道内的油污、机械杂质及氧化物的清洁工作。清洗润滑系统前,应趁热放出该系统内的废机油,然后加入陔机油容量50%~70%的低粘度机油和柴油的混合液(约6:4),使发动机怠速(600-800r/min)运转3~4min。最后放出混合液,拆下滤清器、油底壳、集滤器及曲轴箱通风装置等进行清洗,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各油道。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使用寿命除受设计因素制约外,其润滑系统对其正常工作也有举足轻重作用。润滑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油池、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油道等。润滑系统具有润滑、清洁、降温和密封等功用,要保证润滑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使用符合品质要求的润滑油。  相似文献   

6.
33.四冲程发动机是如何进行润滑的? 四冲程发动机采用的润滑方式通常均为压力润滑。下面以本田公司的CB125为例,介绍压力润滑的进行过程。首先,机油通过机油滤网的过滤,然后进入机油泵。机油泵以一定的压力及流量,源源不断地输出机油进入润滑油道。此后,机油分三路送到各润滑部位:第一路,机油沿右箱体上油道经过气缸体上油道进入气缸盖内,对配气机构等进行润滑,同时带走部分的热量。第二路,机油沿右箱体,经过右侧盖进入离心式机油滤清器,进行再次清滤。经滤清器滤清后的机油,通过右曲柄轴上的油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介绍了CCEC第三代N发动机机油冷却器、组合式机油滤清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机油滤清器高滤清阻力和低机油压力报警工作原理和实际的工作模式,帮助了解和正确地使用第三代N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相似文献   

8.
一、润滑系的构成CA6102发动机采用的是压力润滑与飞溅润滑复合的润滑系统。1.压力润滑系图1为CA6102发动机润滑系统简图。曲轴正时齿轮驱动机油泵7旋转,通过机油收集器3将机油送进整个润滑系。压力油经出油管和出油管总成分成两路,一路送至发动机右侧的离心式机油滤清器4,经滤清后直接回至油底壳;另一路送至发动机左侧的机油粗滤器10,经粗滤后进入气缸体上的主  相似文献   

9.
故障现象:一辆BJ2020型指挥车,使用过程中出现发动机机油压力有时低、个别情况下无压力现象。故障检查:拔下分电器轴和机油传感器,用平口起子转动机油泵,有机油从主油道流出,说明机油泵工作正常。分解发动机,清洗油道,发现机油集滤器有脏污。清除脏污后装复试机,故障仍未消除。  相似文献   

10.
6.润滑系CA485型发动机采用压力与飞溅复合润滑方式(如图10所示)。6.润滑系CA485型发动机采用压力与飞溅复合润滑方式(如图10所示)。~冷却水流向《润滑油流向图10润滑、冷却系简图1.气缸盖油道2.主油道3.水泵4.回水管6.滤清器6.凤扇离合器7.机油泵8.机油收集器润滑油经收集器8进人位于缸体前端的机油泵7,由机油泵泵出的油进入双级全流德清器5,经滤清后送入主油道2,并分别送人五道曲轴主轴颈处,通过曲轴上的油道润滑连杆轴颈。在连杆上钻有斜向小孔,以周期性的喷油润滑缸壁及连杆小头销座处,也部分起到冷却活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引擎寿命除设计因素外,润滑系统对汽车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润滑系统主要由油池、机油泵、机油滤清器、阀门装置及铸于发动机体的油道组成。润滑系统具有润滑清洁、散热和密封四大功用。当然,机油系统必须有了机油才能发挥四大作用,因此,机油是润滑系统中的主角。  相似文献   

12.
主要原因缺润滑油烧瓦柴油发动机在缺机油的情况下运转,极易出现烧瓦故障。其原因有:①油道中的连接部位松动、垫片损坏、滤清器垫圈损坏,致使机油泵输送进油道的部分机油泄掉,不能满足轴瓦的润滑条件;②油底壳的机油量不足,如误用机油尺,或平时不注意检查油面等,致使油底壳中油量不足。特别是车辆上、下坡时、机油在重力作用下向油底壳的一端流动,集滤清器便吸不到机油,使机油泵供油不足,造成连杆瓦及主轴瓦烧毁。  相似文献   

13.
《轿车情报》2005,(6):27
汽车专家提醒车主,发动机使用寿命障受设计因素制约外,其润滑系统对其正常工作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润滑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油池、机油泵、机油滤清器、阀门及油道。润滑系统具有润滑清洁、降温和密封等功用要保证润滑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使用符合品质要求的润滑油。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设计会影响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主要介绍了某自主研发42.1%热效率发动机润滑系统设计思路.通过试验研究了润滑系统机油流量,对比分析了不同设计方案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影响以及对发动机倒拖摩擦功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使用全可变机油泵、低黏度发动机油、油道节流孔、低张力活塞环、合理的机油加注量等方式,能够降低整...  相似文献   

15.
当发动机温度正常时,怠速时的机油压力一般应为49 kPa-78 kPa,发动机转速在2 500 r/min时,其压力应不低于 196 kPa。1 机油压力过低的原因 造成机油压力过低的原因:一是泵油量不足,如缺少机油、机油变稀、滤网堵塞及机油泵磨损严重等。二是润滑系泄油量过大,如曲轴、凸轮轴等轴瓦间隙过大;设在机体部位的限压阀或某些车型的机油散热装置中的安全阀失控;机油泵至主油道的油管接口等密闭不严等。2 利用机油压力表进行故障检查与判断 利用机油压力表指示变化特征,初步判断故障原因。 对于采用指示灯报警…  相似文献   

16.
轶名 《摩托车》2005,(10):48-48
二冲程发动机因其结构特殊,发动机的润滑通常采用分离润滑方式,将润滑油与燃油、空气进行适当混合,再进入发动机内参与润滑。因此,设置有机油泵和专用的供油通路,控制与发动机运转状态相适应的机油量。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机油泵存在“困气”现象,使机油泵进油口的机油无法进入泵体腔内。尤其某些机油泵未设置放气装置(如春兰CL50QT车),机油泵不出油,造成缺油及拉缸故障。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找到一个排除机油泵“困气”的方法,现以CL50QT摩托车机油泵为例介绍给大家,供维修时参考。1.先拆去摩托车行李箱及前侧盖,将机油箱油管从机…  相似文献   

17.
1对润滑系统要多角度审视发动机的润滑系统不仅起润滑机件和减轻磨损的作用,而且会对液压挺柱、CVVT(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等配气机构产生重大影响。CVVT能否正常工作,除了取决于电控单元外,还与润滑系统的工作状况有关。在发动机维护中,既要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每2万km左右还需要清洗VVT机油滤清器。如果机油压力过高,将使液压挺柱  相似文献   

18.
朱华 《汽车维修》2015,(2):12-14
<正>柴油发动机润滑系主要由机油泵、机油道、油底壳、限压阀、机油滤清器等组成,其作用是连续不断地把干净的机油送到柴油机各部件的摩擦面,以减少零件磨损,降低功率损耗,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如果润滑系出现故障未及时排除,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烧瓦、拉缸等严重的机械故障。本文列举了柴油发动机润滑系的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一、油底壳机油平面升高发动机油底壳内机油平面应保持在规定的高度,油面过高,将增大  相似文献   

19.
桑塔纳轿车发动机采用压力循环及飞溅润滑复合的润滑系统.油底壳为薄壁、宽翻边冲压结构,刚性较好.粗集油器为金属滤网式.齿轮式机油泵由中间轴驱动,它与分电器同轴,由插榫连接.AJR发动机取消了分电器和中间轴,机油泵通过曲轴链轮传动.  相似文献   

20.
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由机油池、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限压阀及发动机油道等组成,该系统对发动机的曲轴、凸轮轴、气门摇臂等具有润滑、清洁、散热、密封作用。为充分发挥润滑系统的上述作用,使用中应做到以下3点:正确选用机油。应按照汽车使用手册说明,选用规定牌号的机油,严禁使用劣质机油。适时检查机油量。机油量不足,供油效果变差,润滑不良,机件磨损加快,严重时会烧损曲轴、连杆轴承和活塞。在行驶过程中,应注意经常观察机油压力表或机油压力指示灯(报警器),了解润滑系统的工作情况。如果机油压力表指示压力过低或指示灯闪亮时,应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